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初探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2846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小学語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肢解文本、胖化分析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做法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到了五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如果再用这样的方式给孩子灌输知识,势必影响到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在情境中获得启发,在赏识激励中获得成功,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积淀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立足课本,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读本的作用
  
  课本是文本在课堂上最主要的呈现方式。因为课本里所有选人的文章,无论是在教学生做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方面,还是在构建学生良好的情感世界方面,都有着较好的体现。由此,教师可以从课本中挖掘出各种有利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利用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语文技能训练。可是,就目前的课内阅读教学而言,教材变成了部分教师心中的唯一文本,讲透教材也随之变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这显然与我们所提倡的阅读教学的宗旨背道而驰。如何灵活地运用教材,开启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才是我们高年级小学阅读教学应该思考的方向。
  在高年级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受多元化开放社会的影响,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报纸、杂志、媒体、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借此,教师可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读本的作用来引导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1+1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窃读记》时,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加入五年级上册的《同步阅读》中《别了,我的语文课本》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故事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把被教师忽略的《同步阅读》拾起,我们会发现,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本俨然已经把教本中学过的文章体裁又复习巩固了一遍,丰富的人物形象也在拓展中呼之欲出,情感的对照在不经意间也能让学生细细体会。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把握好这个尺度,立足课本,充分发挥课外阅读读本的作用,既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语文阅读有可能向纵深发展,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二、教学形式:以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出发点,采用生动自主的教学模式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受长期以来沿袭的教学模式及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教师强迫学生按自己的思维驾驭课堂,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引导,学生等待老师进行分析、总结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其中虽不乏师生互动的环节,但总体而言,学生还是多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积极性不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应注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何让学生能够达到身同感受的阅读教学标准呢?从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出发点,采用生动自主的教学模式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教师把重点放在传、授、解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会比较被动,而当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道、业、惑上,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时候,学生的的思维就会被教师激活。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关于母亲和父亲不同的爱给孩子不同触动的课文。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到教学方式的开放性。让学生围绕课题把母亲、父亲和“我”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圈画出来,然后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了最初的阅读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我没有选择主动跳出来问学生:“为什么不一样,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质疑:为什么父亲会这么狠心,为什么“我”不能理解?他们不同的爱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孩子的阅读思路就这样被自己的问题打开,阅读积极性当然也随之被调动起来。老师的启发,让学生找到了思考的方向,学生的感悟,让他们走进了课文的情感世界。这样的头脑风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在辩论、演讲等多种语文活动中评定学生的学习
  
  阅读教学是听、说、读、写的综合。《新课程标准》对于高年段所提及的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中就有这样一条:“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由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通过多种语文活动,让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学生在学完后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那么现实生活中,像父亲那样的严爱和像母亲那样的慈爱,哪一种爱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给他们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辩论会上,代表慈爱的一方紧紧抓住严爱中打骂等体罚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从儿童的心理健康角度展开辩驳,而代表严爱的一方则从慈爱中找到由于慈爱可能带来的溺爱进行反击。在这一辩一驳中,学生加深了阅读时的积累——他们引用了很多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名言警句进行辩论,对表达方式展开具体实践。他们在“辩”的过程中用上了犀利的语言,实现了对积累词语的灵活运用;用上了关联词语连接句子,使句子更简练;用上了反问句等各种句式,使表达的效果更强烈。这些都是阅读的一种延伸——在“听”的过程中他们既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也能很快理解了对方所要表达的观点。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他们对于阅读的理解就不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形式了。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把自己阅读时的点点滴滴积淀都释放出来。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没有刻意的学习,却能够收获到更多,学生获得了自信,阅读时的紧张与不安也会随之消失。
  
  四、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教师妙评、师生共评等多元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阅读评价影响着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如果一味地以教师的指导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的阅读会变得机械、乏味,失去阅读的灵感、顿悟和自主阅读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通过如学生自评、学生他评、教师妙评、师生共评等各种形式开展多元化的评价。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运用,监控阅读学习全过程。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值得思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可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如:“大家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老师很高兴”等,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以及体会文章的情感能力为基点,进行导向性和中肯性的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促进作用。
  同时,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注意让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激励学生加强阅读。
  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更有效地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使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去理解而不是代替学生去理解。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要在阅读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重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参与到阅读的全过程中来,获得更多的阅读积淀。
  
  (责编 蓝能波)
其他文献
本文讲的是考试后的反思,总结及心态调整。反思要反思复习准备、考试技巧与结果,以及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要总结目标达成情况,学科强弱项、知识薄弱点、学习方法等,并要指导好学生进
【摘要】为推进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向“绿色化”的方向健康、稳步迈进,本文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教改思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绿色化学”的观念,改进实验技术,把相关的实验整合成综合性实验,不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验人数、实验规模不断扩大,实验过程中大量的有机试剂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
小学数学新教材安排了众多的情境图,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各高校要从机制抓起,以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提
着重分析胜利发电厂锅炉炉外汽水系统高压高温管道的泄漏原因,介绍不同类型泄漏的解决途径,为同类型电厂炉外汽水管道的防爆提供了借鉴。
本文通过中国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怎样看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问题的阐述,从思想理论上论证了坚持历史
以“安全保护系统的检修”单元教学为例,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内容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环节,对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电梯维修与保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进行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妇女的法律地位在就业、政治参与度、教育、婚姻还是生育健康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目前现实情况看,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传统生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