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焦虑成瘾?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不由己,焦虑成瘾
  最近,我的朋友陈姐特别沮丧。一周前,她高高兴兴地去小学给孩子报名“幼升小”,却被告知录取名额早就满了。“那我花200多万买的学区房,岂不是白买了?”陈姐又憋屈又慌乱,为了这一天,她3年前就开始准备了。
  3年前,陈姐一家三口住在带电梯的花园洋房里,为让孩子能上名牌小学,她狠心把房卖了,花200多万元换了一套两居室的学区房。学区房是老房子,没电梯,他们每天爬6楼。“居住条件差,上班远,我们都忍了,没想到,最后连名都没报上。”
  像陈姐这样“孟母三迁”的故事,全国各地都有。
  哪怕过了“幼升小”关,以后的“小升初”、考高中,想把孩子送进名校,都要承担不小的花销,有些家庭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攒择校费。几年下来,我家对门的赵先生在儿子择校上就花了15万。
  学校选定了,家长的教育焦虑远未结束。“一到周末,我就觉得自己像打仗。”吴先生是我老公的生意伙伴,说起儿子的教育大倒苦水:周六上午送孩子上英语班,下午上舞蹈课,周日上午带孩子学钢琴,下午孩子能休息半天。平时,每天晚上都要按照各科老师的要求,“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像吴先生这样,周末忙于带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的家长不计其数,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像“赶场”一样,奔走在去辅导班的路上。初、高中陪读现象,更是普遍。
  现在,家长对孩子对命运的焦虑已经蔓延到了幼儿园,甚至孩子还没生出来,家长就开始盘算孩子的户口和学籍问题。不知从何时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每个家长耳熟能详的座右铭,催生了择校热、早教热、兴趣班热。而我们为孩子未来所做的一切,是否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感受呢?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和幸福吗?
  小劲刚上小学一年级,但是学习跟不上,“活着太累了,死了是不是就不累了?”他的发问让父母惊出一身冷汗。在某小学担任班主任的王姐说,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一遇到难题,就开始哇哇大哭;有的脾气急躁,考试题不会做,居然吃卷子;有的受到批评时,竟动手打老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到的一个案例尤其令人心惊。他说,有个13岁的宁夏女孩,在小学毕业典礼的当天上吊自杀了。她留下的遗书让父母悲痛欲绝。孩子写道:“爸爸妈妈,我是个差生,我没考好,上不了重点中学。我死了,可以给你们省10万元。”这10万元正是上重点中学的择校费。
  大环境如此,而我裹挟其中,自然也是身不由己,焦虑成瘾:孩子3岁以前,焦虑上不上早教班,上什么早教班;孩子要入园了,焦虑上哪个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有没有名额,私立幼儿园靠不靠谱;孩子上小学了,焦虑他学习成绩如何,写作业怎么这么拖拉,要不要上补习班;孩子小升初后,我的焦虑更加升级……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回想养育老大10年、老二6年的过程,每个阶段我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惑、迷茫。虽然从怀上老大就开始看各种育儿书籍,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养育孩子的焦虑依然如影随形。
  前两天我带孩子去书店,儿子边翻《新概念英语》边说:“我们班的某某某已经学完新概念的第二册了。”语气里透着羡慕,而我听后就开始焦虑了,儿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之前没上过任何英语补习班,跟班里从幼儿园就开始补习英语的同学比,该落后多远了啊?虽说家里买了《新概念英语》全三册,但从来没有翻开过,我越想越汗颜和惭愧。
  我为什么焦虑
  我不断反思自己作为母亲为什么会困惑,为什么会这么焦虑?反思过后,我觉得焦虑大体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有攀比心
  我们不是生活在孤岛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各种信息。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对各类教育信息,尤其是和其他家长聊天时获得的教育信息,更加敏感和注意。比如,我和儿子的同学家长聊天,他们都认为奥数很重要,是孩子小升初的必备项,于是我回家赶忙给孩子报了奥数班……
  我儿子5岁起学钢琴,本着快乐学音乐的初衷,没参加过任何考级和比赛。可是每每在朋友圈里看到其他小朋友手捧证书的照片,我就开始怀疑自己信奉的所谓“快乐教育”是否正确。
  原来,我有这么多的攀比心,虽然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应该比较,但是有意无意中,我还是会拿儿子跟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一比较就带来了焦虑。
  2.期待过高
  儿子从小表现出很好的节奏感,我发现后就开始想入非非,是不是将来我们家要出一个音乐家呢?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发现他的天赋不过如此,并不是特别出色,而他依然喜欢音乐,说他的梦想是当个歌手。这时,我开始犹豫,我是否还要继续支持他的梦想呢?
  一天,我听一位育儿专家分享她的教育故事。她手里拿着大小各异的玩偶,说,孩子出生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就像大玩偶,后来孩子上小学后成绩不好,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由以前的大玩偶变成了小玩偶,因为他觉得或许这个小玩偶才是对孩子恰当的期待。而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家长,孩子长大后我发现他资质平平,并没有多少过人之处,不得不降低对他的期待。
  除了对孩子最初的高期待难以实现外,我发现我对自己的期待也常常难以实现。比如,儿子小时候,我信誓旦旦地要把他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专门去买了豪华的笔记本,告诉自己每天都要写育儿日记,结果我并没有坚持多久。等到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再次下决心弥补之前的缺憾。可如今女儿已经6岁,我遗憾地发现,我写的关于她的日记还不如当初写她哥哥的多。
  原来,我对孩子對自己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明白了这一点后,我不断告诫自己要放下过高的期待,就像对待难以完成的新年计划要释怀一样,因为期待一旦过高,就会被现实打耳光,就会产生落差,焦虑随即出现。
  3.不够自信
  爱和自由、积极养育、正面管教、PET……我学习了各种育儿理念和方法,只要专家一推荐什么,我就马上找来书本或者参加学习班学习,生怕自己落后,当不好妈妈。但是在学习了各种育儿理念和方法之后,我真的就成了一个好妈妈吗?非也。在实际育儿中,我还是常常按照本能行事,有时候脱口而出的竟是自己劝导其他家长不要说的,这时焦虑和自责同时出现:学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是说错话?为什么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其他文献
联词:微风,舒畅,酸痛,大自然,久久,白云,鸟儿,远远  上个周末,妈妈带我去了西峡县老君洞游玩。那个地方真美!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虫子鸣叫,鸟儿歌唱。远远望去,山路曲折盘旋,群山连绵。微风轻轻地吹来,坐车带来的肌肉酸痛感立即消失了,感觉舒暢极了。我们欣赏着大自然美丽的风光,久久不愿离去。  (指导老师:李俊伟)
我为爸妈操碎了心  小爽今年13岁,是一名初一男生,因近期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在其妈妈龚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心理问题。让我感觉异样的是,小爽的目光中透露出不易察觉的兴奋,一进门就赶快坐到沙发上,而龚女士的脸上却始终挂着半信半疑的神情,似乎前来咨询是一件不情愿的事。  龚女士告诉我,小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生活基本自立,学习成绩也不错,还在班里担任学习委员,但不知道因为什么,最近一段出现了许多奇怪的
问:我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签订了3年的劳动合同,现在我怀孕3个月,合同还有2个月到期。请问,合同到期时,公司可以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吗?  律师说法:根据您的陈述,用人单位不能以合同到期为由拒绝续签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第45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42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矿物质,常吃能促进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快速生长,但鱼刺是个大麻烦,家长在给宝宝选购鱼肉时,除考虑本身的营养价值外,最好挑选少刺的鱼肉。  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营养丰富又少刺的鱼。  1.鲈鱼  鲈鱼周身刺少,鱼肉细嫩,非常适合清蒸。鲈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还含有维生素B2、烟酸和微量的维生素B1、磷、铁等物质。在选购时,要挑选大小适中、活蹦乱跳的活鱼。  2.鲳鱼
星期天的早晨,太阳升起老高了,萧峰仍在床上睡着。他要好好休息,因为昨晚看歌舞团的节目,睡得太晚了。朦胧中,他仿佛听到小花猫在床边吃着什么,边吃边“呜呜”地叫着。过了一会儿,声音微弱下来,几乎可以忽略了。他干脆坐起来,深呼吸了一下,穿好了衣服。厨房里,油烟机在有节奏地转动着,誘人的饭菜香味从锅里涌现出来。看到那么多自己爱吃的饭菜,萧峰不由得鼓掌叫好。他感动地说:“妈妈,您辛苦了!”  (指导老师:万
演出戏给自己看  晓旭今年16岁,是上海市松江区某中学的高二男生,因近期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异常行为,在其班主任宋老师和爷爷董先生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单独与宋老师和董先生交流时,宋老师介绍说,晓旭是学校里的明星,尽管他学习成绩不突出,但因为篮球打得好,模样又英俊,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课外活动时,只要他上场比赛,围观的人总是特别多,只要他上篮得分,女生们总是用尖叫为他喝彩。半年前,晓旭在一场比赛中
问:儿子彬彬的一举一动牵扯着家里两代六个大人的心。因为管教理念的不同,我们常和老人“交火”,而老人也常跟我们叫板。比如,彬彬一边帮奶奶洗菜,一边问个不停:茶树菇是长在茶树上的蘑菇吗?鹌鹑蛋上有花纹,鸽子蛋上为什么没有?我对孩子的奶奶说:“小孩子做家务,纯粹是捣乱。有这个工夫,不如让他多弹一会儿琴。”但是孩子的奶奶不以为然:“小孩子爱劳动、有礼貌,才是正经事。”然后,调过头来鼓励彬彬,“别听你妈的,
一 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个国家中,中国学生最孝顺,而日本学生照料年迈父母的意愿排最后。这项调查由日本国家青年教育机构组织进行,主题是中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看法,来自日本、中国、美国和韩国的大约76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调查中设置的一个问题是:“在父母年迈后,你是否愿意尽一切努力照顾他们?”四国学生给出的答案相去甚远。在参与调查的日本学生中,仅有37.9%的人表示“愿意”,而
日前,希腊克里特教育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专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且缺乏关爱,会让孩子对网络产生更大的依恋。  研究人员从技术学校中选取了700多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要求他们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回答关于他们所出现的孤独、悲伤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此外,这些年轻人还回答了在生命中头16年里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结果显示,被父亲严格管教和
问:我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关系不好,我再婚后和他签了一份协议,约定正式脱离母子关系,我的生活费及百年之后所有费用他概不负责,村委会也在上面盖了章。20多年来,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往来。现在我年老体弱多病,还可以要求他给赡养费吗?  武秀华(山东临沂)  答: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成年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義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现在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