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大吕 盛世清明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于1954年的吉林省交响乐团,伴随着新中国音乐发展的风风雨雨已经走过了尽60年的历程,并已成长为一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地方交响乐团。近年来,乐团更是乘着祖国文化发展的春风,与齐佩尔、吉尔伯、李德伦、李华德、石叔诚、彭家鹏、殷承宗、盛中国、鲍蕙荞、许忠、薛伟、吕思清、阎维文、殷秀梅等国内外知名指挥家、音乐家展开合作,多次受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演出,还分别于2009年、2011年代表国家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朝鲜平壤演出并荣获“集体演奏金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团作曲家张振国先生(“金钟奖”获得者)在2008年2月根据温家宝总理的诗词《仰望星空》谱写了交响合唱一首,并将其作品呈送温总理,得到了温总理的亲笔致信予乐团以热情鼓励。
  2012年2月23日,吉林省交响乐团再次携新作赴京,以160人的强大阵容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交响大合唱《孔子》汇报演出音乐会”。作品由孔子第75世后裔、诗人、词作家孔祥雨先生作词;作曲家、指挥家史志有先生作曲,作曲家还亲自执棒了当晚的演出。笔者有幸聆听了当晚的音乐会,深切感到,交响大合唱《孔子》在题材的选择、表现形式及创作理念等各方面都凸显出独特的探索性与创新性。该作品以经典文献《论语》作为创作核心,以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描写了孔子曲折光辉的一生和“有教无类”“仁义礼信”等人文思想,填补了近年来国内外祭孔活动中缺少相关原创音乐作品的空白。《孔子》由包括序曲在内的10个乐章组成,采用了合唱,独唱及多种人声组合形式,音乐素材大量借鉴了山东韶乐、小调、吕剧、豫剧、民歌等浓郁地方特色的曲风,每一章节都精心选择了孔子人生中最具代表性的故事或成就展开。该作品以现代的音乐创作意识对这一历史悠久的题材进行了重新诠释,巧妙运用了中国“支声复调”等手法,以古典、民间音乐和交响乐相结合的配器技法以及颇为新颖的结构布局,在交响乐队民族化方面做出了很多突破传统的尝试。选择这样的一部作品,不仅是对乐队“中西合璧”风格表现与演绎能力的全面考验,更是对醇厚、自信的中国交响文化的一种彰显与捍卫。这样一场体现远古文明与高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宗旨的音乐会,无疑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和情感!
  那么,此作品是怎样表现故事。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呢?
  作品的第一部分《序歌》,乐段伊始,弦乐的悠美,打击乐的助力,管乐的融合,竖琴的清雅,将听众带到肃穆而又神圣的意境中来,孔子的光辉形象一开始便鲜活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从整体结构上说,序歌奠定了整部作品崇高的音乐形象,即是通过捕捉儒学“仁者情怀”、“天下关怀”的核心精神,再现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形象,强调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感和亲切的现实感。引起听众注意的是,作者在结尾处颇具戏剧性的转调,这里包括色彩性转调和同主音转调,注入以自然、巧妙,新颖的听觉,使该段的情绪气氛得到了升华,沁人肺腑之感油然而生。
  在《序歌》营造的浓重的气氛中,音乐进入到静谧,祥和、朦胧的第二段《孔子诞生的地方》。此段是无伴奏合唱段落,柔和委婉的四部和声及哼鸣营造出神秘的意境,渲染出尼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仙境般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描绘出“尼山松柏长青,灵泉歌唱”,把听众引入仙境般的圣地,“这里是孔子诞生的地方”。
  伴随着一片朦胧气氛飘然消失,第三段《亲近先师》在全音阶上行推进的前奏中响起。该段作者借鉴了山东吕剧和山东民间小调的音乐素材,运用了多个声部对答呼应以及两部“卡农”的创作方式,这一手法强调并充分展现了“我们亲近先师,就是亲近高尚!我们亲近先师,就是亲近厚德”的所要表达的崇敬之情。特别是“倒影”配器手法的使用,增强了音乐形象的鲜明活跃。音乐进入到结束部分,作者在调式上基于情绪和气氛的需要,没有结束在主调G大调,而是结束在下属调C大调,新颖的调式布局增添了独特的音响效果。
  片刻呼吸,音乐又进入到用齐鲁方言演唱的第四段《杏坛之歌》。此段为男声独唱,歌颂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这些思想依然是我们当今教坛需探索、继承与发展的精神财富。曲作者极富幽默与动感的旋律以及演唱者颇具乡音特色的方言将生动鲜活、憨态可掬的人物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听起来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此段落曲式结构是典型的“分解歌”,简单的调式,简单的曲式,简单的方言,颇为清新且怡然。
  在听过风格各异的前四段后,愉快欢畅的旋律响起。这是由女高音演唱的第五段《论语传千秋》。“《论语》传千秋,泗河水长流……”,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名居,是孔子望着汤汤河水对时间和生命发出的感叹。音乐此刻层层声浪推动着富有韶乐特色的旋律,乐队与独唱者音色控制的缜密细致,寓意“论语”千秋传诵昭示人间,格外引人入胜。
  经过前五段渲染和铺陈,进入全曲最具戏剧冲突的第六段《风雨周游路》。乐队以多变的表现手法奏出孔子周游列国的征途中风雨交加、悲凉凄楚的场面——低音持续的三连音,打击乐忽强忽弱的映衬,木管半音的上行与下行,支撑着一组弦乐近似凄风苦雨般的旋律,圆号近似呼嚎的音响,让人不寒而栗。该段的配器,让笔者深切的感到作者的不同寻常和扎实功底。在本段中间段落圆号和小号大胆地引入了现代爵士风格,显示出曲作者作曲编配的独到之处,音乐形象地刻画出孔子及门人超越苦难、不畏艰辛、执著刚毅的人格。此手法是韶乐律动和听觉上的变奏,也是一种配器手法的大胆尝试,既有山东地域味道又有旋律的壮美之感,在艺术表现上,为交响乐表现民族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此段歌词词作者是按照‘分节歌’来写的,曲作者本人试图打破歌词本身的戒律,按照音乐的戏剧性和歌剧咏叹调来写,在戏剧性展开的同时,音乐形象上也借助想象刻画了孔子周游列国所经历的各种艰辛经历。但这段在听觉的冲击力和音乐的表现上都有待提升,正如史志有先生演出前曾心存遗憾的表示,“这一创作初衷没有在实际写作中加以更多的体现,使整个作品没有一个展开并推向高潮的听觉效果”。
  在暴风骤雨过后,话锋陡转,“三五小顽童,游戏筑土城,城墙拦路起,自当守城兵”。我们意外地听到了极富童趣和活泼气氛的山东童谣《童心城》。此段内容取自孔子师徒在周游列国时,行至卫国途中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此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新颖演唱方式及独具匠心的和声运用。平行增四度和平行大七度,营造出离奇、清新、幽默之感。它通过不经意间的细节,即孔子周游途中遇到童子筑土城而绕行之事,展现出圣人“一代圣贤心,尚与童心通”的仁爱之心。而这也使得孔子的圣人形象更加亲切与人性化,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潜移默化中体现孔子善为人师的光辉形象。   接下来第八段《美哉韶乐》。此乐段是整部作品最为精美、具有核心地位的一首带有浓郁中国古典美的女高音独唱段落。“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鲜”,整曲深切传达着孔子对音乐认知的赞叹!由于该段主要诠释孔子的音乐思想,所以在配器手法上更加注重和声织体所体现的“浓淡相宜”。特别运用了韶乐的乐风,其旋律完全为歌词服务,观众在聆听时不再有“预见性”,而是完全跟着旋律走,乐队深情的演奏和女声倾情的演唱,将音乐中的唯美情感发挥到了极致,很好地传达出“尽美尽善”所蕴含的意境。该段旋律上口,是一首极富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
  “升华”往往也会预示着狂飙突进的到来。第九段《登岳仰止》在力度强劲的进行曲风格中开始,虽略显突如其来,但坚定刚毅的气息瞬间充满音乐大厅,展现出孔子志存高远的博大襟怀。整个乐队对于尾声的副歌部分处理的非常考究,力度从低到高将声音扬起,伴奏是推进性的,演唱是递进性的,同时伴有抒情性。
  终曲《大成礼赞》,从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则是一段气势恢宏赋予总结性的段落,像是一首怀念孔子的颂歌。浓烈的音乐色彩集中讴歌了孔子“金声玉振,万世师表”的光辉形象。演奏家们在声部进行中传递有序,规范到位,合唱队激越昂扬的演唱自不待言,定音鼓铿锵有力的行进,表现出文化圣人引领中国文化坚定向上的步伐,音乐表现中塑造和再现了孔子的伟岸形象,在整体结构上首尾呼应。
  至此,我们在跌宕起伏,形象生动的音乐叙事中领略到作者笔下描绘的孔子超凡入圣的艰辛,矢志不渝的伟大。所谓“吾道一以贯之”,在时而风趣诙谐、时而庄重肃穆的乐章里,让观众能够体味到孔子仁者爱人、兼济天下的情怀,既体现在“童心城”的细枝末节,又流露于困厄连连的“周游之路”。
  作曲家史志有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素材的挖掘与创新,此前该作者经大量实地采风,倾情创作了大型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曾随国家主席胡锦涛“暖春之旅”访日;曾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并获得第三届国际音博会特别金奖。说他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传承者,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孔子》的创作可以说是这一风格的延续,其音乐语言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华彩。此外,吉林省交响乐团的此次演出也是成功的!就当晚的演奏而言,这场音乐会已经展现出乐团在技术水平、风格表现与声部配合方面的诸多能力。这样体现出该团的一贯追求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奏风格。除了在各个层面展现发挥声乐的演唱特点之外,也充分发挥了交响乐对自身功能与艺术功能的体现。作为一支由“老、中、青”三个年龄梯次组成的队伍,无论是精神状态和队伍的成熟程度都可圈可点。同时,通过此次演出,我们也看到了他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尊重,他们所拥有的这份宝贵的精神是一个交响乐团尤为珍贵和重要的!
  (本文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SSXT121)
  
  张雯雯 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久前,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项筱刚寄来的刚刚出版的著作《李凌音乐评论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5年版)。屈指一算,该著距其同名博士论文原稿的完成已然十年了,足见当下学术著作出版的不易。  项筱刚早在中央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对中国现当代音乐评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学习,他最终将李凌的音乐评论作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李凌音乐评论研究》系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2013
19年5月9日晚,在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了一场“感恩·致敬——拉脱维亚籍钢琴家、作曲家夏里柯在香港、澳门的钢琴作品讲学音乐会”。这是星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的“闭幕式音乐会”,由该院老中青三代共7 位钢琴家演奏了10首“广东风格钢琴曲”和4首“拉脱维亚风格钢琴曲”,全部都是夏里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旅居香港、澳门时期的作品。它们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再一次在广州奏响。   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对于历史教师而言所面临的挑战是日趋增多,如何在课堂教学当中真正做到有效教学,让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保障,这可能是像笔者这样的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通过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课堂实践,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而后的研讨交流又促进了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同课异构;历史;教学反思;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摘要:从班主任工作的实例中可得出:班主任工作要用爱心、耐心、细心、恒心去浇灌。  关键词:班主任 爱心 细心 恒心    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新生们兴高采烈地来到班级,经过几天的观察和接触一个调皮的身影列入了我的“问题学生”名单。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断定这将会是一个棘手的“潜能生”。  “潜能生”长的很帅气,一米八的个头,大大的眼睛,白白的牙齿,一笑起来很可爱,但你若看到他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并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院校在教学方面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在机构设置方面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工作办公室,同时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学、实习和就业三者条块分割、相互脱节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构建三位一体、功能耦合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已成为高职
《聊斋俚曲》(2004)、《明清俗曲研究》(2011)出版以后,陈玉琛先生近期又完成了《聊斋俚曲曲牌唱腔100首》这本新著。三本书都是他退休以后的用心之作,三本著述的研究对象从“俚曲”开始,又顺势延伸至“明清俗曲”,然后再回到“俚曲”;它们的研究思路,头一部是“俚曲”文学、音乐文献的深度梳理和探究,接着进入有关“俚曲”上一层领域“明清俗曲”的全面讨论,最后又回到“俚曲”的传唱传承。毫无疑问,陈先生
摘要:目前中国高校《植物地理学》教材中普遍缺乏全球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影响的内容。本文在武吉华等主编的《植物地理学》基础上,补充了“近代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教学思路和过程的设计。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8-02  一、教材分析 
摘要:文章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剖析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现行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问卷的统计情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从而优化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国贸专业的满意程度和对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182-03 
摘要:新课标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新课标之数学教学重过程、重创新、重情景、重环境,更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关键词:新课标 新理念 自主性学习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新课程的教学新方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考古学虽然在学科形成的背景、性质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具有诸多的不同,但都以研究音乐,揭示音乐特征,了解音乐生活,阐明文化中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的文化为旨归,这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此皆已有所创新,奥尔森曾提出“考古民族音乐学”这一称谓,他认为可以运用古代物质文化资料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巴克莱则认为可以将音乐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民族音乐学的历史研究;①黄翔鹏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