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中州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推行模块化教学,包括基础性实验模块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模块,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研素养。在不同模块的实验教学中,又可以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基础性实验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增强对基本技术方法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综合设计实验模块中,实施粗放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这一转变,对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On the Reform of Module Teaching in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s
  WU Wei-dong1, YUE Jing-jing2 ,CUI Zhi-yong1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2.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Module teaching in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 includes basic experiment module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experiment module, which can better foster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modules, different methods can be applied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The change in the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biomechanical experiments is of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furthering reforms i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biomechanics,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引言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作者认为应努力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作为高等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动生物力学是建立在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由于高等体育院校普遍对实验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硬件投入相对不足,大部分仪器陈旧,新技术手段很难应用。同时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追求“专、深”,忽视“宽、广”,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2〕,基础实验教学一般随理论课进行,实验课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理论课的内容,实验内容、学时、方法过于传统,缺乏创新。这种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模式和观念已经严重阻碍了实验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运动生物力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但是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却各自独立,缺乏融合,致使实验课内容重复较多,更新困难,大量课时浪费在无谓的循环中。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过于依赖理论验证,形式上孤立且脱离运动实践,无法联系学生的切身感受来开展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研究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不利于激励学生钻研实验技术,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3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模块化的内涵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模块化教学是指将实验课按一定方式划分为若干模块组织教学,这种组织不是简单的集中,也不是形式上的独立,而是使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成为理论课基础之上的独立教学体系〔3〕。这种模块的划分要进行有机的编排,打破原来的分类体系,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从而使实验课不再依附于理论课。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教学模块化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借以实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同时切实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就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自学能力、激发其创造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4运动生物力学实验课模块化的实施及管理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可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整合为两大模块,即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4〕。基础性实验是指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其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的体育活动或文献、图书的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为顺利解决问题而设计的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分工合作,还可以随时联系老师来确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实践,其目的就是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块的建立可促使学生充分应用学习到的基础实验技能,从而将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两大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实验课模块化教学的报道并不陌生,但在不同实验模块的教学中实施怎样的管理方法鲜有报道。根据广大运动生物力学专业教师的经验以及作者的教学体会,本人认为可以针对两个不同模块实施精细与粗放两种管理模式。
  4.1运动生物力学基础性实验模块的精细化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针对以巩固和理解基础理论知识为目的的验证性实验。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实验项目、内容、目标、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科学、规范的明确表述和量化描述。
  4.1.1教学设计精细化。
  教师对实验内容与任务、目的要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保证每次实验课有明确的任务。对实验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进行精心设定,既要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又要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对实验耗材进行精心核算,确保实验教学需要,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耗。面对相对不足的实验设备和经费,大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需要贵重设备和采用活体动物的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缓解经费不足的矛盾。
  4.1.2教学过程精细化
  实验教学过程精细化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设计的方案实施教学,认真落实每个教学环节,做好演示、指导和组织等具体工作。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预期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要不断改进由教师讲解、演示,然后按教师要求和实验指导操作,最后得出实验结果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就积极参与进来,与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准备工作,这样学生在课前对实验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有利于学生找准本实验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
  4.1.3素质训练要求精细化
  实验操作是学生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指导,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协助学生分析实验中出现的误差,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4.1.4实验考核精细化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应重在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是以往的考核手段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进行客观评定。所以在考核方式上应首先使实验课的考核独立于理论课之外,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反映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加大期末总成绩中实验考核成绩的比例,以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其次实验课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以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为考核依据,使学生珍惜平时的操作机会,重视日常学习,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4.2运动生物力学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的粗放化管理
  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学习现代化技能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创造条件。对于正常教学计划的实验实行部分开放,让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在有充足时间和宽松环境下独立实验,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向实验室值班老师申请预约的前提下,课余时间也可按照理论课进度和自己的兴趣选做部分实验。对于正常教学计划外的实验,学生可自行设计,且在实施实验过程中独立查阅文献、准备实验材料、配置实验试剂、操作仪器,可独立也可合作分析、探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尽量减少教师对实验环节的干预。
  在综合设计实验模块中教师应注意将科研项目成熟的实验手段积极转化为教学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具有研究性、实用性的实验,更好地接触到前沿科学研究。其次用一些科研项目的实验结果弥补陈旧实验教材的不足,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些课堂上没有学过的实验方法。为顺利完成创新性的实验,教师可以积极动员学生改进和创制实验仪器。
  在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应以科研论文的格式制定实验报告,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出现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科研素质的目的。该模块的考核方式应以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为主。教师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图书、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达到考核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目的。通过对综合设计实验的粗放式管理,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全面培养、提高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已成为高等体育院校广大师生的普遍共识。体育院校的学生一般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分析综合能力较差,但是思维活跃,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通过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教学划分为两个模块,并实行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其动手和科研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实验教学方法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教育和教学工作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和努力,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2(1).
  〔2〕 孙爱民.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2,21(2):9-10.
  〔3〕 钱铭佳,邓树勋,张永明,等.创新体育教学:迈向新纪元〔M〕.北京:星河教育出版社,2000,83-88.
  〔4〕 李香华,史湘平,周亮.运动人体科学模块化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1):20-24.
  (责任编辑:赵 环)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关乎大学生个人的就业和未来命运,是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和现状谈起,重点分析了如何培养和锻造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学校体育因具有团队协作要求高,约束性、集体性强等特点,可以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适应;心理健康    The Role of Sports in Cultivatin
本法专门作为鹰手操爪之用,具有“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的技法特点,包含多种爪形、爪法,爪形有俯、仰、反、立等,爪法有叼、抓、掳、带、锁等。  一、颟备势  面向南方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图1)。  两掌变拳收抱两腰侧,挺胸直背,双目仍注视前方(图2)。  二、俯爪右叼掳  上动微停,左脚向左侧开步成左弓步,身体略左转:同时,右拳内旋变俯掌(八字掌),向东南方直臂伸出,左抱拳不变;眼看右掌(图3)。
初春的北京,寒意犹在,却早已冰封不住人们对新季节、新时尚、新色彩的炽热追崇.于是在北京某仓库搭建的一个具有强烈灯光、色彩和建筑体量感的迷幻时尚舞台上,某品牌揭开了年
提起王宝强,人们就会想到《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暗算》里的“阿炳”,《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王宝强,这个朴实的农村小伙,憨憨地感动着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成了无数人崇拜的新偶像。  王宝强是如何从少林寺一步一步走向明星之路的呢?  8岁习武少林寺  王宝强出生在河北省南和县农村,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因为家里穷,他的衣裳都是捡哥哥姐姐穿过的。1992年6月的一天晚上,在村里露天看完李连杰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