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影响了奥巴马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民主是小民政治,太精英了就可能丢失选票。除了肯尼亚的父亲,奥巴马还经常提起自己的“少女母亲”。其实从未见过的父亲对奥巴马的影响,远远赶不上最后成为博士的母亲
  
  奥巴马的第一本书《我父亲的梦想》,1995年出版。那时他被选为首位非裔的《哈佛法律评论》主席,也许这正是寻根的时候。总统竞选时,奥巴马除了肯尼亚的父亲外,还自称是被一位“少女母亲”(teenager mother)带大。要知道,在当今的美国,“少女母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些“少女母亲”多是未婚生育的高中生,最后因辍学落入贫困之中,成为不得不寄生于政府福利的单身母亲。她们的孩子也无法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不得不在贫困中挣扎。奥巴马经常提自己的“少女母亲”,自然给人们一种印象:他是从绝对的弱势阶层奋起的。他的生涯,体现着活生生的美国梦。
  其实,奥巴马出生时,母亲19岁,青春期已经算是结束。而最近耶鲁大学人类学教授Michael R. Dove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题为“他母亲的梦想”,提醒人们注意一直被媒体所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奥巴马的这位“少女母亲”,非但不是中途辍学的高中生,而且是在自己的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类学博士。她的博士论文基于14年的研究,长达1043页(一般的博士论文,200多页就可以交稿),而且在本学科内有了重要的突破。
  奥巴马的母亲叫Ann Dunham Soetoro,其博士论文于1992年完成。此时离她去世只有3年时间,可谓是毕生之作。她研究的是印尼爪哇岛南岸的几个村落、几百个家庭的生活。这些家庭主要靠当铁匠为生。Soetoro博士1977年开始她的研究,这个地区则在一年后才用上了使用电池的电视,10年后才通电。而她则把这一地区称为是“奇妙、神秘的生活地方”。她扎根这一地区并乐在其中的职业精神,不禁让人们想起20世纪伟大的女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其他文献
对于社会财富,“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里的“均”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结果平等,而是指“政理之均平”,就是指制度设计合理,财富配置正义  贫困,固为人所不欲也;然而,有财富而配置不公,亦人所不欲也。  尤其是在一个以财富为主要甚至唯一价值标准的时代,国民财富配置不公、甚至人为实施的分配不公,必会引起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上届政府自执政之初,就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过去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了美国。  在香港九龙火车站候车室,有记者用英语向钱学森提问。他说:“对不起,现在我要说中国话了!”      1950年9月初的一天,正在旧金山旅游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后,十分震惊,立刻结束了旅程,返回其就读的加州理工学院。  新闻说,正准备离开美国的钱学森被移民局逮捕。  “事先,我知道他要回国,但没想到会是这个结局。”如今已85岁高龄
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位普通医生”,但时势所迫,良知所系,却每每要他扮演英雄。SARS、禽流感、H1N1,多灾多难的世纪初叶,他怀揣一颗“勇敢的心”,冒着某种可能的政治风险,不讳上,不畏权,一再撞响警钟,直陈利害,这位工程院院士的信条是,恪尽医生之职守才是“最大的政治”。   钟南山在很多人心目中不仅是一名妙手仁心的医生,更扮演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      “谁都有个家,钟院士心中有
40年前,“十个桂林女兵”跨越国境线,随同32万战友一道,帮助越南军民抗击美军。有1400名战友长眠在异国土地上。40年后,她们再次来到战友墓前    “40年一直想来,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桂林的老战友组织,有这么个机会这是祖国的酒。”71岁的杨淑贞在丈夫郑若杜的墓碑前絮絮叨叨诉说着,她洒上酒,摆好从北京带来的果脯,艰难地俯下身子,低低地亲吻着墓碑。  40年前,郑若杜曾是中国援越抗美后勤部队6
从更广阔的视野上审视机制改革,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源于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发生在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5年的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主会场,面向“两会”代表和委员,对中央政府5年工作作出总结。此时,将本届政府选出的十届全国人大已经成为
1949年为确立“当代文学”规范而设置的机构,到了2008年,当麦家的作品登上了《人民文学》,他的《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有人认为是市场经济给作协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作协的使命和未来不得不面临彻底的改变    没有一个机构比现如今的作协更显得尴尬。它几乎被人遗忘,却时常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刻被人们提起——要不是有人又站出来骂它,人们已很少想起这个单位。  韩寒骂过它,李锐骂过它,如今郑渊洁也站
对于曾经惹怒过他的强国,卡扎菲可以一面握手言和一面又不忘给他们制造难堪    正在纽约召开的第64届联合国大会让曼哈顿又迎来一年一度的盛景,欢迎的队伍、抗议的人群,马路上随处可见的有警察保驾护航的车队,各国首脑使节的聚会带来的热闹,让这个原本就熙熙攘攘的城市显得更加拥挤和忙碌。  但对于一名与会者,这热闹早在他抵达纽约之前的一个月就已经开始了,这个人就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卡扎菲绝对不乏制造热闹的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  为了给年轻的里托拉一个机会,芬兰政府禁止努米参加他最擅长的10000米跑。愤怒的努米在科龙贝体育场另一条跑道上独自跑完全程,比最后取得金牌的里托拉跑得还要快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举办奥运会,曾经的“长跑之神”帕沃·努米已经是一个秃头、有些发福的老人。那个阴沉的午后,他手持火炬跑进奥林匹克体育场,点燃圣火台。7万人呼喊着努米的名字,甚至盖过《芬兰颂》的乐
我算是出生在新闻世家,进入新闻行业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是阴差阳错。当年本来想考北大中文系,却被人民大学新闻系录取了。  “文革”期间,中国新闻业受到严重摧残,“两报一刊”事实上成了“政治娼妓”(列宁语)。“文革”结束后上大学,我最初不太想上新闻系,分配到新闻系,只有上,系无奈。不过我的大学生涯正与中国改革的启幕同步。4年学业完成后,我想,既然做新闻这一行,只好把它做好。反正我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改
奥运·新中国体育回溯系列(二)  一体育意志如何上升为了国家精神?    新中国体育,经历了初期的苏醒和萌动后,在其后20年又遭遇了被迫蛰伏与突然登天的巨大反差。  在最高领导人及社会舆论的引导下,被“文革”停滞和打碎了的民族自信心,通过体育竞赛的胜利,瞬间将全国人民的情绪点燃至沸点。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从此在中国成为事关政治、外交、民心所向、民族团结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结合体。  这其中,中国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