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能力素质化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qi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开展,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把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整合的有效方法,小学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教育,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体现。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生活化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能力
  《九年义务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利用生活中的情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抽象成数学理论和模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句话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表面的成绩,依然采取“灌输式”“填鸭式”“教条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不仅与当前国家所号召的素质教育相悖,而且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实践证明,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下面就谈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想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心理认知能力相对较低,对深奥的问题难以理解,但对日常接触的生活化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说明,数学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要想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妨把所要提的问题生活化,让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可感需形象起来,这样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也更加有激情、有活力,效率也更高,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相关教学内容时,为了使本节课较为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我对课堂问题进行了如此设计:我改变传统单刀直入的方法,而是从小朋友假日去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并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进位加法的相关知识来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当教学生认识完人民币后,我马上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生活问题:现在我们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100元、一张50元、一张20元、一张10元、一张5元的人民币,大家去超市购买一个30元的玩具和一个60元的玩具,应该怎么付账啊?此时,学生可来劲了,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都踊跃举手想说出自己的付账方式。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乐学
  《九年义务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中数学科的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有課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能有效地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理解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乐意学数学。
  例如,我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我知道本节课中一些定义是比较枯燥抽象的,为了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我从以往“填鸭式”教学方法中转变过来,而是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的测量工具后,把学生带到了操场,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不同的小组测一测,算一算学校的花池、沙坑和球场的面积和周长,这样一来,学生觉得上课就像工人在上班,完全沉浸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场景中,个个都兴趣盎然。可以说,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动眼观察,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动手操作,另外还考验了学生的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乐学的程度空前高涨。
  三、探究过程生活化,让学生会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当代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程度,而且更加要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在义务教育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重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在探究学生探究过程中能有效地结合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性质,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生活场景:爸爸的生日那天,妈妈先切出了三块大小一样的蛋糕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切出一块然后平均分成两块,分给宝宝甲一块。淘气的宝宝乙连忙说:“一块太少了,我要2块。”没办法,妈妈将第二块平均分成4块,分给宝宝乙2块。宝宝丙见妈妈满足了宝宝乙,也嚷嚷说“我要比他多,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块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三个宝宝都非常高兴,因为妈妈满足了他们。学生们都饶有兴趣的议论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宝宝丙,有的说宝宝乙。有的说三个宝宝一样多。为了让学生探究明明白白,我又把学生分成几个探究小组,分组进行探究。然后叫每个组拿出大三张一样大小的纸片来代替蛋糕,让他们现场“切分”蛋糕,经过学习小组认真的探究,最后他们都一致得出相同的结论:三个孩子的蛋糕一样多。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妈妈究竟是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满足三个孩子的要求呢?这么聪明的分法,我们在数学上又是怎么体现的呢?大家想知道吗?只要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明白了。这样的一种探究过程,不仅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接下来探讨分数的性质做了良好的铺垫。可以说,当学生遇到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的时候,特别是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时候,我们把探究的内容跟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的话,就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充满魁力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我们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时候,要善于把生活具体生动的生活实例融合到数学知识中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当然,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不止于此,只要我们教者结合新课标,善于去研究,相信有更多的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上去。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能无条件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种师生关系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导学—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我—你”的平等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课堂,达到教学相长、互惠互补。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学;互动;师生关系  “还学于生”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是使课程、课堂回归学生本体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初中与高中地理有效的衔接,是目前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关键。初中与高中地理进行有效的衔接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具体探究一下初中与高中地理实施有效衔接教学的现状,同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教学  在教材课程的改革下,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学内容拥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对于高中地理来说,不仅仅要求学生要对定义
【摘要】本研究以深圳市某建构园本课程的A幼儿园为个案样本,研究幼儿园在课程建构历程中,教师在课程价值洞察力、课程设计预见力、课程实施指导力和课程评价反思力方面的领导力成长。经过研究,发现稳定的园本课程建构背景下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群体特征,虽然在某些方面,教师的领导力仍需增加,但整体而言,教师在课程建构中的领导力较为突出。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A幼儿园建构园本课程已有10年时
【摘要】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小学生只有通过语文学习才能获得基础知识,才能获得听、说、讀、写的语文能力,并进一步进行交流、解释和记忆。教师只有通过科学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给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提升,给学生语文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时刻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标的改革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奠基阶段,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数学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突显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数学这门学科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基础学科,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学习其他课程
【摘要】2010年高考改革后,高三文综历史的备考中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众多困惑。如何适应新高考,如何探索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既能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复习模式,成为高三历史老师的当务之急,本文尝试结合学生实际,探索高三历史复习的高效模式。为学生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深厚的基础,也是符合关注学生、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的。  【关键词】点线面;历史知识
本报综合消息 3月2日,金墨书香捐赠仪式暨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沥东小学第七届读书节启动仪式在沥东小学体育馆隆重举行。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莫宝光、秘书长蔡春逢,金墨书香文化公司发行部主任蔺希望,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马健超、常务副主任吴钟秀、秘书长郭惠英,南海区教育局机关党委副书记叶忠民、德育专干周洁荣,大沥镇教育局德育专干赵志强,大沥镇教育局关工委卢仕明先、陈杰权、林惠芬、谢肖玉,沥东社区
【摘要】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课堂为生活的平台,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方法,帮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语言,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是责无旁贷而意义重大的。  【关键词】英语学习;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为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提高,才能全面地学习其他科目。本文通过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提出几个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习作;生活运用  1.问题的提出  学习语文相当于是学习生活,因
相信大家都听过“爱因斯坦和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在一次手工课上,当老师批评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很不漂亮时,爱因斯坦非常委屈地说:“老师,这已经是我最好的作品了,我的前两个作品比这个还差。”  我们经常拿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让他们看到爱因斯坦的韧性,看到爱因斯坦对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他都要力求做好,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让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但是我们老师是不是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