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伤椎椎弓根置钉纠正胸腰段骨折后凸成角的疗效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伤椎置钉纠正胸腰段骨折后凸成角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4月— 2015年3月收治的97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术治疗。根据是否行伤椎置钉分为A组(伤椎不置钉组,47例)和B组(伤椎置钉组,50例)。每组又根据术前节段后凸角分3个亚组:后凸角≤10°(A1组11例,B1组16例)、后凸角10°~20°(A2组20例,B2组16例)、后凸角≥20°(A3组16例,B3组18例)。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各亚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节段后凸角、骨折椎体角等影像学指标。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37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60.62±9.59)min,明显短于B组的(74.78±17.66)min(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断裂、失效。两组术前节段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节段后凸成角纠正B组为(7.97±5.09)°,优于A组的(3.76±1.67)°(P<0.05)。各亚组中,末次随访时节段后凸角纠正能力A1组与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优于A2组(P<0.05),B3组优于A3组(P<0.05);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角纠正能力A1组与B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优于A2组(P<0.05),B3组优于A3组(P<0.05)。节段后凸角及骨折椎体角的角度丢失情况比较中,A3组角度丢失明显大于B3组(P<0.05)。

结论

经皮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可获得更大的胸腰段后凸角度纠正效果。当术前节段后凸角≥20°,建议伤椎置钉以达到更好的维持长期后凸纠正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装置包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符合标准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3—6月符合标准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外科引流装置包。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以及住院期间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非计划
目的探讨Internal-brace™联合Brostrom改良修补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方法及近期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5月— 2016年4月收治的17例(17踝)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4~36岁,平均31.8岁。左踝6例,右踝11例。患者均行Internal-brace™联合Brostrom改良修补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
期刊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置钉与伤椎骨水泥强化在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 2012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OVCF患者62例,其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55~70岁,平均61.3岁。骨折部位:T11 8例,T12 20例,L1 22例,L2 1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17例合并横韧带断裂的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34~69岁,平均47.8岁。所有寰椎骨折均为Jefferson骨折(Levine-Edwards Ⅲ型)。横韧带断裂分型:Ⅰ型12例,Ⅱ型5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5
期刊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4年12月Ⅰ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7~64岁[(38.7±11.4)岁]。损伤节段:T11 2例,T12 5例,L1 6例,L2 8例。骨折按AO分型:A型4例,B型7例,C型10例。胸腰椎损伤
目的探讨小切口Schwab 4级截骨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5年5月收治的14例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58~70岁,平均64.5岁。手术距初始骨折时间6~14个月,平均8.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10例,未愈合4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5~10.0分[(8.5
期刊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 — 2016年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收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疗效对比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在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支持天数、肺部炎症比例、肺不张比例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