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控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热控系统的运行环境,介绍了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重点讨论了提高TSI系统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电厂 热控 技术
  
  前言:只有对热控系统设备和检修、运行、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所有涉及热控系统安全的设备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督,并确保控制系统各种故障下的处理措施切实可行,才能保证热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一、热控系统运行环境
  
  为保证热控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可靠的设备与控制逻辑是先决条件,正常的检修和维护是基础,有效的技术管理是保证。以下问题鱼待研究解决:
  (1)随着热控系统监控功能不断增强,范围迅速扩大,故障的离散性也增大,当热控系统的控制逻辑、测量和执行设备、电缆、电源、热控设备的外部环境,以及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人员的素质等,这中间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热控保护系统的误动或机组跳闸,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
  (2)由于各种原因,热控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控制逻辑的条件合理性和系统完善性、保护信号的取信方式和配置、保护联锁信号定值和延时时间设置、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检修维护质量、热控技术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等都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由此引发热控保护系统可预防的误动仍时有发生。
  (3)热控设备管理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所有设备的检修,不管运行状况如何,基本都采用定期检修与校验方式,其结果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有可能增加设备的异常。
  
  二、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内容
  
  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的技术研究需从设计开始,贯穿基建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维护和管理的整个过程。
  2.1 热控典型控制策略研究
  目前大机组所采用的辅机控制逻辑,同协调控制策略一样,基本上是随各机组的分散控制系统(DCS)从国外引进的技术,虽各有其特点但技术差异较大。而热控保护和辅机控制逻辑的正确与完善,是大机组安全运行的基础。热控误动有很多原因来自于辅机控制逻辑的不正确或不完善,尤其是新建机组,投产前几年,热控专业一直在进行辅机控制逻辑的改进和完善,但这种改进和完善,多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故障或发现的某种故障隐患,因此只是被动的事后改进且有其局限性。
  2.2 编写《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导则》
  目前国内大中型火电机组热力系统的监控普遍采用DCS,电气系统的部分控制也正逐渐纳入其中。由于各厂家产品质量不一,DCS的各种故障,如电源失电、操作员站“黑屏”或“死机”、控制系统主从控制器切换异常、通信中断、模件损坏等仍时有发生。有些故障因处理不当,造成故障扩大,甚至发生锅炉爆管、汽轮机大轴烧损的事故。
  2.3 热控系统优化专题研究
  贯彻落实《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和《热控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以及电力系统近几年持续开展的设备安全评价工作,对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保证电厂安全经济运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几年机组容量和控制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因热控原因引起的机组跳闸事件也在上升,暴露出热控系统的可靠性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此,在调研、总结、提炼安全生产最新技术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
  (1)提高汽轮机监视仪表(TSI)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由于TSI系统导致机组运行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统计,仅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浙江省电厂因TSI系统保护误动而引起的跳机事件就多达6次),为此,这几年各大发电公司都为提高TSI系统的可靠性而组织了各类研讨会和专业会议,制定相应的反事故措施。
  (2)提高热控系统接地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措施。火电厂的热控系统工作环境存在大量复杂的干扰,其结果轻则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严重时将引起设备故障或控制系统误发信号造成机组跳闸,因此热控系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抑制干扰,提高所采集信号的可靠性。接地是抑制干扰、提高DCS可靠性的有效办法之一,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在基建和生产过程中,却发现大量的热控保护误动事件都与接地有一定的关联。
  (3)热控控制逻辑优化。当用作联锁保护的测量信号本身不可靠时,系统的误动概率会大大增加。而热控保护联锁系统中的触发信号采用了不少单点测量信号,由于这些设备和系统运行在一个强电磁场环境,来自系统内部的异常和外部环境产生的干扰(接线松动、电导祸合、电磁辐射等),都可能引发单点信号保护回路的误动。如温度测量和振动信号受外界因素干扰,变送器故障,位置开关接触不良或某个挡板卡涩不到位,一些压力开关稳定性差等。统计数据表明,热控单点信号保护回路的异动,很多情况是外部因素诱导下的瞬间误发信号引起,不少故障仅仅是因为某个位置开关接触不良或某个挡板卡涩而造成机组跳闸。如某电厂4号机组冲管初期,突然送风机B跳闸,检查报警记录和历史曲线,发现风机轴承温度(共3点,三取二保护)同时大幅度跳变超过90℃后风机跳闸。经查原因是就地接线盒处电缆屏蔽层有毛刺,碰到金属电缆套管造成2点接地而引起。某机组原设计单点“低压旁路位置反馈信号大于50%开度”跳机,因就地接线接触不良,该信号跳变至60%开度,触发ETS保护动作。但如设计时将低压旁路全关的行程开关信号取“非”后和该信号相“与”,本次跳机故障可以避免。
  2.4 热控设备可靠性分类与测量仪表合理校验周期及方法
  热控设备的可靠性差別很大,有的设备运行多年无异常,有的设备一投运问题就层出不穷,其原因除设计外,与设备选型也有较大关系。为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同系统的设备应根据可靠性要求,选用可靠性级别不同的设备。
  2.5 开展热控系统与设备质量评估工作
  目前电力行业在开展设备安全评价、监督或设备评估等工作,但评估标准的细化程度和可操作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参与评价的人员对规程的理解和专业水准不同,评价的结果差别较大,且很少开展设计和基建的评估工作。因此有必要在贯彻落实热控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的基础上,结合安全评价标准,收集、消化吸收国内有关电厂技术管理经验,总结、提炼自动化设备运行检修和管理经验、事故教训,编制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实用、可付诸操作的《热控系统与设备质量评估导则》,用于开展行业热控系统设计、基建、运行维护、检修、监督的评估工作。
  
  三、结语
  
  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上涉及热控测量、信号取样、控制设备与逻辑的可靠性,主观上涉及热控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检修运行维护质量和人员的素质,目前所做的工作只是一个起点,有待于和行业的热控同仁们一起,继续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提高热控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朱北恒,尹峰,孙耘,等,火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的逻辑优化[J],中国电力,2007,40(10):60-63
  [2]孙长生,浙江省火电厂2007年热控系统考核故障原因分析与技术措施[J]中国电力,2008,41(5):79-82
其他文献
在分析面向飞机制造企业的准时制生产模式实践应用及航空数字化应用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准时制的飞机制造企业生产可视化看板的构建思路,对其构建目标、顶层框架及关键技
形意拳是我国的主要拳种之一,形意拳也是一种内家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风格突出,劲力顺达,动作连贯,相互配合。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入门功夫,也是其精华所在。所谓式简易学,学易精
为了实现钨合金电解磨削加工过程中电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的平衡,通过碳酸钠溶液中钨合金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钨合金表面在电化学作用下形成的腐蚀层的性质,以及电化学参数
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标要求学习方式发生以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