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年全国卷题型走向及其对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指引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地理高考题型走向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认真剖析,有利于高三地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把握正确方向,进行高效复习。
  关键词:地理 全国卷 题型 复习教学
  一、引言
  高考是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因此高考对高中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复习,成为高三教师的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作为高考文科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作为高三地理教师,认真研究考纲、研究新课程标准及近些年高考地理试题的走向,对高三复习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新考纲及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题型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其实是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综合与升级。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应具备四条地理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即经常说的应具有“地理的视角”和“地理的头脑”。近几年全国卷命题思路就很好地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理念。2017年全国卷1中1-3题给出一组绿化带景观对比照片、2017年全国卷3中1-3题给出江南剪纸作品等题材都来自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延伸出地理问题,启发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体现了地理生活化现象;旅游地理中2016年莫干山民宿、2017年传统古村落旅游开发等选做题顺应了时代潮流,题型新颖且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勤于思考,解释生活中各类地理新现象;2016年茉莉花种植和云南普洱种植咖啡、2017年中国人到非洲种剑麻,这些材料题很好地把生活和生产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区域农业生产与工业发展的联系,正是对学生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方面的考核;2017年卷1中37题“山地垂直地带苔原带的分异规律”,陌生的材料、题型和科研实际规律,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图表的判读能力,继而引起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该题型正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即社会需要的是能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也彰显了时代特征。
  三、高三地理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根据以上对近年高考题型的认识,笔者认为高三地理复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重抓基础知识复习。高考题型中,基础题占70%左右,更多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轮复习中,把三本地理必修知识重新梳理一遍,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是重中之难,但规律性很强,重新复习时要求学生会构建知识图,弄懂地理规律和原理去解决现实地理现象,如绘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并运用运动原理解释自然现象。复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时可以列举身边熟悉的城市,掌握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并把规律扩展到全球。复习大气运动时会绘制热力环流图、锋面图、气旋反气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会利用原理解释身边的天气气候现象。气候是高考题高频出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多看多记,进而识记世界各地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另外,对几处特殊地区气候类型形成原因要特别注意。复习地球上的水时要求学生掌握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会分析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会绘制洋流分布图,记住洋流分布规律,判断洋流性质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另外,对几处特殊地区如索马里半岛东侧冬夏季洋流成因性质影响和南非南侧向西流的暖流需要着重讲解与注意。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要求学生会画并解释图中各岩石相互转换的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是近年高考的重点,它把整个自然地理知识糅合在一起,体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一块要求学生识记自然带与气候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各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链条关系。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是最贴近生活的部分,学生认为简单,但知识点没有规律,变化性很强,反而不好复习。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城市孩子不了解农村、农村孩子不了解城市的状况,长时间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无法感知农业的发展:什么地方种什么、何时种何时收、耕作制度是怎样的……城市学生并无亲身体验的经历,只能靠死记硬背。复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从实际生活中举例,寻找各地特殊农业案例、影像或视频,给学生分析,教学生用地理的眼光思考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可以用自己身边朋友亲戚外出劳务的工作经历来分析城市化的现象中出现的城市问题,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可能措施,如近年来各大城市出现的劳动力过剩、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内涝等问题。复习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时,针对世界各个区域,要求学生绘制轮廓图,掌握其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做到读材料联想图、见图联想出相关知识点。总之,一轮复习中要一切以课本为主,打好基础,为二轮复习做好铺垫。
  第二,专项复习,构建答题模板。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提升与深化。二轮复习要注重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知识点,如等值线的判读、地理图表数据分析、大气运动中天气和气候及人文地理中的五大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环境)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强化训练,并整合自然与人文知识,构建知识链,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另外,制作一些答题模板,让学生遇到某些问题时形成一定的答题思路,如作用类、影响类、评价类问题都有思考方向的两面性,遇到气候特征分析题就要从热量、光照、降水、风速等方面考虑。但是答题模板并不是万能的,针对高考新材料,要強化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图中、题干中提炼有利于答题的信息,如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图例信息、数值信息、关系信息、因果信息等来分析解决现实特殊地理问题。最后要求学生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对地理问题进行准确、清晰、严密的表述,用专业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问题。
  四、结语
  总之,高三地理教师要抓住考纲的命脉,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以提升学生高考成绩为目的,在紧凑的时间内一步步踏实完成高三地理复习任务,有效开展复习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文科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分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杨学弘.浅谈高考地理复习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学周刊,2016(27).
  责任编辑:丁 蔚
其他文献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盆地效应等基本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反映了我们所设定的震源和传播介质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分析处理中所获得的这些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要:新课改下,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效果。本文着重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该理论最初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注重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加德纳认为,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教师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作业设置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认知方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根治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
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信息传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非语言符号的应用范围也非常之广泛,电影中便广泛应用了非语言符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动画是借助电影技术诞生和发展的,但动
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Bu4NHSO4)作用下苄基醚用双媒质Cr(Ⅱ)/Ag(1)体系选择性间接电氧化.苄基醚氧化裂解生成脂肪醇和苯甲醛.0.01 moI/L Ag(Ⅰ)能够使Cr(Ⅱ)氧化电流效率高.双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在教学中对形成性评价的具体实施,说明了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