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以跨界整合实现学科育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界整合是一种跨越边界、融通整合的学习方式,如何运用跨界理念丰富课堂内涵,提升课堂品质,以更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全面生长的需要,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这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话题。
  一、基于儿童,探寻最佳融合点
  选择“鹅”作为主题学习的关键词,源于丰子恺大师的《白鹅》,它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与启迪。在全人视角下看“鹅”,可以看到鹅的前世今生:中国驯养鹅最早,起于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非洲养鹅的历史为4000年左右,欧洲更晚。跨界阅读中,可以进行不同样态的穿越:古有孔子训鹅、王羲之爱鹅,今有英国女王剑河养鹅;走进不同文体:诗词、童话、散文、小说;了解不同艺术形式下的鹅文化……
  链接与“鹅”相关的中外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丰子恺笔下的鹅老爷,叶诺索夫笔下的鹅将军,安徒生笔下完美蜕变的白天鹅;欣赏荧幕上的《四小天鹅》,我们不仅醉心于故事情節起伏的旋律,更感受到舞者身体与灵魂的融合;而雕塑家钟爱“鹅”,不仅因为鹅体型优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更有鸿运当头、“我如意”的吉祥寓意……
  回归课堂主体与主要内容,我们须冷静思考:根植学科素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如何从众多的“ ”中寻求“学科最佳融合点”,将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助儿童自主茁壮地生长。
  二、整合实施,提升课堂品质
  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跨界意识、整体联通能力。可将再生性、发展性内容整合为课程或教材内容,提供给儿童进行辐射式阅读,拓宽儿童的视域与生命成长通道。
  《白鹅》作者丰子恺先生是杰出的作家,同时还是优秀的漫画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从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丰富地触摸到多元、多层、多面的艺术享受与审美感知,我做了这样的尝试。
  1.创作绘本,呈现“情节趣点”
  绘画是伴随人类文明出现而出现的。真正有价值的绘画艺术作品,绝不应该只是一幅画。追随儿童天性,结合文本特点,在处理“吃相可笑”这部分时,我将漫画与文字融通,开辟语文学习的蹊径。有趣的画面引导学生配白,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读中品悟鹅和狗、鹅和人之间的情趣;小组合作中,倾听同伴,共同成长。学生们走进文字,品读感悟语言的魅力,故事的情趣;走出文字,用稚嫩的画笔,在留白部分呈现极富情趣性的画面。他们尽情在文的世界里想象画面,在画的世界里丰富语言,在活的形式下回归语言文字本身。
  2.链接文字,彰显“音乐魅力”
  如果说绘画与文字的结合是跨界整合的“显性”表现,那么,文本所具有的音乐特质则是隐性的。文中,“净角出场”“三眼一板”这些词语信手拈来,均与作者扎实的音乐功底相关。
  为什么要关注文本这一隐性特征?我以为:这里补白的是丰子恺大师的音乐思想。丰子恺在文学、绘画领域的重要地位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思想特别看重对人的道德影响,甚至过多地关注音乐教化。其老师李叔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感染了青年时代的丰子恺,他萌生了要把一生献给音乐、献给艺术的念头。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低下的20世纪20年代,他编写、翻译出版了一批音乐读物,填补了国内空白,润泽了爱乐者的心田。音乐元素如何彰显?学生的质疑中,课堂随机生成中,强弱节拍的敲打中,“净角出场”的步态中,我们感受的是白鹅形象,丰满的是丰子恺其人。知识本就是精神食粮,在这种“跨界”精神食粮的滋养下,学科育人的功能只会更趋强大。
  三、融通创生,实现语文育人
  1.自主性:凸显学习主体
  叶圣陶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白鹅》一文脉络清晰,叫声、步态、吃相三部分分别紧扣“音调严肃郑重”“ 净角出场” “三眼一板”展开。教学中,学生深情朗读,扮演小小“鹅语翻译官”,理解“严肃郑重”;在对比朗读、现场走秀、互相评点中,感受“净角出场”与众不同的步态;自读自悟、小组合作,畅快表达“想象画面”;全班分享,道出“吃相”的情趣,从而立体白鹅“三眼一板”的老爷形象。
  2.创生性:优化课堂张力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灵魂交流的动态过程。学习“吃相”这一重点部分时,学生们锁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三眼一板”。
  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理解其义时,我轻轻点拨:“可不可以用图把意思画出来呢?”学生潜入文字,“思维导图”出炉,图上呈现的是白鹅吃饭、喝水、吃草的样态,具化的是“三眼一板”的含义。小小简笔画的出场,转变的不仅是学习形式,还有思维方式。
  “三眼一板”的内涵不仅于此。它是文章主体部分的“魂灵”:如此规矩的吃法,让狗有机可乘,于是上演了“鹅走狗吃”“鹅追狗逃”一系列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借助跨界整合的力量,小绘本的出现,给了学生们视觉的冲击力以及充分想象、朗读、表演的空间。不经意间,我们所追求的动态生成如期而至,课堂的张力自然显露。
  3.探究性:提升“育人”效能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语文既有工具性,更具教育性。教师要独具慧眼,巧妙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白鹅》一文,当鹅的“三眼一板”与人“不胜其烦”下的心甘情愿付出形成矛盾冲突时,学生心灵深处的自由因子复活,产生了探究的欲望:人为什么心甘情愿侍候鹅?在质疑中,我自然链接原文《沙坪小屋的鹅》以及丰子恺的“鹅”主题漫画,追根溯源中,学生准确把握住人鹅之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理念以“生命”为逻辑起点,跨界整合学习也一直坚信教育的原点是“育人”。跨界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育人力量,正以其独特的人文学科优势喷薄而出,期待它给学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达成无痕“育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摘 要]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点。四年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要求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既是单元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单元习作的呈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激趣导入、再现生活、理清顺序、从说到写、互动评星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懂得怎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写清楚,使他们获得了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习作单元;教学实录;教学评析  [中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可以这样理解:以人的发展为学校生存之根本。广州市万松园小学是一所省级学校,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但没有特别出众的优势。作为校长,我和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把更多的资源放在最能出效益的20%的骨干教师身上,并让这20%的教师带动其余80%的教师的发展。而这20%的骨干教师团队,又必须有一位“带头人”。最终,我们选择了语文科组长麦珏昉老师。麦老师是一位已具
编者按:当前,学校文化建设正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从各个地区与学校来看,有些地区和学校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工作起来也有明确的方向,而有些地区和学校还主要处于观察、模仿
女,1965年生于兰州,198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95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现任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获兰州大学“三育人—教书育人”奖、“巾帼标兵”称号。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复式教学、学校发展计划以及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6部,负责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一等
看视频、抢红包、刷朋友圈……这些原本是年轻人的专利,可不知从何时起,它们渐渐在老年群体中风靡,将无数老人修炼成了“手机控”。60岁的甘肃省兰州市退休老太李余霞就是其中之一。过去,她总批评女儿程菲不要当“低头族”,可自打程菲教会她玩转智能手机后,她竟也迅速沉迷,变成切切实实的“网瘾老人”。而终日机不离手,带来的后果远比女儿和她所想象的更严重——无暇陪伴空房母亲,买部智能手机能尽孝?  2016年12
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把握课文美的旋律,体验爱的温馨,鼓动情的风帆,把美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一要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和作用。本单元可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一组教材的内容和文体来说,都是写景的散文,是对二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写景散文的进一步拓展,又为高年级以《夹竹桃》为代表的主题单元的学
作为一个爱旅行的人,每个古镇独特的故事、千百年的历史,撑着油纸伞行走在烟雨小巷的悠然时光,会不会令你魂牵梦绕?本期小编带你寻访千年古镇,去邂逅那一段烟尘。  贵州被誉为中国最低调的一个省份,它有很多静美悠远的古村镇,随便哪个都不会让你失望。  如青岩古镇,明洪武年间,土司为巩固边陲率大军垒青石围城,遗留这个600余年的军事历史文化名镇。悬崖上巨石筑墙,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曾6次攻城不破而败北,赞曰“
[摘 要]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应达到“真实”的标准。学生写作时不仅要确保素材的真实性,更应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个人独特的风格。教师可从文本题材、内容描写技巧以及抒情手段等角度,指导学生以文传情,写出真我。  [关键词]作文教学 高年级 文以传情 真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5  高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存在一个明显的
一、文本简析    《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是一首诗歌,它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时要联系学生的生动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片断(第四、五自然段)    苹果嚷着冷了,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要穿红袄;忘掉一个夏天
对于普通人来说,爱情是浪漫缠绵,是日日夜夜的相伴相守。可对于周国仁与杨丽琼来说,他们的“墨脱爱情故事”却讲述了一种别样的坚守与感动。  西藏墨脱,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林芝市,被数座雪山封闭环绕,每年8个月的大雪封山期,让进山的路困难重重,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只有白雪融化的时候,才有机会进出,被誉为“地球上的最后秘境”。周国仁是西藏军区“墨脱戍边模范营”的三级军士长,还是林芝市墨脱县众多门巴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