古典文学艺术:价值追问与艺术讲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_lili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学艺术研究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现今,积极发掘与现代文学艺术相对的古典文学艺术中体现出的价值追问与艺术讲求,对于促进当代的文化与艺术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在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充分反映人文研究主体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本文将分别从文化诗学和艺术诗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文学艺术;价值追问;艺术讲求
  作者简介:潘焱(1983.8-),男,北京市人,汉,初级职称,文学学士,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动画及视频制作,目前主要从事视频课程和宣传片导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在视频课程中动画的应用;武倩文(1984.7-),女,中级经济师,管理学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经营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引言:
  古典文学艺术作为与现代文学艺术相对提出的概念,促使研究者在相应的学术研究范围内,积极探讨其中与现代社会建设、现代文化建构相对的价值意义与观念;而在进一步分析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也有必要对其中的艺术讲求进行有效分析,这便需要寻求“文化诗学”命题与“艺术诗学”研究方法的支持。
  一、从“文化诗学”角度分析古典文学艺术的价值追问
  在分析古典文学艺术的价值追问之前,应首先对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文化诗学”理念进行基本阐述。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诗学”这一命题的产生,提出“通过有效解析文本与文学现象,提倡富有人文深度与人文关怀,以及高尚诗意追求的精神文化建设,并对当代文化中一切浅薄、丑恶的内容进行批判”。“文化诗学”这一命题的提出,积极反映并响应了我国当前的现实文化状况,对当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负面进行批评,并积极将文学艺术与诗学相关的研究领域有效纳入文化范围,积极关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种种现实问题,实现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有机结合,这对于站在当代研究视角下、分析古典文学艺术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念这一研究过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指导作用。
  在分析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积极转变将“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对立起来的研究思路,转而将二者之间的研究结构与内容进行对应。为此,研究者在对弃置古典文艺而不顾的极端大众文化发展方向进行反思的同时,也应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极明确以“现代性”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理念,及时摆脱以西方相关研究学说为中心的局面,形成符合我国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研究与建设思想体系。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研究者应积极致力于在阐释普适人文价值观的基础上、有效确认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体现出的“文学性”,為积极践行“美以致用”的中国古典文学艺术进行明确定位,使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建设路线能够与文学艺术研究乃至文化研究内容积极联系起来,从而有效指导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更好地为解决我国当代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提供助力[1]。
  二、从“艺术诗学”角度分析古典文学艺术的艺术讲求
  在从“艺术诗学”角度对古典文学艺术的艺术讲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应积极、切实地加强对“文学”与“艺术学”的通观阐释,从而从更加全面、深刻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形式中的艺术讲求进行分析。以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为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志趣为中心,并逐步形成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特征,集书法、绘画、拓印、音乐等各类艺术形式为一身,形成了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模式。
  在此背景下,为有效加强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有效研究,研究者应在积极开展文学方面研究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对于传统美术、音乐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积极了解与研究,并充分培养自身对综合艺术形式的敏感性,以及基于各先关专业的艺术审美及分析能力,充分实现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学术研究领域的融会贯通,促进该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有效发展。
  同时,研究者应与国内高校开展有效合作,积极致力于推动高校人文学科教育过程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将进行知识灌输、学习、研究的过程与国画、书法等相关艺术技能训练的过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进一步为国家培养相关的综合性学术人才,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一批相应的学术研究人才。
  此外,在基于“艺术诗学”的视角对古典文学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应始终积极关注各类艺术形式中体现出的各类人文内涵,而这正是“文化诗学”中对现实中浅薄文化现象进行诗意批判及其讲求诗意与人文关怀的整体态度的有力呈现。从该层面进行分析可知,“艺术诗学”与“文化诗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融会贯通的联系;换言之,从艺术诗学视角对古典文学进行探讨的后续,往往会继续延伸至文化诗学层面。对此,研究者应积极加强对于文化诗学和艺术诗学视角的充分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深刻研究与感悟[2]。
  结语:
  从“文化诗学”和“艺术诗学”的角度出发、积极对古典文学艺术进行赏析,在发掘古典文艺作品中与现代性相对的价值意义与观念的同时,也可促进业内人士将书法、绘画等各类古典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对中国古典艺术讲求进行进一步的发掘与探索,从而切实推动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弘扬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苗贵松.兴观群怨:中国古典文学现代艺术传播的审美之维[J].美与时代(下),2017(09):111-113.
  [2]韩经太.古典文学艺术:价值追问与艺术讲求[J].文学遗产,2012(02):128-131.
其他文献
背景白癜风(OMIM, #193200)是一种由于选择性黑色素细胞的破坏导致的皮肤和毛发的黑色素紊乱性疾病,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发病率从0.1%到2.9%不等。白癜风的发病有许多病因学理论,包括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生化学说、神经起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遗传学说等,但具体的原因仍然不清楚。白癜风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Pubmed数据库共收录了92个白癜风易感基因位点:HLA-A, HL
摘 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二十篇,共出现“仁”109次,孔子之学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仁学”。“仁”的内涵丰富,适用范围广阔,是治国之方,是交友之道,是教育准绳。就“仁”的践行途径,孔子在《论语》中做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克己复礼。而在当今多元包容的国际社会中,我们更要以现代性的眼光深刻挖掘出《论语》中“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阐释  作者简介:王
摘 要:清朝集前代文学成就之大成,与唐诗宋词的盛况相比,清代诗词虽没有唐宋出彩,但也并不是不可望其项背。诗人词人数量众多,人才辈出。不仅创作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十分可观,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肯定。清代词坛同样是在集前代之大成的基础上发展,同光时期词坛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出现了许多词作与词论大家。同光词坛的词学理论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因为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词论既有对前代词论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开创与新
摘 要: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手段,它是译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文所进行的二次创作,目的是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将在语言和文化意象两个层面,通过对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英译《论语》的分析,突出体现辜译版本的创造性叛逆,深入探究在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想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以及《论语》的内涵和精髓。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辜鸿铭;《论
摘 要:本文对数词在小学古诗中的鉴赏作了一些初浅的探究,主要根据数词在修辞方面具有夸张、对比、比喻的作用对小学古诗进行了赏析,论述了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这些数词的鉴赏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数词;小学古诗;鉴赏  作者简介:伍桂平(1973.2-),女,汉族,广西灌阳县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
摘 要:對於《桯史》一書,研究者多從其書名考釋或歷史材料的角度入手。於其版本源流,僅有吳企明先生點校本的簡要說明,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其現存版本進行敘錄,並對其源流作一具體梳理。  關鍵詞:桯史;版本;源流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2  《桯史》是南宋岳珂所著的一部記載兩宋朝野見聞的史料隨筆。岳珂,字肅之,號亦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