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hux10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步入教学课堂,探讨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提问是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换的一种手段和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在探讨、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提问的环节是颇为重要的,它作为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广泛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是构成师生间语言交流和学生语言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的好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有大量的感性经验,缺乏提问的理论,严重阻碍了提问水平的提高。
  随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逐渐步入教学课堂,探讨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为学校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在新形式下不断探索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提问,解决了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抓关键。良好的课堂提问方式不仅启发中学生领会学习的内容,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一、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主要元素构成,在教学的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和渗透。这种主观能动性随着学生的个人情绪、认知结构等状况而变化,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学与听课效果好坏的标准是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是否听懂和掌握,而听懂、掌握与否可以集中体现在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回答上。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馈,短时间内抉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它是一个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蕴含着语文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是教师教学成熟的一种表现。
  (二)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听课兴趣
  教师提问促进了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中学生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中,增强其学习的动力。通过对提问的解答,可以提高学生捕捉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师的提问技术如果能与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结合得恰到好处,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要教师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激发。
  (三)引导学生思维定向的功能
  提问一定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定向思维指的是问题的发出要求从一定角度对教材的理解做定向的思考,其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提问是否巧妙新奇、是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符合,关系着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此时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而且,当学生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以后,能引导全体同学的注意力,强化了有意注意,这就是好的提问技术。由此可见,以技术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习是胜过批评的方式强迫学习的。
  (四)锤炼学生思维敏捷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堂提问要求回答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答案,就问题进行肯定或否定并提出支持判定的充足理由。这需要学生思维敏捷,而思维敏捷来自于有意识的锤炼,提问的回答与思维敏捷的锤炼相辅相成。在教师未指定学生回答的情况下任何学生都可以举手回答,在学生具有很强的竞赛欲的情况下,在荣誉心的驱使下,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尽可能地得以显露。
  二、关于影响有效提问的一些因素
  (一)利用疑问诱发学生主动思考
  有效的提问指的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提问。设计课堂提问的前提是紧扣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语文能力。使设计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易懂,不产生歧义,全面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问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上,把握好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要把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贯穿在课堂的各个环节。有技术性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思考和求知欲。
  (二)利用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初中生来说,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相对有限,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有悬念的或者有探究性的问题,切忌整堂课中的提问过于平淡乏味和老调重弹。
  三、关于课堂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尊重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很明显,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比较淡薄的,大部分学生是不愿甚至不敢提出问题。学生是有一定的问题意识的,却没有表现出来,所以对教师来说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激发的过程就是使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凸显的动态的问题意识。
  (二)问题的提出要契合学生心理
  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问题科学性、合理性的基本要求。教师提问之前一定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要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维含量,使学生感受不到挑战的乐趣;不能过于困难,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对于教学没有任何帮助;也不能难易顺序和比例失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整堂课应安排好各种解答问题的比例。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过关,提问时不能使学生不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通过认知冲突由低到高过渡的,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不了解时,往往就提不出问题。认知冲突是学生认识到自己已有知识水平和新的事物之间产生差异之后发生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技术要重视提出扩散性的问题、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浅出。教师通过提问促进中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作为学习过程的基本流程。至于问题的解决可以师生共同研讨,也可以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决。好的问题应该是启迪思维,而绝不能只是引导学生追求标准答案,固化思维。毕竟,有些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作者简介:闫召允,河南省鹿邑县人,河南省鹿邑县观堂乡中心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责任编辑:李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学生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并且获得新的体验,这需要学生经过很长时间的消化才能逐渐转变为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而要想使这个过程变得更加顺利就需要老师安排有效的语文作业。从目前形式来看,由于老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作业的安排方式不正确,并且在对学生的作业指导上也不到位,这就形成
【摘 要】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在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的教科书中,中国古典诗词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情感的升华以及历史文化的呈现,中国古典诗词千百年来一直渊源流传。那么如何将这门艺术继续延传下去,如何让它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认真研究一下如何教好这门学科了。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延传;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目的:观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应用拉贝洛尔与硫酸镁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中重度PIH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主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的语文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拥有自己的“金钥匙”,主动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摄取,就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个性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不仅仅展现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还促进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教学个性化;小学语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