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7例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十二指肠第3段钡剂通过障碍.4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至3年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有其自身特点,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机 构】
:
266555,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7年9月至2006年6月诊治的7例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X线钡餐检查均可见十二指肠第3段钡剂通过障碍.4例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1例症状明显减轻,随访6个月至3年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3例行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 儿童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有其自身特点,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对非手术治疗无效者选择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患者 例1 男性,45岁.因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3 d于2001年5月6日入院.8年前有胸部刺伤史,当时仅行清创缝合治疗.查体:心肺正常,左侧胸壁有一3 cm伤口瘢痕.腹部膨隆,可见肠形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但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腹部透视:小肠积气并有多个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
目的 探讨对伴有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同时一期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对6例伴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手术.结果 手术均获得成功.5例伴不全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1例伴完全肠梗阻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乙状结肠癌切除一期吻合术.无中转开腹和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200(150-240)min,出血量平均60(20~1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3位[1].西方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使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40岁以下年轻人占30%以上[2,3],因此,在中国关注结直肠癌、尤其低位直肠癌的治疗状况非常有意义。
腹膜转移复发所致的死亡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死因[1].因此,提高浆膜浸润性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不仅应合理清扫区域淋巴结,还应深入探讨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一项肠镜下的技术,累及淋巴结的风险极小,适用于胃肠道早期微小病变的治疗,也适用于结直肠广基息肉的治疗.EMR通过切除中-深层黏膜下组织而彻底切除病变黏膜,优点是在黏膜下形成液体垫,降低透壁热损伤的风险。
目的 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GTP酶激活蛋白SH3功能区结合蛋白(G3BP)和骨桥(OP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G3BP和OP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G3BP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3%,它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离断术)加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是治疗各种类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手术方法之一[1].但术后容易复发.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采用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的术式治疗10例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近期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