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营造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运动兴趣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体育心理环境,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学生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轉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认识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课堂一般设在室外,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外部干扰较为严重,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秩序难以控制,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和示范,而且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学生在承担较大的心理负荷的同时,还需要克服生理上的疲劳。如不了解上述特点,则不可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另外,如果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教学活动贪乏,那么师生必然会精神疲惫,心理郁闷,教与学的情绪不佳。教育是主客体双方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信的前提下,教育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中,必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更好地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受到激发,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体育课就会象磁铁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何愁上不好体育课呢?
三、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运动兴趣
课堂教学气氛的优劣直接作用于学生,它与教学效果有着密切联系。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力量,它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严格要求与宽容和谐的客观环境,是构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获得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种轻松愉快的体育心理环境,正是体育教学目标的追求。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学生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七年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孩子,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不服输,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转化其活动兴趣,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轉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认识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课堂一般设在室外,教学环境多变,学生流动性大,外部干扰较为严重,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秩序难以控制,课堂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和示范,而且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身体练习。学生在承担较大的心理负荷的同时,还需要克服生理上的疲劳。如不了解上述特点,则不可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会影响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另外,如果体育教学的内容单一,教学活动贪乏,那么师生必然会精神疲惫,心理郁闷,教与学的情绪不佳。教育是主客体双方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双方相互理解和相信的前提下,教育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因此,在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中,必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绪场,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更好地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受到激发,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体育课就会象磁铁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何愁上不好体育课呢?
三、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