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做农超对接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山东大白菜8分钱一斤,有菜农自杀;6月,海南香蕉3毛钱一斤,有人用来喂猪;8月,广西荔枝5毛钱一斤,不够采摘工钱,烂在树上。而在北京、上海等地,市民看到,在超市这些农产品价格依然坚挺。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超市签订协议,由农户向超市直供农产品的商业模式。
  农超对接一度被解读为,能够减少菜贩层层加价,提高农民卖菜收入,降低市民买菜价格,保证食品安全的全新流通方式。
  但是在农超对接被提出几年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时曝出“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并存的矛盾事件。
  政府在推动农超对接,解决卖难买难的时候,一些零售商却在利用农超对接对生鲜商品定价权进行深度掌控。
  有零售商在筛选“农超对接”对象的标准中明确规定:农业企业或合作社不允许有任何批发市场代表处在其门店所在城市;与其他超市合作时,价格不能比它的采购价更低。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些超市做农超对接,就是对农业企业或合作社商品定价权的剥夺。这隐含的风险是,菜贱伤农会更甚,菜贵伤民也更甚。
  在食品安全方面,农超对接也未见有明显的贡献。在三聚氰氨事件、瘦肉精事件爆发前,三鹿奶粉产品、双汇肉类产品在超市都曾是畅通无阻的。
  是农超对接还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是农超对接作用有限?
  很显然,农超对接只是众多的流通模式中的一种,没有想象的那么功能强大,更不是什么“特效药”。
  不管怎样,一些农超对接中受伤的农业企业已明确提出不做农超对接,一些受伤的地区也已经在对农超对接进行反思……
  
  
  
其他文献
人才是一个单位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要想在医疗市场日趋饱和的“夹缝”中求发展,突出“姓军”特色,在为特勤人员服务上实现疗养院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我院特勤疗养专业人才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技术的滞留和人才的流失;知识陈旧老化,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科研成果较少,理论研究与实践长期脱节,研究成果转化率低。
采用自来水分别对填料投配率不同的SBR反应器进行曝气充氧能力实验,确定采用30%的填料投配率作为基础.为了考察填料投配率对填料式SB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效果的影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