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骨质厚度初探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量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骨质厚度,以期为腭部支抗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32名正常(牙合)、无正畸治疗史的成年人(男性16人,女性16人),年龄(30.1±6.5)岁.拍摄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BCT),以经过切牙孔后缘的冠状线为基线,向后与(牙合)平面垂直、与基线平行、在正中矢状线上每隔3 mm对硬腭部进行重建,选取7个与(牙合)平面垂直的冠状面,第1层为切牙孔后缘冠状面,第7层为距离切牙孔后缘18 mm的冠状面.在每个冠状面上确定位于正中矢状线上的腭中缝点为M点,左右侧硬腭水平部最外缘点为D点,均分M点与D点连线为4等份,从内到外依次命名为A、B、C点.测量各点对应处硬腭部骨质厚度.结果 硬腭部第1~7层骨质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质厚度从前向后逐渐递减;最厚处为12.6 mm,位于第1层冠状面D点;最薄处为2.7 mm,位于第7层冠状面B点;第2、3层冠状面骨质厚度最高为10.5 mm,最低为5.8 mm.硬腭部左右两侧骨质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牙合)成年人硬腭部距切牙孔后缘6 mm内可植入长度为5~10 mm的支抗种植体。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2015年中国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指标,描述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性别、省份、
糖尿病心肌病(DC)最初描述为糖尿病患者在除外高血压、冠心病、瓣膜性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存在的情况下发生心力衰竭。目前认为DC是线粒体功能紊乱、能量代谢障碍、脂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