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薄命”?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1372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着原本同根生的陕西重汽和山东重汽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人们对重庆重汽麾下红岩重汽的命运充满疑惑。这家不乏技术、人才积淀,不乏大集团垂青的重卡企业身上,究竟少了些什么?它对上汽提出了怎样的考验?
  面临着重新洗牌。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还不断听到来自红岩的各种坏消息,市场低迷、产品滞销之后是人事频繁变动和内部斗争的消息。当来自大集团的技术、资金不能从根本改变一个企业根本面貌的时候,人们听到了这样的说法: “这或是上汽整合红岩策略的一部分。”这是上汽真实的想法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亲身参与过国内外多个整合的上汽集团似乎不大可能以巨额投入为代价去换取一个空空的厂房和老旧的设备,他们比谁都清楚,比整合产品线和市场更具挑战性且更为有效的,是企业员工思想和文化的整合。对于红岩来讲,这一点尤为重要。
  “谁想整合红岩,谁就是自讨苦吃。”2005年底,上汽股份与依维柯、重庆红岩在重庆签署《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时,一位资深记者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红岩究竟怎么了?这家“承继了重庆重汽集团公司的产品、技术、营销网络、品牌、管理等优势”的重卡企业为什么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同样脱胎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重庆重汽麾下的红岩重汽,与中国重汽和陕西重汽为什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不难发现,于2003年成立的红岩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却在继承重庆重汽优势资源的同时,也继承了其落后的机制和庞大的负担。但由于股权几经变更、管理层屡屡换人及市场的冲击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企业文化的断层。不同的是,山东重汽和陕西重汽各自拥有强势稳定的企业核心人物的领导。这一强势人物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营造、延续、稳固其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逐步发展调整企业的管理机制,使之在继承与变革中得以进步。
  “企业家王石曾经说过,四川是一个盆地,但是四川人没有盆地意识,重庆人却有山头观念。”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曾就重庆的开放现状表示出担忧。从地域特点看,中国重汽地处富饶的山东,陕西重汽则位于西北开阔的平原地带,而红岩重汽所处的重庆被称为西南山城,相对闭塞,生活水平不高。因而,要整合红岩重汽,先容纳其原有文化并在其基础上形成先进而统一的文化理念,再引入好的机制,恐怕比资金与技术要重要得多。
  能否包容并蓄,能否对症下药?上汽正在接受考验。
  对于为了商用车梦想不惜付出更多的上汽来说,没有商用车企业管理经验显然不是其放弃红岩重汽的理由。如果说整合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无比艰难的事,甚至包括那些国际巨头,那么多次在国内外整合中扮演了积极角色的上汽,其所收获的经验及对未来局面的把控能力都意味着,经过耐心的等待、周密的规划与调整之后,将在红岩项目上斩获更多。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路飙升,共销售95.5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9.45%,比上年同期提升4.21个百分点。其中,奇瑞汽车的销售为208461辆,吉利汽车为147019辆,而比亚迪汽车为17641
过去连自己都不相信有可能进入第一集团的上柴,因为有了上汽商用车的背景。  在钦差大臣熊伟铭上任半年后,显然有了更大的野心。    上任前七名老总走了四名,人心惶惶;竞争对手如日中天,车用市场岌岌可危;新被兼并的企业,两种文化、不同的业务,熊伟铭来到上海柴油机股份公司履新时,其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少为人知。虽然说来自上汽而又被上柴的大股东上海机电集团派遣到任让人理解起来有点费事,但代表上汽来整合上柴,
本文分析一种新型铺板结构的设计,通过布置、加工、装配、焊接、功能实现等多方面对铺板进行综合描述,以解决2000吨级新能源电动自卸货船传送带舱底部设计的困难,并为现场施
夏锡忠,1892年生,京西海淀六郎庄人,弟兄五个,他排行老四。父亲是个木匠,夏锡忠读私塾时,大哥在北京古玩店当伙计。1908年,大哥夏锡九凭着曾在古玩店当过伙计的功底,在北京杨梅竹斜街租了间房,也经营起古玩。夏锡忠这年17岁,父亲指望他当木匠,但他嫌木工太苦,不爱学,想跟哥哥看摊。  经营古玩,有句古语: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意思是它不像百货店,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而是日常买卖清冷,然而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