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微波加热分解法制备了一系列CuO含量(0-25%,w)不同的CuO-Ce0.6Zr0.4O2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BET)和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利用色谱流动法考察了其催化CO低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当CuO含量为15%时,所制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佳.在催化剂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铜物种,即高分散、小颗粒和大颗粒的CuO.催化剂表面高分散和小颗粒的CuO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而大颗粒的CuO对催化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用X3LYP杂化密度泛函方法在LACV3P**++基组水平上对脯氨酸(Pro)的15种构象与Ag原子和Ag离子形成多种配合物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振转光谱和能量学特征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得到17
通过浸渍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ADMS)对α-Al2O3中空纤维载体进行有机功能化改性,使载体表面带正电,利用NaA分子筛晶种负电性与功能化载体之间的静电吸附机理进行预涂晶种,
构建了具有较高可见光还原水制氢性能的Eosin Y/Pt/SiO2催化体系,详细考察了二氧化硅性质、曙红Y与二氧化硅的混合方式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对光敏化催化剂制氢性能的影响.实验
以高锰酸钾和醋酸锰为前驱体,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二氧化锰.在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研究二氧化锰的结构转变及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空位和B替位掺杂对Si在石墨烯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完整的石墨烯结构,Si吸附在桥位最稳定,Si吸附改变了石墨烯中C原子的自旋性质;
选用不同发射波长的合金型CdSeS量子点(QDs),研究溶液状态下量子点和金纳米颗粒(AuNPs)相互作用及离子强度、pH值、距离等诸多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相互作用的机理
采用简易的沉淀-氟化-回流晶化法在低温下制备了氟改性纳米TiO2(F-TiO2),并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漫反射光谱(DRS)等表征手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三种新型烷基咪唑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1-已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1-辛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