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阶段学生发散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浪潮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育工作者要将之前教学中一切向成绩看齐的落后理念摒弃。在把握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从细节处入手,在转变学生思维意识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所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具备更加灵活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发散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最好体现。笔者就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三点关于启发发散思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摆脱思维局限,创建利于思维发散的环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环境对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学生的转变得益于教育工作者思维的转变,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思维发散的成长环境。校园环境的转变又得益于教学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转变。教学环境中主要是指设施设备方面,像学生需要的实验设施、多媒体教学设施、活动器材等。设施设备齐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让学生在进行本科目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多的教学硬件支持。体现在人文环境上就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将教学的重点从考试分数上移开,在保证学生成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进行发散思维的氛围建设。
  例如,在历史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时,通过结合相关视频来展现秦朝的大一统,三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混战,唐朝的繁荣文化以及明清政权专制的巅峰时期,通过不同朝代的横切面的对比,展现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引导学生去感受、思考,进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又如,在地理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时,单凭文字的叙述是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的,教师同样需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现长江黄河的奔流不息,泰山的挺拔奇峻,长城的巍峨壮观等,所以教学设施的齐全是学生思维发散的前提条件。
  革新教师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和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将实践动作设计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所教授知识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讲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同样周长的情况下三角形的物体结构最为稳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木材、铁钉等材料,根据要求进行物品的制作,如可以做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再通过高空坠落的方式,检验看是否是三角形的物品更加稳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在知识的实践中验证科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如初中物理中讲到“物态变化”时,主要讲的是温度的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亲自动手制作一支温度计,并观察温度计在热水、冷水中的变化,学生在制作及实验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也使思维得到发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图省事就将这一环节省略,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开展多样化竞赛,注重发散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初中阶段的学习较为繁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乏味枯燥的感觉。学校应定期举办多样化的竞赛活动,利用竞赛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运用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用到大量的知识,需要开拓思维,进行思维发散,最后再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创作和制作,通过竞赛将发散思维与实践能力进行结合。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不设置统一标准,让除参赛本人的其他学生作为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进行画作的展示,擅长音乐的学生可以表演一段曲子,文章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章,理化学得好的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学生们在比赛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不仅激励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对知识的实践能力。通过完善教学设施,开放的人文氛围,打造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思维模式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所学所想,让知识化为力量,通过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提升,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其他文献
初中生不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他们有很多成长的烦恼,例如学习压力大、身体发生变化等,于是常常会出现一些人际冲突,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还容易误入歧途。鉴于此,就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及时地修枝剪叶,给他们营造健康积极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增强领导意识,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班主任是班级
期刊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因为学生在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用“关心型”的方式重新安排教学活动。在关心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时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质疑、大胆猜测,对不同于教师的观
期刊
由于农村小学条件限制,没有过多的图书储备,学生也没条件买许多的课外书,那么在农村小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兴趣是前提  相对于教材来说,课外书有着故事情节强、内容新颖丰富等许多教材所没有的长处,学生往往可以从中找到读书的乐趣,这种乐趣纯粹是阅读本身的乐趣。而且,这样做也符合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原理。  由于农村学生起点不一,有的在四年级时已经看过《格林童话》《安
期刊
中职班主任从自身做起  中职班主任的自身素养是管理好学生的关键,中职班主任既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如此才能在管理中职生的道路上愈加顺畅,以下是对中职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提出的两点建议,有助于中职班主任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学生。  提升自身素养  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中最常见的便是交流和谈话,当学生的学业或者生活受到挫折时,班主任要与之友好交談,不能进行嘲讽和批评,要在心与心的交
期刊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发散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两项能力,对学生能否学好数学起着关键性作用,并且现代教育也要求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创设情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虽然社会各界一直在呼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教育界也对此作出了努力和革新,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期刊
随着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各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学逐渐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底蕴和科学文化素养,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更显出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古文是小学语文中最接近传统文化的知识领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古文学习技巧、唤醒他们的古典情怀便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其核心文学素养,形成
期刊
高中物理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现在很多地区的高中物理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更不要说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设计了。长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丧失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创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显著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物理学是一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