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nsun1979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金钱草是两广地区大宗道地药材,具有清热、利尿、排石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疗效显著。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酚类、多糖、挥发油类等,现代研究表明广金钱草具有利胆利尿、抗结石、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脑系统等药理作用。通过查询近几年来有关文献,对广金钱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药材质量控制等进行综合整理,以期为广金钱草的质量提升、规范化种植以及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岩相学分析方法在19世纪晚期被引入到陶器考古学研究中,由于在产地分析、古代贸易及人群迁移等课题研究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在欧美考古界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一种常规的考古学分析方法。20世纪中晚期,我国的部分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但截止目前仍缺少比较成熟的研究案例。本文主要对陶器岩相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功能、优势和弊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并对陶器岩相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期引起学界对这种方法的重视。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年间,教师头顶多种光环,光环的背后却是艰难的生存境遇。清代中前期的教育是维持性的,教师薪资相对较低。晚清民国时期是古典教育向现代教育过渡时期,教师薪资处于持续变化之中。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期间,教师薪资获得制度保障,却形成制度性差异,多数教师薪资依然维持在温饱水平。20世纪20年代,低薪与欠薪问题使大批教师走上“索薪”的维权之路。20世纪30年代初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出台最低教师薪资标准,中等以上学校教师薪资得到保障,小学教师薪资却难以维持基本生计。全民族抗战期间以及全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