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时代,知识备受世人瞩目,随之而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借鉴各国基本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的有益经验,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和保护制度。专利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在中国经济建设和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已骤显端倪。但在实际专利管理中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意图从中国目前企业专利管理状况,提出专利管理短期内可行的对策方案,并对中长期的对策方案做出展望,这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有极大的借鉴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专利;方案;可行性;展望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一、专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1985年4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实施以来,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的申请量已达120万件,已经跻身世界前5大知识产权局的行列,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从申请角度来说,发明所占比例不足30%,且其中还有大约20~30%的申请人是外国组织。
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申请时间长、费用高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发明专利申请长达2~3年,甚至有的产品都退出市场了,专利还没有授权。一旦发现侵权产品,收集证据异常困难,诉讼的律师和时间成本高昂。此外,质量高的专利一般需要投入很多的研发费用,给本来资金就不多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对于专利申请并不热心,即使给予关注,也会偏向申请简单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从而导致我国专利的发明数量和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
2006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费用进行减缓,以减少申请人的财务负担。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的鼓励奖励政策。此外,企业也开始注意到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一些专利,虽然产品可能得不到100%的保护,但是,对于宣传自己产品的先进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专利申请,并且相应地配备一些专利或知识产权岗位来负责这方面工作。因此,在此大环境下,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将是每个从事知识产权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大型企业的可行性方案
(一)充分利用中央政府提供的费用减缓支持,降低费用
由于大型企业专利申请量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好中央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能否有效的降低费用。
(二)年度进行专利重要性区分,为继续进行或放弃提供标准
大型企业一般会有一个完整的新产品导入流程。在流程启动初期,专利人员就要启动相关专利分析,主要是分析即将采用的结构是否已申请相关专利保护。如果申请了并是有效专利,则要判断专利权的可靠性,或同时判断采用这种结构的先进性。如果没有相关专利,就要决定是否进行专利申请。对于大企业来说,每年都要定期对现有专利进行判断,决定一项专利是否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流程,这往往要进行1~2个月的时间,尽管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但是绝对必要的。
(三)选拔研发人员进入专利管理团队,反哺研发团队,可以采用TRIZ理论
因为专利的想法(Idea)是研发或设计人员想出来的,专利文件是专利代理人写出来的。专利管理人员无非是整理相关文件,联系发明人与代理人见面、洽谈,如同一个“传声筒”,这无疑是一种低效的专利管理。专利人员应该不但能够和研发人员深入交流,而且还能看出代理人考虑不周的方面,这样才能达到专利人员的基本要求。因而,一个合理的途径就是从研究员中选拔优秀人员进入专利科,从事专利工作,和其他人员深入交流,对代理人进行培养的。但由于已经有了研发基础,这个方面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除了人员配备方面有所作为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TRIZ理论反哺研发团队。TRIZ理论是在经过对上百万份专利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来的,核心结论是:人们通常情况下遇到的问题90%在世界上某个地方已经被解决了。因此,需要做的是,找到那个解决方案。TRIZ是不断完善的理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工具。
三、中小型企业的可行性方案
(一)充分利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无缝”转换制度
根据专利法,对于同样一件专利,可以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因为实用新型可在大约1~1.5年时间内获得授权而起到保护作用。若在2~3年后,当有望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时,可以签署一份声明,即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同时,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从而达到了“无缝”对接两个专利权的目的。这样可以提早获得保护,也可最终拿到发明专利权。
另一种相近方案,即撰写专利权利要求时,一般将实用新型的范围写大一些,将发明范围写的相对小一些。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保护,而且保护范围还有迂回的余地,一旦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过大,还有机会利用发明专利去进行保护。不过,措辞需要谨慎处理。
(二)任命研发人员为专利负责人,与研发团队合作.必须采用TRIZ理论
选拔吸收研发人员进入专利管理对于大企业是一种可选方案,而对于中小企业,任命研发人员为专利负责人基本上是必然要求,他将成为联系研发人员、事务所代理人、必要时协调各级领导的核心。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申请量比较小,代理人一般不会光顾企业面对面沟通。因此,专利负责人就要能够准确的理解和传递研发人员的专利要点并予以把关,没有研发经验的人员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中小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般没有专利经验。如果仅是简单地灌输一些专利基本常识,很难有效果,此时,研发人员出身的专利负责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从技术角度不断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启发,从而极大的促进专利申请。同时,研发人员出身的专利负责人还可以采用TRIZ理论对研发团队给予支持。因为研发是很烧钱的,如果TRIZ理论使用得当,可以花比较少的钱,达到与大企业类似的效果。不过,这对于具体负责人要求会非常高,一般来说需要一些特质才行。如果所选的研究人员悟性比较高,不但有研发背景,还具备了专利技能,又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会更加适合本公司的发展要求。
(三)与专利事务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通常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很单薄,甚至根本没有。此时专利负责人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从大型企业挖人,优势是效果可以比较快的体现出来,劣势是人力资本会花费比较多,而且还要付给猎头一部分费用。
从现有研发人员中选拔比较有创新头脑的人,让他负责专利,与事务所签署协议,协议不仅有专利委托的内容,还要有培训相关人员的内容,通常不会花费额外的费用。因为事务所为了增加业务,也是乐于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的。
(四)专利负责人向企业最高领导人和设计总监双线汇报
中小企业的层级结构比较少,这种层次结构使得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极有可能会亲自过问一些专利的具体事情。但最好是在组织职能上明确专利负责人有责任向企业最高领导人直接汇报,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应考虑到,一般中小企业会任命专利负责人为主管或科长级别,上面还有经理或部长等直属领导。此时,应兼容现有组织结构,专利负责人向顶头上司汇报。这样会兼顾现有公司层级组织结构,也达到了提高效率效果的目的。但是,这对专利负责人要求比较高,需要考虑何时、何事向哪位领导汇报。而且,当有不同意见时需要协调各方意见。
四、大型企业长期方案展望
(一)组建专门队伍进行专利信息分析,提供战略信息
在专利管理中,费用和时间的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重点之一。因为专利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将发明创造的想法、方案公布出来,且给予一定时期的保护。但是,就中国目前的现况,尤其是短期内最需要做的是费用和时间的管理,几乎是全部重点。
专利是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的一个工具。费用和时间的管理是最基本要求。深入挖掘专利的三个属性——技术、法律、经济,极有可能会有很大作为。而深入挖掘技术方面的信息将会给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战略的制定一般要考虑市场、政策、现金流和技术。专利包含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并且专利方面公开的信息比一般报道要提早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是因为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如果想获得保护,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几年之前就应该申请专利,否则,产品都上市了,专利还没有授权。更有甚者,导致专利不能再申请。同时,通过分析专利信息,还可以得到竞争对手可能的市场布局信息,这对于了解竞争对手,从而了解整个市场是极为有价值的。
(二)防御“专利海盗”的进攻
“专利海盗”对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目前主要在北美活动。美国圣克莱尔知识产权顾问公司可谓“专利海盗”的龙头老大,屡屡得手。该公司用数万美元收购个人或者公司的专利,给予专利律师35%的提成,曾雇佣其对苹果、东芝、索尼、佳能和谷歌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索取专利使用费。索尼、佳能、微软公司都曾经遭受过“专利海盗”起诉的厄运。
由此可见,“专利海盗”主要瞄准大型企业,对其提起诉讼,索取相关费用。当前,由企业独自抵挡“专利海盗”的进攻比较困难,主要还是应该利用国家的力量,或说服国家有关部门提早准备,以防“专利海盗”大肆攫取“灰色利润”。
五、中小型企业长期方案展望
(一)加大专利申请数量,组建专利网
中小企业专利的最大特点是数量少。一般说来,一个专利很难将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在申请的时候,不得不舍弃不太重要的部分,而对主要方面进行保护,这就为竞争对手提供了绕过专利保护的机会。或者,竞争对手会去申请不太重要的专利,然后,强制你给予他专利许可,即专利强制许可,从而使竞争对手以较小的代价和精力获得了比较大的收益。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中长期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加大专利的申请数量,结合自己的产品线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合理布局专利,组建专利网络,不给或尽量少的给对手留下机会。
(二)运用诉讼策略
中小企业年申请量通常比较少,专利工作可能会不太被重视,因此,需要给领导人展示专利的作用。可是,专利少而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比较可行的就是起诉一些侵权行为。不过,起诉前要非常慎重,必须平衡收益和付出,不能到最后,官司胜了而钱没拿到。
根据产品的不同,诉讼策略尤其是调查取证途径会很不同。如果产品比较小,市场上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话,可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购买一个或几个回来就可以作为证据了。但如果上述条件之一不满足,或不在国内销售,那么取证会非常麻烦,甚至困难重重。因此,前期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网址、样本甚至调查公司,后期必须申请法院的证据保全。而且,需要请专业律师进行协助。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弥补一部分调查取证费用,可能还会获得许可费,或者,对于宣传产品、开拓市场、保护自己的商业都会有很大的好处。
关键词:专利;方案;可行性;展望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一、专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1985年4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实施以来,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2010年的申请量已达120万件,已经跻身世界前5大知识产权局的行列,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目前还存在很多不足,从申请角度来说,发明所占比例不足30%,且其中还有大约20~30%的申请人是外国组织。
造成如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申请时间长、费用高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对于发明专利申请长达2~3年,甚至有的产品都退出市场了,专利还没有授权。一旦发现侵权产品,收集证据异常困难,诉讼的律师和时间成本高昂。此外,质量高的专利一般需要投入很多的研发费用,给本来资金就不多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领导人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对于专利申请并不热心,即使给予关注,也会偏向申请简单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从而导致我国专利的发明数量和质量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
2006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专利费用进行减缓,以减少申请人的财务负担。同时各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的鼓励奖励政策。此外,企业也开始注意到为自己的产品申请一些专利,虽然产品可能得不到100%的保护,但是,对于宣传自己产品的先进性也是很有好处的。因此,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专利申请,并且相应地配备一些专利或知识产权岗位来负责这方面工作。因此,在此大环境下,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将是每个从事知识产权的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二、大型企业的可行性方案
(一)充分利用中央政府提供的费用减缓支持,降低费用
由于大型企业专利申请量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好中央政策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能否有效的降低费用。
(二)年度进行专利重要性区分,为继续进行或放弃提供标准
大型企业一般会有一个完整的新产品导入流程。在流程启动初期,专利人员就要启动相关专利分析,主要是分析即将采用的结构是否已申请相关专利保护。如果申请了并是有效专利,则要判断专利权的可靠性,或同时判断采用这种结构的先进性。如果没有相关专利,就要决定是否进行专利申请。对于大企业来说,每年都要定期对现有专利进行判断,决定一项专利是否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流程,这往往要进行1~2个月的时间,尽管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但是绝对必要的。
(三)选拔研发人员进入专利管理团队,反哺研发团队,可以采用TRIZ理论
因为专利的想法(Idea)是研发或设计人员想出来的,专利文件是专利代理人写出来的。专利管理人员无非是整理相关文件,联系发明人与代理人见面、洽谈,如同一个“传声筒”,这无疑是一种低效的专利管理。专利人员应该不但能够和研发人员深入交流,而且还能看出代理人考虑不周的方面,这样才能达到专利人员的基本要求。因而,一个合理的途径就是从研究员中选拔优秀人员进入专利科,从事专利工作,和其他人员深入交流,对代理人进行培养的。但由于已经有了研发基础,这个方面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除了人员配备方面有所作为之外,还可以考虑采用TRIZ理论反哺研发团队。TRIZ理论是在经过对上百万份专利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来的,核心结论是:人们通常情况下遇到的问题90%在世界上某个地方已经被解决了。因此,需要做的是,找到那个解决方案。TRIZ是不断完善的理论,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工具。
三、中小型企业的可行性方案
(一)充分利用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的“无缝”转换制度
根据专利法,对于同样一件专利,可以同时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因为实用新型可在大约1~1.5年时间内获得授权而起到保护作用。若在2~3年后,当有望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时,可以签署一份声明,即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同时,放弃实用新型专利权。从而达到了“无缝”对接两个专利权的目的。这样可以提早获得保护,也可最终拿到发明专利权。
另一种相近方案,即撰写专利权利要求时,一般将实用新型的范围写大一些,将发明范围写的相对小一些。这样,不但可以获得保护,而且保护范围还有迂回的余地,一旦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过大,还有机会利用发明专利去进行保护。不过,措辞需要谨慎处理。
(二)任命研发人员为专利负责人,与研发团队合作.必须采用TRIZ理论
选拔吸收研发人员进入专利管理对于大企业是一种可选方案,而对于中小企业,任命研发人员为专利负责人基本上是必然要求,他将成为联系研发人员、事务所代理人、必要时协调各级领导的核心。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申请量比较小,代理人一般不会光顾企业面对面沟通。因此,专利负责人就要能够准确的理解和传递研发人员的专利要点并予以把关,没有研发经验的人员是很难做到的。此外,中小企业的研发人员一般没有专利经验。如果仅是简单地灌输一些专利基本常识,很难有效果,此时,研发人员出身的专利负责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从技术角度不断与研发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启发,从而极大的促进专利申请。同时,研发人员出身的专利负责人还可以采用TRIZ理论对研发团队给予支持。因为研发是很烧钱的,如果TRIZ理论使用得当,可以花比较少的钱,达到与大企业类似的效果。不过,这对于具体负责人要求会非常高,一般来说需要一些特质才行。如果所选的研究人员悟性比较高,不但有研发背景,还具备了专利技能,又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会更加适合本公司的发展要求。
(三)与专利事务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通常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很单薄,甚至根本没有。此时专利负责人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是从大型企业挖人,优势是效果可以比较快的体现出来,劣势是人力资本会花费比较多,而且还要付给猎头一部分费用。
从现有研发人员中选拔比较有创新头脑的人,让他负责专利,与事务所签署协议,协议不仅有专利委托的内容,还要有培训相关人员的内容,通常不会花费额外的费用。因为事务所为了增加业务,也是乐于提供一些额外的帮助的。
(四)专利负责人向企业最高领导人和设计总监双线汇报
中小企业的层级结构比较少,这种层次结构使得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极有可能会亲自过问一些专利的具体事情。但最好是在组织职能上明确专利负责人有责任向企业最高领导人直接汇报,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应考虑到,一般中小企业会任命专利负责人为主管或科长级别,上面还有经理或部长等直属领导。此时,应兼容现有组织结构,专利负责人向顶头上司汇报。这样会兼顾现有公司层级组织结构,也达到了提高效率效果的目的。但是,这对专利负责人要求比较高,需要考虑何时、何事向哪位领导汇报。而且,当有不同意见时需要协调各方意见。
四、大型企业长期方案展望
(一)组建专门队伍进行专利信息分析,提供战略信息
在专利管理中,费用和时间的管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重点之一。因为专利制度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将发明创造的想法、方案公布出来,且给予一定时期的保护。但是,就中国目前的现况,尤其是短期内最需要做的是费用和时间的管理,几乎是全部重点。
专利是集技术、法律、经济于一体的一个工具。费用和时间的管理是最基本要求。深入挖掘专利的三个属性——技术、法律、经济,极有可能会有很大作为。而深入挖掘技术方面的信息将会给企业的战略制定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战略的制定一般要考虑市场、政策、现金流和技术。专利包含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并且专利方面公开的信息比一般报道要提早几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是因为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如果想获得保护,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几年之前就应该申请专利,否则,产品都上市了,专利还没有授权。更有甚者,导致专利不能再申请。同时,通过分析专利信息,还可以得到竞争对手可能的市场布局信息,这对于了解竞争对手,从而了解整个市场是极为有价值的。
(二)防御“专利海盗”的进攻
“专利海盗”对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目前主要在北美活动。美国圣克莱尔知识产权顾问公司可谓“专利海盗”的龙头老大,屡屡得手。该公司用数万美元收购个人或者公司的专利,给予专利律师35%的提成,曾雇佣其对苹果、东芝、索尼、佳能和谷歌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索取专利使用费。索尼、佳能、微软公司都曾经遭受过“专利海盗”起诉的厄运。
由此可见,“专利海盗”主要瞄准大型企业,对其提起诉讼,索取相关费用。当前,由企业独自抵挡“专利海盗”的进攻比较困难,主要还是应该利用国家的力量,或说服国家有关部门提早准备,以防“专利海盗”大肆攫取“灰色利润”。
五、中小型企业长期方案展望
(一)加大专利申请数量,组建专利网
中小企业专利的最大特点是数量少。一般说来,一个专利很难将产品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在申请的时候,不得不舍弃不太重要的部分,而对主要方面进行保护,这就为竞争对手提供了绕过专利保护的机会。或者,竞争对手会去申请不太重要的专利,然后,强制你给予他专利许可,即专利强制许可,从而使竞争对手以较小的代价和精力获得了比较大的收益。因此,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中长期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加大专利的申请数量,结合自己的产品线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合理布局专利,组建专利网络,不给或尽量少的给对手留下机会。
(二)运用诉讼策略
中小企业年申请量通常比较少,专利工作可能会不太被重视,因此,需要给领导人展示专利的作用。可是,专利少而难以形成竞争优势,比较可行的就是起诉一些侵权行为。不过,起诉前要非常慎重,必须平衡收益和付出,不能到最后,官司胜了而钱没拿到。
根据产品的不同,诉讼策略尤其是调查取证途径会很不同。如果产品比较小,市场上比较多,单价比较低的话,可在公证人员的见证下,购买一个或几个回来就可以作为证据了。但如果上述条件之一不满足,或不在国内销售,那么取证会非常麻烦,甚至困难重重。因此,前期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网址、样本甚至调查公司,后期必须申请法院的证据保全。而且,需要请专业律师进行协助。一旦成功,不但可以弥补一部分调查取证费用,可能还会获得许可费,或者,对于宣传产品、开拓市场、保护自己的商业都会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