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冲动行为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小学生冲动行为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702名小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行为和述情障碍。

结果

(1)男生在无计划因子和冲动总分的得分上高于女生[(24.47±5.30)分,(23.40±5.59)分,P<0.05;(62.25±9.46)分,(60.35±9.91)分,P<0.05]。高年龄组仅在冲动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年龄组[(62.36±9.69)分,(60.29±9.68)分,P<0.01]。(2)高冲动者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冲动者[述情障碍总分(57.43±10.16)分,(46.55±8.77)分,P<0.01];BIS总分与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存在正相关(r=0.40,P<0.01);BIS总分与述情障碍各因子亦有正相关(r=0.25~0.33,均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辨别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描述情感障碍对冲动总分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可以解释18%的冲动总分变异。

结论

8~13岁儿童的冲动行为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年龄差异;儿童的冲动行为与述情障碍存在低至中度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翻译和修订术后疼痛评估护理实践问卷(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Nursing Practice Questionnaire,PPA-NPQ) 并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通过翻译、回译、专家咨询等一系列方法翻译并修订中文版术后疼痛评估护理实践问卷,指导258名外科护士现场答卷,并应用SPSS17.0进行问卷信、效度的统计分析。结果中文版PPA-NPQ总问卷的内部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完美主义与抑郁情绪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在校大学生570名,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APS-R)、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贝克抑郁问卷(BDI)进行集体施测。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与抑郁呈正相关(r=0.47,P<0.01),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r=-0.24,P<0.01);适应完美主义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r=0.26,P<0.01),与抑郁不相关
目的对照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与正常被试额叶体积及额叶纤维结构的差异。方法选取28例aMCI患者和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头部T1加权三维核磁共振扫描(T1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成像扫描。计算并比较2组额叶体积及额叶纤维的FA值、ADC值、纤维数目及平均长度的差异。结果aMCI组左侧额叶体积[(337.35±20.45)cm3]小于对照组[(358.54±27.26)cm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特征的抑郁患者前额叶、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住院,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46例抑郁症患者,分为男性(25例)与女性(21例)、早发(26例)与晚发(20例)、短病程(23例)与长病程(23例)等不同亚组。采用多体素1H-MRS检测双侧前额叶和海马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