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麦夸里岛:南大洋上的生态圣地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皇家企鹅的身高约76厘米,其脸较白,且喙较小。

  澳大利亚领土最南端的麦夸里岛(Macquaire Island)长34千米,宽5千米,距离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 Island)东南部1500千米,相当于从澳大利亚到南极洲的一半路程。
  我们选择在桑迪海滩登陆,一群王企鹅(麦夸里岛亚种)已经聚集在岸边“迎客”了(其实是登陆艇正好停在它们要下海的地方)。这些穿着漂亮外套的“绅士”淡定地注视着我们,丝毫不惊慌。大家却顾不得礼貌,下船后迫不及待地对着它们狂按快门。
  登陆地面积不大,但动物不少。探险队长指点我:“前面不远是皇家企鹅的栖息地,只有在麦夸里岛才能看到它们哦。”久闻麦夸里岛大名,不仅因为这里与南乔治亚岛一样,是王企鹅重要的栖息地,还因为这里有更为罕见和珍贵的皇家企鹅,以及跳岩企鹅、金图企鹅、马可罗尼企鹅等。
  然而,1997年麦夸里岛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另有原因。从地质学上看,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互相挤压,使得麦夸里海脊的最高部分露出海面,形成了现在的麦夸里岛。这是地球上唯一从地幔开始向上运动而露出海面的岩石,这些露出海面的特殊岩石包括枕状玄武岩等,因此这个地区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价值。岛上的植被相当丰富,各类苔藓就有80余种,至少还有46种花卉,以及各式各样的地衣、硅藻类植物等。由于缺少树木或高大灌木丛,高高的草丛便是岛上最高的植被了。麦夸里岛以及周围12海里的水域也是非常重要的海洋生态保护区。
  此刻的海滩上的确有点拥挤,王企鹅成群结队,看起来悠闲得很。它们有着孩子般的好奇心,甚至走上前去啄船上大厨的帽子。一只王企鹅俯下身,恨不得把脑袋伸进我的镜头里。企鹅与人类如此亲昵,这在我之前到过的亚南极地区从未有过。
王企鹅与象海豹
皇家企鹅以极大规模的族群聚集生活。

  一群皇家企鹅正聚集在栖息地上换羽,现场乱七八糟,看得人心烦意乱。皇家企鹅的“发型”很酷,它们有着和马可罗尼企鹅一样的“金冠”,然而却是个“白脸”。据说线粒体和细胞核的DNA证据表明,马可罗尼企鹅是1500万年前从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皇家企鹅中分化出来的。
  9月下旬,雄性皇家企鹅便上岸了,开始寻觅理想的巢穴。每到繁殖季,它们的脾气都很暴躁,为了争夺一个最佳位置极具攻击性。雌性则要等到10月才姗姗来迟。雄性皇家企鹅的个头比雌性大,求偶时的肢体动作和叫声都很丰富。皇家企鹅一岁便性成熟,它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沙石和杂草,它们每次只产两枚蛋,第一枚很小,重量只有第二枚的61%~64%,由于被弃,这枚蛋通常会被贼鸥等吃掉或者毁坏。企鹅夫妇会尽全力孵化第二枚蛋,这样做的原因尚且不明。皇家企鹅的孵化期为35天左右,小企鹅破壳而出后,通常由公企鹅负责照看初生的小企鹅,母企鹅外出觅食,大约10天后,它们再对换角色。小企鹅发育成熟需要70天左右,褪去绒毛换上新羽后,便可以下海觅食了。它们的食物主要是磷虾、鱼和乌贼。
王企鵝体长近1米,体重约15千克,颈侧有明显的橘黄色斑块,前肢发育成鳍脚,适于划水。
王企鹅活动时间不固定,白天夜晚都有可能分成小群进行捕食。
王企鹅是群居性动物,饮食和居住都是很多个体聚集在一起。每当恶劣的天气来临,它们就会挤在一起防风御寒,以获得最大的保护。
王企鹅长相“绅士”,是南极企鹅中姿势最优雅、性情最温顺、外貌最漂亮的一种。

  除了王企鹅和皇家企鹅,还有一群年轻的公象海豹正挤在一起蜕皮。2月,繁殖季刚刚结束,大家都在换“新衣”,这个时间段不能下海,多少有些无聊。
  麦夸里岛自从成为保护区后,鲜有人类来此打扰,每年造访这里的游客不过两三百人。然而,200年前的麦夸里岛完全是另一番景象。1810年,一艘来自悉尼的捕猎船的到来,打破了岛上野生动物的安宁。船员们兴奋地发现,这里遍地都是象海豹和海狗,为了它们的皮毛和油脂,人们开始大肆杀戮。之后的10年里,海狗基本灭绝。和南乔治亚岛不同,麦夸里岛从未成为捕鲸基地,因为没有可以避风的安全港口。   这样的屠杀持续了近百年,后来连企鹅都不能幸免。1887年,新西兰商人约瑟夫·哈奇来到麦夸里岛,由于之前几十年海豹猎人的捕杀,岛上的象海豹已所剩无几,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企鹅。在此之前,油脂商人都认为从企鹅身上提炼油脂性价比很低,但哈奇使用了一种新型的蒸汽蒸煮器,可以从企鹅的骨头和肉里蒸煮出油脂。岛上最大的王企鹅便不幸沦为试验品,但是王企鹅的炼油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哈奇开始捕杀小一些的皇家企鹅。它们被成群赶上甲板,在大锅里熬成油脂。发生在麦夸里岛上的屠杀,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商业开发企鹅的案例。
王企鹅主要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偶尔也捕食小鱼和乌贼。

  1911年,澳大利亚著名极地地质学家和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爵士(1882—1958年)率领的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在此建立了一个科学考察基地和无线电转播台,以收集麦夸里岛的气候、地理以及动植物资料,并绘制了详细的地图。麦夸里岛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前往南极探险考察的必经之地,这个基地一直使用到1914年。道格拉斯·莫森爵士还呼吁人们停止杀戮企鹅等野生动物,终于在1933年,麦夸里岛被列为野生动物禁猎区,在1971年成为受保护地区,次年升级为全国保护区,1978年更名为“麦夸里岛自然保护区”。1948年,澳大利亚政府在该岛建立了一座永久性科学站,开始进行南极研究考察。
象海豹属哺乳类动物。雄象海豹个头比较大,体长4米到6米,体重2吨到3.6吨;雌象海豹体重约是雄象海豹的一半。

  现在,麦夸里岛上的生态环境已逐步恢复,各种动物的数量都显著增加。王企鹅约40万只,皇家企鹅则达到300万只。企鹅数量占岛上海鸟类的90%,其他鸟类包括灰头信天翁、南极燕鸥、麦夸里岛鸬鹚、海燕、巨鹱和贼鸥等。已经过了繁殖季节,机会主义者贼鸥依旧巡视着企鹅栖息地,為一些残羹剩渣大打出手,有一只胆大的贼鸥甚至想挑衅一只成年王企鹅。有掠食者存在的环境,自然不会安宁,企鹅栖息地热闹非凡。
  短短两个小时里,风云变幻,一阵云雨一阵晴,营造出的光线很美,镜头下的王企鹅有的在相互示爱,有的昂首挺胸列队走过,有的引颈长鸣,还有的从海中蹒跚上岸。岸边的浅滩海水中,有不少王企鹅在嬉戏,眼看远处的风浪越来越大,它们却一点都不在意。能够在麦夸里岛生存的野生动物,都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毕竟这里的气候太差了。两头雄象海豹打斗得正欢,邻居们在一旁围观,见怪不怪。眼看一场风暴将至,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大家不得不收拾器材,赶紧回到大船上。然而,这短暂的造访,给我留下了极其难忘的印象。
象海豹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
象海豹是一种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的动物,当人们轻轻靠近时,它们毫无察觉,继续在沙滩上睡大觉。
其他文献
“断开和电子产品的联系,去思考自然。”艺术家Christophe Guinet(又叫“植物先生”)在谈到他最新的植物艺术系列作品时说道。他的最新作品名为“种植你的Mac”,该作品通过将大自然中的元素直接融入到目前最流行的数码产品中,来谴责当代社会对数码产品的过度依赖。于是,“植物先生”把一系列macintosh电脑模型(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的经典款)转变成种有各种植物的盆栽。
盛唐雅宋虽然早已成为过往云烟,但是借助古人留下的诗词、画作、居所、佳用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仍可以对他们的消夏生活进行观照。古人的夏日之趣依托于山水自然,避暑纳凉取材于天地万物。梦回千年,细细品味今人早已遗失的那份意趣與情调,仿佛暑气已消减了三分。
摘要:交易的不确定性对于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7团制种玉米种植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计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探讨交易不确定性对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个体差异、种植规模、是否了解农产品往年价格、对了解农产品信息渠道的信任程度等交易不确定因素对制种玉米种植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可以从加工环节和销售渠
摘要:基于航空遥感影像,选取昆明市典型的城-郊-乡样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和景观格局分析(Fragstats 4.2)软件,选用4个城市化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研究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重金属采样结果,对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表明,昆明市中部城、郊、乡土壤中各重金属含量总体均符合土壤环境
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的一次拍卖会上,出现了6只非常稀有的底款刻有“浴砚书屋”的青花矾红龙纹小酒杯,让我激动不已。因为,与我之前收藏的一对道光时期矾红龙纹小酒杯上面的龙纹和海水都是青花的颜色不同,这几只小酒杯上的海水是青花的,而龙纹是矾红的,非常精美。当时有个朋友告诉我可以去拍,因为这种款的小酒杯没有出现过,而荣宝斋又是享誉中国的顶级拍卖会,如果能买下来最好了。不过,当时他有个好朋友恰好也喜欢这
对叙利亚的向往源于曾经看到的一条旅游广告——丝绸之路上的“叙利亚传奇”,顿时让我浮想联翩。2009年,就在决定成为摄影师的那一年,我毅然奔赴这个中东古国。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遗址  入选时间:1980年  遗产编号:23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帕尔米拉堪称叙利亚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它位于大马士革的东北方,是古代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城内现仍保存有当时的许多纪念性建筑。公元1世纪至2世纪,帕尔米拉处
以花鸟为艺术创作题材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根据考古发掘和历代文献记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由此开启了后来花鸟画的基础。晚唐五代时期,花鸟画艺术又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单独的绘画门类。历代花鸟画名家层出不穷,为后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花鸟画艺术珍品。其中莲花图像的绘制在我国历代绘画题材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莲花图像的出现,是我国特定的文化观念、绘画风格以及审美观发展的结果。  隋唐以前的莲花
中华书局出版的《画未了:林风眠传》,以林风眠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地点为经,经历为纬,编织成林风眠跌宕起伏的一生。作者用细腻温情的文字将林风眠的生活娓娓道来,故事性强,平易可读,又将林风眠先生的绘画作品解读与人生阅历结合在一起,给读者以更完整的阅读感受。现摘录部分文字以飨读者。齐白石和克罗多的任教  为了创造中国新的绘画艺术,林风眠特别注意从美术教育的基础上做起。他首先把齐白石请来艺专任教。当时的齐白
城郊一隅,身着黑衣的人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殡仪馆。馆内,白色的花圈静静地斜倚在墙边,黑白的色调压抑得使人几乎无法呼吸。排排长椅尽头,矗立着一幅黑白照片,模糊不可辨。再细细看长椅上的人们,嘴角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我正疑惑间,一阵低沉的声音响起:“感谢大家来参加陋习先生的葬礼。”语毕,是几秒钟的静默。  接着,那个声音又响起:“陋习先生伴随人类的出生而出生,与人类共度了无数个春秋。刚出生时的
啊,柴达木  这是秋天一个特有的晴朗的日子。  我们从玉门油田出发到敦煌,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这条道路是平坦的,宽阔的,开车的人和坐车的人都喜欢这一条路。可是,从敦煌到柴达木盆地,道路却是艰难的。从敦煌走的那天,天上洁白的云朵连接成一条长长的银带,好像千佛洞里展翅翱翔的飞天壁画,又像一把秀长的利剑,穿过祁连山,一直飞向西北方。  通往西北方的道路是荒凉的,一个人也看不见,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那被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