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婚是社会问题,在从男女组成家庭到分开离散的过程中,有太多的磨难、苦衷、消耗,以及爱与恨,这比其他父子、婆媳、君臣、同事、战友、敌友等问题更容易牵动人心。以离婚为主题的电视剧自然有着天然的吸引眼球牵动人心的能力,但之所以《离婚律师》能够脱颖而出,不是其他编导想不到这样一个点子,而是它生逢其时。
“一剧两星”(一部电视剧只能在两个卫视频道播出)的限制,意味着制作方如果耗资过于巨大,指望数台连播以量取胜赚取收视费用,已经不再可能。同时这也意味着制作方很难再投巨资去拍电视剧,大卡司、大制作会成为历史。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有姚晨和吴秀波主演的《离婚律师》被宣传方称之为“末代剧王”。
但综观《离婚律师》的质量和价值,是在迎合成熟商业电视剧模式的情况下,拍出了新意思,也制造出了些许令人瞠目结舌的情节,但称王或者成为经典还远远不够。
姚晨在她陆续出演的《爱出色》、《非诚勿扰》、《潜伏》等影视剧中,都没有逃离她在《武林外传》中完成的夸张泼辣型表演方式,换句话说,她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位大家熟悉的演员姚晨。在《离婚律师》中,她继续着煽情、夸张的模式,将角色一股脑地夸张成一个小丑高效模样。
至于跟姚晨演对手戏的吴秀波,也是在完成他的“中年大叔”形象,不管是论其在戏中的表演成败,还是对他所塑造的大律师打分,都无非在衡量他对“中年大叔”这个词的定义。吴秀波、姚晨的表演让人看不到深度和韵味,只能算是迎合大众审美的一种典范,轻薄、快速、没有闪失。
《离婚律师》作为一部被制作方、宣传方想当然地寄予了巨大“钱”途希冀的当红剧集,被观众划为阶段性必看之剧的作品,只有在编剧思维上让人看到了一点新意。姚晨扮演的罗郦经过感情波折,最终与吴秀波扮演的池海东走到一起,甚至他们的离合、波折也成了让观众揪心的一种设置。而围绕他们两人的各自情感分支,以及在离婚律师这个行业上遇见的无数拥有情感纠纷的角色,又成为了剧情的起伏之处。
姚晨与吴秀波在《离婚律师》中饰演一对欢喜冤家,既斗智又调情。
在全剧的第二十五集和第二十六集,编导罕见地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处理一段“离婚典礼”,作为经过酝酿达到煽情目的的一段情节,它显然是成功的,还有作为探索当代人情感空间以及其走向上,也算是洞察了某种真相和开凿了新的角度。破镜重圆或者煽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样一个精心设置的“离婚典礼”,让观众多少可以回望一下自身的尴尬处境和与自己初衷早已渐行渐远的破碎真相。
在缺少信仰和文明基础的我们这里,离婚跟结婚一样,已经成为了身家、财富和身段为基础的自由选择,所谓传统的忠贞观念和东方文明中的克己复礼等,已经被新的现实淘汰。只要是我有机会得到的,那么我就要去试一试;只要是我有能力占有的,不管它是否是我的需要和我是否有能力对之审美,我也要去试一试。换言之,当人类的感情可以从财富占有量来划分和获取时,那也是我们丧失自我的时刻。尽管我满脑肥肠生命过百,但当我晃动腰间的荷包发出脆亮的金币碰撞声音时,可以吸引来妙龄少女并使之躺在我面前,那我有什么理由不上去告诉世人我有这个能力—这,甚至已经成为共识,成为更年轻的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还有比这更可悲和空虚的吗?如果《离婚律师》能够在这个议题上做更深入和多元的探讨,那么它就更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末代剧王”,但很显然,作为一部期待商业回报的剧集,编导、制作方、投资人更希望用更稳妥的方式换来更廉价的盈利,而不是真的去成为“一代剧王”那么宏大和深远。
“一剧两星”(一部电视剧只能在两个卫视频道播出)的限制,意味着制作方如果耗资过于巨大,指望数台连播以量取胜赚取收视费用,已经不再可能。同时这也意味着制作方很难再投巨资去拍电视剧,大卡司、大制作会成为历史。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有姚晨和吴秀波主演的《离婚律师》被宣传方称之为“末代剧王”。
但综观《离婚律师》的质量和价值,是在迎合成熟商业电视剧模式的情况下,拍出了新意思,也制造出了些许令人瞠目结舌的情节,但称王或者成为经典还远远不够。
姚晨在她陆续出演的《爱出色》、《非诚勿扰》、《潜伏》等影视剧中,都没有逃离她在《武林外传》中完成的夸张泼辣型表演方式,换句话说,她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位大家熟悉的演员姚晨。在《离婚律师》中,她继续着煽情、夸张的模式,将角色一股脑地夸张成一个小丑高效模样。
至于跟姚晨演对手戏的吴秀波,也是在完成他的“中年大叔”形象,不管是论其在戏中的表演成败,还是对他所塑造的大律师打分,都无非在衡量他对“中年大叔”这个词的定义。吴秀波、姚晨的表演让人看不到深度和韵味,只能算是迎合大众审美的一种典范,轻薄、快速、没有闪失。
《离婚律师》作为一部被制作方、宣传方想当然地寄予了巨大“钱”途希冀的当红剧集,被观众划为阶段性必看之剧的作品,只有在编剧思维上让人看到了一点新意。姚晨扮演的罗郦经过感情波折,最终与吴秀波扮演的池海东走到一起,甚至他们的离合、波折也成了让观众揪心的一种设置。而围绕他们两人的各自情感分支,以及在离婚律师这个行业上遇见的无数拥有情感纠纷的角色,又成为了剧情的起伏之处。

姚晨与吴秀波在《离婚律师》中饰演一对欢喜冤家,既斗智又调情。
在全剧的第二十五集和第二十六集,编导罕见地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处理一段“离婚典礼”,作为经过酝酿达到煽情目的的一段情节,它显然是成功的,还有作为探索当代人情感空间以及其走向上,也算是洞察了某种真相和开凿了新的角度。破镜重圆或者煽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透过这样一个精心设置的“离婚典礼”,让观众多少可以回望一下自身的尴尬处境和与自己初衷早已渐行渐远的破碎真相。
在缺少信仰和文明基础的我们这里,离婚跟结婚一样,已经成为了身家、财富和身段为基础的自由选择,所谓传统的忠贞观念和东方文明中的克己复礼等,已经被新的现实淘汰。只要是我有机会得到的,那么我就要去试一试;只要是我有能力占有的,不管它是否是我的需要和我是否有能力对之审美,我也要去试一试。换言之,当人类的感情可以从财富占有量来划分和获取时,那也是我们丧失自我的时刻。尽管我满脑肥肠生命过百,但当我晃动腰间的荷包发出脆亮的金币碰撞声音时,可以吸引来妙龄少女并使之躺在我面前,那我有什么理由不上去告诉世人我有这个能力—这,甚至已经成为共识,成为更年轻的人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还有比这更可悲和空虚的吗?如果《离婚律师》能够在这个议题上做更深入和多元的探讨,那么它就更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末代剧王”,但很显然,作为一部期待商业回报的剧集,编导、制作方、投资人更希望用更稳妥的方式换来更廉价的盈利,而不是真的去成为“一代剧王”那么宏大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