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还用不用背诵课文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英语的课文背诵,很多人都不屑谈它,觉得背诵课文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有什么好强调的。尤其存抓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很多人不愿意提它,他们认为让学生背诵课文是“老”方法,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谁提到它谁就不是彻底的“改革”者。其实不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很多好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以前的东西,比如课文背诵就是这样。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在母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学生来说,英语课文的背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更利于实现新课标对中学生的要求。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目前,广大的初中生都是在母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生,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语言环境儿乎只局限于课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口语表达率,朗读背诵英语课文不失为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在大声朗读的时候就培养了他们对这种语言的感觉,使他们的发音器官得到了训练。然后把一篇课文背诵下来,这样便实现了由语言‘的简单模仿到有一定思维在内的口头表达的转变过程。
   其次,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不要采用枯燥的灌输的方式给学生讲解语法。但是学习一种语言而不懂它的语法是不会学到它的精髓的。因此,在老师以多种形式教学过短语、句型、时态等语法知识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背诵课义加以操练。常言道“熟能生巧”,背得多了,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样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打下了基础。
   那么如何搞好英语的课义背诵呢?如果教师只是“放羊”似的,只要学生最后能把原文“说"出来就算完成任务,显然无法实现以上所说的目标。或者只是简单的采用单一的死记硬背的方式,也显然违背素质教育的精神,最终搞得学生兴趣索然,适得其反。因此笔者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要给予充分地指导。在学生背诵课文之前,老师要
  领读或者让学生听录音原文跟读。这一过程要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音语调、重读、连读等语音现象,让他们张口就点接接触标准的英语发音。然后让学生反复的听反复的训练;同时,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与纠止,使学生对止规的语音达到习惯并熟练的程度。这样才能高标准地实现素质教育下《课程标准》对初中牛的能力要求。
   第二、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帅",要做到“寓教于乐"方能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从而培养学生白主学习的习惯。可以经常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课文故事复述、课本剧表演、课外文章演讲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进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英语的课文背诵要有正确的认识,然后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如此坚持卜去,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毕业班的教师又迎来了中考复习,而综合性学习的复习又倍感为难,因为它像鸡肋一样——复习嘛,得占用很长的时间,而且收效不大;不复习呢,中考又占一席之地,失分实在可惜。怎么办呢?说实在的,想有效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中考取得高分,临时抱佛脚还真不行,功夫须下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平时扎实有效地利用学生全方位生活,开展相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在考场上胸有成竹。  一、明确综合性学习的重要地位
新的课程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显著特征和根本任务,而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能力。需营造一个“鲜活”的课堂环境。  一、给足面子,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的人。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常常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如何从实验现象到得出科学结论?在此过程学生运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思维方法呢?了解、研究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提高物理实验活动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研究了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常用科学思维方法在具体实践的运用,并就在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能得出的策略作了探讨。以实例的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二、习作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三、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四、指导课外阅读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五、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六、班队会活动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这六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生命—教学—教育—渗透—阅读—习作—实践—班
我校地处县城附近,生源情况比较复杂,尤其是近年来,县城经济逐渐发达,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外来人口,有些学生因流动频繁造成基础差,水平差异性大,学习习惯不良,再加上由于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四处打工,对孩子疏于管理。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困难生情况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如何对待学生,特别是如何对待学困生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为学困生,由于成
摘要:多年来,民族地区学校的音乐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主要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总认为音乐是副科,经常为语文、数学让道。边远一点的学校,音乐课名存实亡,音乐教师的实绩因学校制度的缺陷始终与先进无缘,与优秀无份。使许多音乐教师中途改弦易辙,从事语文、数学教学。其次:民族地区学校的音乐教师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操作技能差,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算一算,音乐学习小学六年,初中两年,
【摘要】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最具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在职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素质教育,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创新教学,是新学期职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应该积极思考并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创新;职中;教学;实施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职业中专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
背景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又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地位,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很多新知的學习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如估一估、量一量实际物体有多长,用厘米、米做单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进位、退位)的算理的理解;
叶圣陶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本人下面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
数学的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其实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