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四川省丘陵地区的栽培制度变化、夏播玉米生长的耕地和气候条件及其病、虫、草、鸟害发生情况,阐述了适宜该区的夏播玉米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夏播;栽培技术;四川丘陵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39-01
近年来,四川丘陵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油菜种植地块内不适宜套作春播玉米,导致春播玉米面积逐年减少,油菜籽收获后再种植夏播玉米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夏播玉米种植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四川省玉米产量水平。与春播玉米相比,夏播玉米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盛夏,生长期短、病虫害严重,加上极端的天气条件,给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保证夏播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玉米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四川丘陵地区夏播玉米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1 选择合适品种
品种的适应性有其局限性,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栽培制度等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1]。四川丘陵地区以旱土坡地为主,地块零碎,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夏播玉米生长期从5月中下旬至9月初都处在高温、高湿(或伏旱)的生长环境,整个生长期内病虫害多,大部分年景旱涝灾害频繁,导致前期生长受阻,中期扬花授粉差,后期籽粒不饱满。因此,选择玉米品种时需特别谨慎,应做到:选择产量潜力高、适应性较强的品种;选择抗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等主要病害的品种;选择中大穗、株型较紧凑、耐密、抗倒性强的品种;选择生育期在100 d左右的品种。该区适宜夏播种植的玉米品种有荣玉188、成单90、正红532等。
2 播前种子处理
玉米播种前,对没有包衣的种子,要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工作。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霉粒、烂粒、瘪粒,连续2~3 d均匀晒种促进后熟,增强种子活力和发芽力,提高出苗率。其次要用药剂拌种,用50%多菌灵3~5 g,加适量水拌种1 kg,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茎腐病;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2 mL,加适量水拌种,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
3 抢时抢墒播种
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是争夺高产的重要措施。四川丘陵地区在5月20日前播种,可提早成熟,减少病虫害及后期伏旱或洪涝的影响,提高玉米产量。要在农忙间隙,抓紧时间,抢时抢墒早播。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可采取多种播种方法,达到以早促长、以长促产的目的[2]。在油菜籽收获后及时耕地,耕后即播,或免耕播种;用40 ℃左右的温水浸种12 h,可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快而整齐;也可在油菜籽收获前15~20 d育苗,幼苗在3叶1心时,尽可能利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容易形成地表干土层,影响种子正常出苗。因此,应适当加大播种深度,一般不浅于5 cm。
4 合理密植
在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四川丘陵地区夏播玉米生长较快,生育期缩短,植株较高大,茎秆变细,相对果穗也较小,个体产量水平降低,应适当密植,发挥群体增产效应,才能获得理想收成;但播种过密容易造成荫蔽、空秆或倒伏,加重湿害,严重影响产量。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力状况、生产条件3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于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的品种,种植密度可偏大,种植5.1万~5.4万株/hm2;植株高大的适当稀植;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宜密植;干旱瘠薄的地块宜稀植。
5 确保苗齐苗壮
及时查苗补种、间苗和定苗。缺苗较少时,可在雨过天晴或晴天的傍晚带土移栽就近较大玉米苗,并浇水封土;缺苗较多时,应及早快速催芽补种。在3叶1心时间苗,4叶1心时每窝定苗2株,也可不间苗,直接到4叶1心时定苗。间苗和定苗时,要去除弱、小、病、杂株,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确保苗齐苗壮。
6 合理施肥浇水
播种时施42%复合肥(24-8-10)450~525 kg/hm2,窝内种子与肥料的距离应在10 cm左右,距离太近容易烧苗,太远则肥料利用不充分,盖窝后浇足量的水分。幼苗在6~7叶时雨后追施尿素300~375 kg/hm2,或晴天施肥后蓋土浇水,施肥时幼苗与肥料的距离应保持在10 cm左右。玉米苗期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若遇伏旱需及时浇水,遇大雨时则要开沟排水防涝。
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起垄,穴施或条施42%复合肥(24-8-10)和尿素1∶1混合肥450~525 kg/hm2。进入大喇叭口期后,由于玉米需水量大,对水分极为敏感,尤其是抽雄前10 d左右,对水分要求更高,为需水临界期,因此不能缺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70%~80%之间,即要保证地表见湿不见干,才能满足抽雄、吐丝、散粉和灌浆对水分的要求。故遇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同时,遇涝害则要及时开沟排水。
7 化学调控生长
夏播玉米植株往往会变高大,茎秆变细,抗倒性降低,有必要通过化学调控矮化植株,降低穗位高度,使玉米根多秆壮,增强抗倒伏能力,进而增产增收[3]。玉米化学调控可在6~12片叶时,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健壮素等。
8 病虫草鸟害防治
四川丘陵地区下播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等,多在玉米抽雄前后至收获期间发生,危害叶片或茎秆,造成玉米产量大幅降低[4]。防治的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油、1%井冈霉素等。在病情扩展之前喷药,早发现早喷药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5]。苗期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蝼蛄、毛虫、菜青虫、蝽象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0.6%灭虫灵乳油、80%敌敌畏乳油等防治。夏播玉米中后期主要虫害为玉米螟和蚜虫,其次为蝽象,部分地方会发生蝗虫危害。玉米螟可用甲氰辛乳油喷施,也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向心叶投放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4]。蚜虫为害主要发生在抽雄、散粉期,大量蚜虫包裹在雄穗和花丝上,并分泌大量黏性汁液,阻止散粉和授粉,影响玉米结实。蚜虫的防治可用吡虫啉、25%蚜螨清乳油、10%蚜虱净、25%抗蚜威等喷雾防治。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莠去津、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等封闭除草剂,安全防止杂草发芽;出苗后幼苗在6片叶以上时,可用草甘膦或其他玉米专用苗后除草剂除行间杂草。近年由于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鸟儿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鸟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四川丘陵地区丛林较多,为鸟儿提供了天然的藏身之处,鸟害更为严重。玉米出苗期间,斑鸠、画眉鸟、野鸡等鸟儿会将幼苗啄起以啄食苗下的籽粒,造成幼苗大面积被啄断而无法继续生长。防治鸟害应在出苗初期进行,一是利用防鸟网防治,可将防鸟网铺设在距地表15~20 cm的地方,也可将防鸟网竖立架在种植地块的四周,防止鸟儿的侵入;二是利用彩色驱鸟带,将驱鸟带扭曲横穿在地块中间,利用刺眼的反射光吓跑鸟儿;三是利用驱鸟类药物。
9 适时收获
适度延长玉米收获时间,让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夏播玉米收获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即田间90%以上玉米植株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变硬,胚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指甲掐无凹痕,此时收获时机最佳,产量最高。
10 参考文献
[1] 薛建兵,张冬梅,魏国英,等.运城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112.
[2] 王进,高鹏.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汉中科技,2014(3):33-34.
[3] 吕小丽,刘薇,王海燕,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2):39-40.
[4] 陈献平,常凌云,杨进强.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53.
[5] 张兴伟,韩东志.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5(2):49.
关键词 玉米;夏播;栽培技术;四川丘陵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039-01
近年来,四川丘陵地区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油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油菜种植地块内不适宜套作春播玉米,导致春播玉米面积逐年减少,油菜籽收获后再种植夏播玉米成为必然趋势。由此可见,夏播玉米种植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四川省玉米产量水平。与春播玉米相比,夏播玉米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盛夏,生长期短、病虫害严重,加上极端的天气条件,给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保证夏播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玉米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对四川丘陵地区夏播玉米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1 选择合适品种
品种的适应性有其局限性,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当地的栽培制度等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1]。四川丘陵地区以旱土坡地为主,地块零碎,土壤瘠薄,灌溉条件差;夏播玉米生长期从5月中下旬至9月初都处在高温、高湿(或伏旱)的生长环境,整个生长期内病虫害多,大部分年景旱涝灾害频繁,导致前期生长受阻,中期扬花授粉差,后期籽粒不饱满。因此,选择玉米品种时需特别谨慎,应做到:选择产量潜力高、适应性较强的品种;选择抗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穗粒腐病、丝黑穗病等主要病害的品种;选择中大穗、株型较紧凑、耐密、抗倒性强的品种;选择生育期在100 d左右的品种。该区适宜夏播种植的玉米品种有荣玉188、成单90、正红532等。
2 播前种子处理
玉米播种前,对没有包衣的种子,要做好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工作。首先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去除霉粒、烂粒、瘪粒,连续2~3 d均匀晒种促进后熟,增强种子活力和发芽力,提高出苗率。其次要用药剂拌种,用50%多菌灵3~5 g,加适量水拌种1 kg,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茎腐病;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2 mL,加适量水拌种,可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
3 抢时抢墒播种
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是争夺高产的重要措施。四川丘陵地区在5月20日前播种,可提早成熟,减少病虫害及后期伏旱或洪涝的影响,提高玉米产量。要在农忙间隙,抓紧时间,抢时抢墒早播。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可采取多种播种方法,达到以早促长、以长促产的目的[2]。在油菜籽收获后及时耕地,耕后即播,或免耕播种;用40 ℃左右的温水浸种12 h,可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快而整齐;也可在油菜籽收获前15~20 d育苗,幼苗在3叶1心时,尽可能利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土壤水分蒸发较快,容易形成地表干土层,影响种子正常出苗。因此,应适当加大播种深度,一般不浅于5 cm。
4 合理密植
在夏季高温气候条件下,四川丘陵地区夏播玉米生长较快,生育期缩短,植株较高大,茎秆变细,相对果穗也较小,个体产量水平降低,应适当密植,发挥群体增产效应,才能获得理想收成;但播种过密容易造成荫蔽、空秆或倒伏,加重湿害,严重影响产量。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类型、地力状况、生产条件3个方面综合考虑,对于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的品种,种植密度可偏大,种植5.1万~5.4万株/hm2;植株高大的适当稀植;肥水条件较好的地块宜密植;干旱瘠薄的地块宜稀植。
5 确保苗齐苗壮
及时查苗补种、间苗和定苗。缺苗较少时,可在雨过天晴或晴天的傍晚带土移栽就近较大玉米苗,并浇水封土;缺苗较多时,应及早快速催芽补种。在3叶1心时间苗,4叶1心时每窝定苗2株,也可不间苗,直接到4叶1心时定苗。间苗和定苗时,要去除弱、小、病、杂株,保留生长一致的壮苗,确保苗齐苗壮。
6 合理施肥浇水
播种时施42%复合肥(24-8-10)450~525 kg/hm2,窝内种子与肥料的距离应在10 cm左右,距离太近容易烧苗,太远则肥料利用不充分,盖窝后浇足量的水分。幼苗在6~7叶时雨后追施尿素300~375 kg/hm2,或晴天施肥后蓋土浇水,施肥时幼苗与肥料的距离应保持在10 cm左右。玉米苗期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若遇伏旱需及时浇水,遇大雨时则要开沟排水防涝。
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起垄,穴施或条施42%复合肥(24-8-10)和尿素1∶1混合肥450~525 kg/hm2。进入大喇叭口期后,由于玉米需水量大,对水分极为敏感,尤其是抽雄前10 d左右,对水分要求更高,为需水临界期,因此不能缺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宜保持在70%~80%之间,即要保证地表见湿不见干,才能满足抽雄、吐丝、散粉和灌浆对水分的要求。故遇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同时,遇涝害则要及时开沟排水。
7 化学调控生长
夏播玉米植株往往会变高大,茎秆变细,抗倒性降低,有必要通过化学调控矮化植株,降低穗位高度,使玉米根多秆壮,增强抗倒伏能力,进而增产增收[3]。玉米化学调控可在6~12片叶时,叶面喷施多效唑、烯效唑、乙烯利、健壮素等。
8 病虫草鸟害防治
四川丘陵地区下播玉米病害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茎腐病等,多在玉米抽雄前后至收获期间发生,危害叶片或茎秆,造成玉米产量大幅降低[4]。防治的有效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油、1%井冈霉素等。在病情扩展之前喷药,早发现早喷药防治,每隔7 d喷施1次,连喷2~3次[5]。苗期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蝼蛄、毛虫、菜青虫、蝽象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0.6%灭虫灵乳油、80%敌敌畏乳油等防治。夏播玉米中后期主要虫害为玉米螟和蚜虫,其次为蝽象,部分地方会发生蝗虫危害。玉米螟可用甲氰辛乳油喷施,也可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向心叶投放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防治[4]。蚜虫为害主要发生在抽雄、散粉期,大量蚜虫包裹在雄穗和花丝上,并分泌大量黏性汁液,阻止散粉和授粉,影响玉米结实。蚜虫的防治可用吡虫啉、25%蚜螨清乳油、10%蚜虱净、25%抗蚜威等喷雾防治。玉米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莠去津、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等封闭除草剂,安全防止杂草发芽;出苗后幼苗在6片叶以上时,可用草甘膦或其他玉米专用苗后除草剂除行间杂草。近年由于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鸟儿的数量不断增多,与此同时,鸟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四川丘陵地区丛林较多,为鸟儿提供了天然的藏身之处,鸟害更为严重。玉米出苗期间,斑鸠、画眉鸟、野鸡等鸟儿会将幼苗啄起以啄食苗下的籽粒,造成幼苗大面积被啄断而无法继续生长。防治鸟害应在出苗初期进行,一是利用防鸟网防治,可将防鸟网铺设在距地表15~20 cm的地方,也可将防鸟网竖立架在种植地块的四周,防止鸟儿的侵入;二是利用彩色驱鸟带,将驱鸟带扭曲横穿在地块中间,利用刺眼的反射光吓跑鸟儿;三是利用驱鸟类药物。
9 适时收获
适度延长玉米收获时间,让玉米充分成熟、提高粒重,可有效提高产量。夏播玉米收获时间一般在8月底至9月上旬,即田间90%以上玉米植株苞叶变黄而松散,籽粒变硬,胚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指甲掐无凹痕,此时收获时机最佳,产量最高。
10 参考文献
[1] 薛建兵,张冬梅,魏国英,等.运城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9):112.
[2] 王进,高鹏.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汉中科技,2014(3):33-34.
[3] 吕小丽,刘薇,王海燕,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3(2):39-40.
[4] 陈献平,常凌云,杨进强.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53.
[5] 张兴伟,韩东志.夏播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