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探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内积向量空间中任意两个线性子空间的投影与反射乘积的可交换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等代数;实例探究;创新能力
  高等代数是高等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以及统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空间直观、运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鉴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学生很难真正领会到代数的思想方法,更不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投影与反射乘积的交换性,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设l1和l2是R2中两条直线,P是R2上的任意一点.考虑P点先以l1为轴反射,然后反射点再以l2为轴反射的变换rl2l1与P点先以l2为轴反射,然后反射点再以l1为轴反射的变换rl1l2.试问:满足什么条件,反射rl2l1和rl1l2的效果相同?显然,当且仅当l1⊥l2或l1=l2时,这两种反射的效果相同.同样,可以研究R3中任意一点对R3的直线、平面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混合情况反射的顺序.
  下面,我們将上述问题的探讨推广到一般内积向量空间中的任意两个线性子空间上.
  一、子空间上的投影
  设U是一个内积向量空间,V是U的线性子空间.对u∈U,u可以唯一分解成u=pV(u) u′,其中pV(u)∈V是u到V上的投影,u′⊥V,即U=VV⊥.同时,投影变换pV满足下列基本性质[1,2]:
  通过上述实例分析可知,在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课程的本质的有机联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艳.线性代数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2]戴维C.莱.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王萼芳,石生明.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丘维声.高等代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刘炳初.泛函分析: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种子课”,是指对学科知识学习具有极为关键作用,能够帮助知识实现迁移与生长力量的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利用种子课实现高效教学,帮助学生完成整体知识点的构建,提升数学素养,已经成为重点关注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将以“三角形”为例子,深入探究种子课强大的生长力量,并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种子课;教学策略  种子课的选择,需要注重该知识点内容是否具有
问题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是优化数学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虽意识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但苦于没有完善的策略,缺乏问题设计的思路,因而,导致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总不尽如人意,显然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如何利用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實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结合小学生的
【摘要】一直以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想当然地认为小学数学只是抽象的符号、冰冷的数字、严谨的概念、固定的公式和“耀武扬威”的习题.殊不知,正是这种“想当然地认为”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事实上,数学课堂原本应该是一种文化、一种历史、一种有源头、有来龙去脉的思想的传承.基于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渗透五彩缤纷的数学史,让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遇见”多姿多彩
【摘要】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感到知识枯燥、无趣、难以理解、不会运用等问题,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笔者设计的这节课“数学活动——测一测、拼一拼、折一折”采用把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小组合作、小组展示等环节,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原理,在合作交流和小组展示中再产生新的体验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因为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生活情境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兴趣至上的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形象、
【摘要】近年来,高考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体现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时代特色,根植教材,变式提高,灵活应用的特点日趋明显.因此,教材是高三数学复习的“原装”材料.教学实践证明,高考数学复习应回归到教材中去.  【关键词】高考复习;回归教材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学生获得最基本知识结论的原始教本,是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积累组成的知识整体.高三数学复习应立足教材,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
笔者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低段教学任务.有了大循环的经历后,重新站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对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低段教学中,忽略了很多的东西.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一、一年级教学内容真的很简单吗?  一年级上册,特别是前四个单元,在教学中总觉得很简单,对于这部分知识要用一个什么样的度来教呢?  在教到二年级的统计时,笔者是根据书上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来分一分.但教材上将图中的树叶分在3个盘
让学生做题既对又快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一个梦想,然而事实却让教师深感遗憾:学生对某些数学题目做了又做,结果还是做错了.如此拼命地解题,为什么教学效果还是不佳呢?究其原因,關键在于他们做错的题大部分为数学中的“易错题”.作为教师,都知道解一道有代表性的题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其他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学生来说,掌握一种方法比做一百道题更为重要.因此,在范例教学中应让学生解易错的有效题,并教会学生分析解答错误的原因
数学因运动而充滿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点问题是近几年的热点问题,以动点几何问题为基本框架而设计的题目,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有些动点问题,题目条件中未出现圆的字眼,学生很难想到用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知晓隐含圆的常见情况,通过观察和思考,异中求同,发现隐含的圆,进而用圆的知识来解决,有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构造思想方法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在解决繁难的数学问题时,如能根据具体问题恰当运用构造法,那么就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问题迎刃而解.本文将重点阐述构造法的理论简介及应用:如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几何图形等.  【关键词】数学解题;构造法;数学问题;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构造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数学思想方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