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有处理“恶作剧”的智慧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ongy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作剧每时每刻都在校园上演着,凡是教师都或多或少遭遇过恶作剧。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这类恶作剧呢?勃然大怒,体罚学生,肯定不行。但遗憾的是,被恶搞的教师很多选择了这种处理方式。而因教师处理不当造成的校园悲剧不在少数。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学生恶搞,不闻不问。明智的做法是:
  首先是放下师道尊严,不把自己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尊神。受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教师非常看重自己在学生中间的人格尊严,绝对容不得学生的不敬行为,哪怕是面对学生并无恶意的恶搞,也会大发雷霆,小题大做。潜意识中,教师并没有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个体,说白了,就是师生之间并未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关系。正因为教师没摆正位置,往往会将学生的恶作剧看作是对师道尊严的冒犯,非严惩不能泄心头之恨。
  其次是要明察恶作剧蕴含的教育信息。任何校园恶作剧都不是无意义的,它们或多或少都深藏着某种深意。以绰号为例,如学生叫某老师“欢喜佛”,则表示其很受学生喜欢,意味着师生关系很融洽;如管某位老师叫“拿摩温”“李莫愁”,则表示学生对其严格的管理很反感,有意见。教育者应及时捕获此中信息,为我所用。
  再次是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对无恶意的恶作剧,最好是用幽默诙谐甚至自我调侃的方式化解,借此巩固和发展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不怀好意的恶作剧,应以批评教育为主,慎用惩罚。
  如何处理恶作剧,事关教育者的胸襟气度和教育智慧,处理好了,能化被动为主动,改善师生关系,搞不好,则会加剧师生冲突,危害校园生态。
其他文献
创伤性痛性神经瘤的形成是神经性疼痛的主要原因,神经性疼痛对于外科医生来说仍然是巨大的挑战.到目前为止,尽管国内外已经发表了大量关于相关神经瘤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但仍然
据央视报道,四川凉山州四季吉村一共603人,6岁到18岁应该上学的总计122人。其中,6到7岁,已经读书的11个人,没有读的是26个人;8岁到9岁,已读的20个人,未读的13个人;10到12岁,已读的16个人,未读的18个人。到了13到18岁,辍学的人数更明显增多,读书的仅有7人,没有读书的为21人。  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这是这组数据所反映的凉山地区的基础教育现实。对于这落实到每个人头上的数据,
据报道,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广州将为民办学校教师入籍提供便利,民校专职教师有望获得政府津贴,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有望获得财政补贴。另外,广州市范围内将停止审批公校办民校,并且清理现有公校办民校,或转为公办,或转为纯民办。  所谓公校办民校,也就是打着民办学校的旗号挤兑民办学校的伪民办,把教育搞得既不像市场,也不像福利。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只是为了让孩子与高分的同学凑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的良苦用心,被生
日前,北京市宣布拟从2014年起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全国19个大城市应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方案。但是,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鸿沟,使得家长们择校热度不减。择校途径五花八门,家长热捧导致天价学区房,人为制造新的“就近入学”。择校的狂热甚至从中小学蔓延到幼儿园,很是耐人寻味。当然,学区房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毕竟是少数;海
我国中小学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小语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已经存在。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第二课堂的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在应试教育之风的劲吹之下,不少学校已经不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更让人倍感不可思议的是,有部分家长甚至把第二课堂活动当成不务正业。  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的好处早已是众人尽知,按理说应试教育早该寿终正寝了。现实是残酷的,用这话来形容素质教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