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经意间,儿子已长成一米八的大小伙了,得仰起头来和他对话;曾经胖乎乎的小手早已变得修长有力,十个手指娴熟地在黑白琴键上不停地交替更换,流淌出来的旋律似乎更悦耳……每每看到儿子在电视机前津津乐道于动画片时,曾提高嗓门训斥他的长不大,也曾在心里咬牙切齿地一番痛骂,可他仍嘻笑着,眼睛依旧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望着他的眼神,还是那样稚气十足,看着他的笑容,还是那样率真。
亲朋好友、老师说到儿子都评价他很阳光。说真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嘀咕着,他有哪一点跟阳光沾上边呢?一直以来,在我的眼里,儿子整天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从没参加过什么竞赛、获得过耀眼的成绩,唯一不用担心的就是他从不惹事、闯祸。
儿子一直没有上过所谓的奥数班、奥语班,尽管老师也暗示班级里大多数孩子都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强化班,尽管我心里希望去报个班,但家里的决定一向是少数服从多数。儿子所上的课都是他乐意的,因为太喜欢幼儿园里老师们了,所以迷上了钢琴,练了三年,考了个三级。尽管级别不高,但我想,他练钢琴是快乐的。
2002年,他因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迷恋起足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课余时,足球再也不离身,带球、颠球随时练;只要有空,就组织大院里的孩子们踢足球,甚至连爸爸们都被他动员起来,充当守门员的角色,整个广场都是他们的欢呼声加油声,引得大人、小孩驻足观看。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他参加了一个小学的少儿足球队的训练。每天,他都是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去训练,从没间断过。我总躲在阴凉处,看着细胳膊细腿的他,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一个又一个地练习着发球,一场又一场地比赛着。小脸晒得通红黝黑,可就没有听到他喊过苦累,我想,那个运动场、那个足球、那个奔跑就是他的快乐。
儿子小时候爱看书,特别迷恋三国。从《三国演义》连环画到拼音版、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无论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还是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甚至原著,他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地读了看,看了读,书中之人,书中之事,了然于胸。一位熟识的老先生碰上他,都要和他聊上一段三国,一老一少竟也能聊得甚欢。我想,少时的他,读书也是他的快乐。
以前为儿子的学习成绩没少生气发火,甚至还动过手,爆发家庭“战争”。如今,当我坐在电脑前,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到的是儿子看电视时的那份安静。十六年来,当儿子的点点滴滴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清晰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时,为自己没有过分地去限制他做这个,强迫他上那个而庆幸。为人父母的我们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去度过属于自己的童年,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一路走来,充满阳光。这是不是我育儿的“宝”呢?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发现自己对学生有了很多变化。不再一次次把分数挂在嘴边(考不好心里其实也不舒服),不再抱着试卷进班发火,每次都先表扬哪些同学有进步,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同学的不足,因为不想看到学生们因为考试成绩个个毕恭毕敬地坐在那听我训话,不想看到考得不好的同学一脸沮丧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神情,不想用眼前的分数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谁知道未来会怎样),更不会因为分数电话“告状”……我想让学生们心里保留那份应有的快乐。
曾听到儿子幼儿园同学的老爸感慨道:“有一天我去学校找儿子,竟然发现教室里五十多个孩子个个架着眼镜。儿子小学还没有读完,念书的路还长着呢!”在一旁的我不禁反省自己,班上有多少孩子近视了,戴上了眼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总是小和尚念经似地提醒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总提醒他们课间去阳台活动活动,看看远处,看看那枝头的绿意,总提醒忙碌的家长适时地带孩子去检查视力。尽管我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视力都不下降,但我要为捍卫他们的视力尽到自己的努力。
儿子上中学时开始学习拗口、难懂的古文,慢慢发现他也没怎么死记硬背,就很快上口了。是源于小学时每个寒暑假古诗古文的背诵,还是天生有此悟性?想想多半还是背诵积累得较多,有了一些语感吧!于是乎,每天都领着学生吟上一首唐诗宋词,有时间就讲讲,没时间就背背,感觉挺好。闲暇时,每周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都让学生们走进书的世界。那时,可是教室最安静的时候了,只有翻书的声响,偶尔听见同桌或前后学生的窃窃私语,他们有的屏息凝神,有的会心一笑,有的手捂小嘴,生怕笑出声来……我想,此时的他们应该也是快乐的吧!
写着,想着,耳畔似乎又听见亲爱的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时声情并茂的演讲,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比赛时,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敢与对手试比高的模样……他们是那么活泼快乐、自信舒展!我想,这就是自己从教师生涯中淘来的宝吧!
亲朋好友、老师说到儿子都评价他很阳光。说真的,我在心里不停地嘀咕着,他有哪一点跟阳光沾上边呢?一直以来,在我的眼里,儿子整天糊里糊涂地过日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从没参加过什么竞赛、获得过耀眼的成绩,唯一不用担心的就是他从不惹事、闯祸。
儿子一直没有上过所谓的奥数班、奥语班,尽管老师也暗示班级里大多数孩子都在外面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强化班,尽管我心里希望去报个班,但家里的决定一向是少数服从多数。儿子所上的课都是他乐意的,因为太喜欢幼儿园里老师们了,所以迷上了钢琴,练了三年,考了个三级。尽管级别不高,但我想,他练钢琴是快乐的。
2002年,他因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而迷恋起足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课余时,足球再也不离身,带球、颠球随时练;只要有空,就组织大院里的孩子们踢足球,甚至连爸爸们都被他动员起来,充当守门员的角色,整个广场都是他们的欢呼声加油声,引得大人、小孩驻足观看。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暑假,他参加了一个小学的少儿足球队的训练。每天,他都是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去训练,从没间断过。我总躲在阴凉处,看着细胳膊细腿的他,在跑道上一圈又一圈地跑着,一个又一个地练习着发球,一场又一场地比赛着。小脸晒得通红黝黑,可就没有听到他喊过苦累,我想,那个运动场、那个足球、那个奔跑就是他的快乐。
儿子小时候爱看书,特别迷恋三国。从《三国演义》连环画到拼音版、青少版的《三国演义》、无论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还是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甚至原著,他乐此不疲地一遍又一遍地读了看,看了读,书中之人,书中之事,了然于胸。一位熟识的老先生碰上他,都要和他聊上一段三国,一老一少竟也能聊得甚欢。我想,少时的他,读书也是他的快乐。
以前为儿子的学习成绩没少生气发火,甚至还动过手,爆发家庭“战争”。如今,当我坐在电脑前,不时地回过头来,看到的是儿子看电视时的那份安静。十六年来,当儿子的点点滴滴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清晰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时,为自己没有过分地去限制他做这个,强迫他上那个而庆幸。为人父母的我们尊重儿子的兴趣,让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去度过属于自己的童年,去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一路走来,充满阳光。这是不是我育儿的“宝”呢?
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我发现自己对学生有了很多变化。不再一次次把分数挂在嘴边(考不好心里其实也不舒服),不再抱着试卷进班发火,每次都先表扬哪些同学有进步,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同学的不足,因为不想看到学生们因为考试成绩个个毕恭毕敬地坐在那听我训话,不想看到考得不好的同学一脸沮丧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神情,不想用眼前的分数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谁知道未来会怎样),更不会因为分数电话“告状”……我想让学生们心里保留那份应有的快乐。
曾听到儿子幼儿园同学的老爸感慨道:“有一天我去学校找儿子,竟然发现教室里五十多个孩子个个架着眼镜。儿子小学还没有读完,念书的路还长着呢!”在一旁的我不禁反省自己,班上有多少孩子近视了,戴上了眼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总是小和尚念经似地提醒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总提醒他们课间去阳台活动活动,看看远处,看看那枝头的绿意,总提醒忙碌的家长适时地带孩子去检查视力。尽管我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视力都不下降,但我要为捍卫他们的视力尽到自己的努力。
儿子上中学时开始学习拗口、难懂的古文,慢慢发现他也没怎么死记硬背,就很快上口了。是源于小学时每个寒暑假古诗古文的背诵,还是天生有此悟性?想想多半还是背诵积累得较多,有了一些语感吧!于是乎,每天都领着学生吟上一首唐诗宋词,有时间就讲讲,没时间就背背,感觉挺好。闲暇时,每周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都让学生们走进书的世界。那时,可是教室最安静的时候了,只有翻书的声响,偶尔听见同桌或前后学生的窃窃私语,他们有的屏息凝神,有的会心一笑,有的手捂小嘴,生怕笑出声来……我想,此时的他们应该也是快乐的吧!
写着,想着,耳畔似乎又听见亲爱的学生们,一个个走上讲台时声情并茂的演讲,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比赛时,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敢与对手试比高的模样……他们是那么活泼快乐、自信舒展!我想,这就是自己从教师生涯中淘来的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