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hai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形式及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其结论的得出及知识的呈现均离不开实验这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其抽象性及递进性往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现象、理解规律,不少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中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而如何正确地进行这一知识板块的教学活动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应当成为每位化学教师所深思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精神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要“还权”于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来讲,就是要变过去“教练员”角色下的灌输式教育为“辅导员”角色下的引导式教育因此,开展开放性实验探究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高中化学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板块下探究物质性质的开放性实验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一般会设计好实验的思路并准备相关材料,譬如以某种催化剂作为铁的氧化物,借助稀硝酸、硫氰化钾等物质与催化剂反应后的颜色变化来研究铁元素的性质而学生的任务就是根据实验思路及相关实验资源来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结论导出这一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当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是起到“点拨”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既是“开放性”性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改中的重要精神。
  二、以探究为导向。
  一般来讲,实验的初衷与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验证结论,二是为了求解结论对于开放性实验来讲,其所侧重的是求解结论,因此,不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应当以探究为导向一方面是要带着问题与思索求解,另一方面在思索与求解之前应当不限定结论的可能性,在过程之中也不刻意对结论进行验证,而是自始至终都带着思索求解的探究精神以物质性质探究规律为例,硫酸钠在化学式上与硫代硫酸钠对比时,可以理解成后者的一个硫原子取代了前者的一个氧原子教师可以凭此规律特征,设计以类比思维的思想,借助Na2SO4的实验结论来推论思考Na2S2O3的化学性质从物质属性来讲,不论是硫酸钠还是硫代硫酸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较少有机会接触到这它们,这决定了其在实验过程中会具有一定的未知性,而且实验的方式在于通过Na2SO4的实验结论来推理Na2S2O3的化学性质,其在实验结束之后的结论推导也会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因为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决定了学生必须以探究为方式因此,以探究为导向的开放型实验最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
  三、以操作为手段。
  不同于书面阅读或知识听讲,实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时,应当以操作为手段以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为例,其结论的验证与奥秘的揭示既可以通过湿润后的pH试纸来辨识,又可以通过两种物质混合后的颜色变化来辨识,还可以通过能量发生后温度会变化来辨识在三种不同思路作用下的这三种方案,不论是实验所需的资源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时间、实验难度均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借助理论知识来进行未知的预判,但在真实实验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很多之前没想到的实验困难譬如方案二可能会出现虽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后,其溶液颜色为红色,但短暂几秒后红色就消失等这些都说明了开放性实验所存在的极大无穷想象性及其万千可能存在性因此,唯有以操作为手段,才能真正将实验完成,实现实验的初衷与目的。
  四、以演示为辅助。
  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考虑,一方面,由于开放性实验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较高的成本及较多的精力,为了避免影响教学进度进而耽误学生的后续学习,开放性实验教学不宜过多过频另一方面,由于化学实验在过程中使用到各种实验器材,特别是对于部分难度过大的实验,其会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化学科目中的实验教学除了以操作为手段外,还可以演示为辅助譬如《有机化合物》中的烃和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等,其消去反应、卤代反应、分子间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等实验难度较大,且在生活中的运用频率较低在高中化学知识要求中属于一般了解的内容,因此,对于这类知识下的开放性实验,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具体操作上,一般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完成譬如教师在网上寻找符合该章节板块内容的实验,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播放给学生看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演示教学不是以学生亲自操作的方式来完成,但其开放式实验探究的思路仍要保持教师在播放之前应当提出问题、假设条件让学生先行思索,在播放过程中适当提问并予以讲解,在播放之后让学生自行总结等总的来讲,演示实验仍必须遵循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原则与精神。
  五、以实用为标准。
  在“开放“要求下的开放性实验,其特征是多可能性与多维度性,其设计理念与形成过程也会受到教师教学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计、选择、开展开放性实验探究时,应当秉承实用实际的标准与原则具体来讲,一方面,这一开放性实验的背后应当是生活现象的化学体系或化学现象的生活表现不论是实验本身的内容形式还是实验完成后所得出的实验结果,都应当是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遥远的这既是提高学生实验完成兴趣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以致用”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开放性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环境、资源等应当是学生可以轻易得到的,或者在学校支持或教师帮助下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难度过大、资源过稀这既是提高实验成功率并促进教学高效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开放性实验的要求所在总的来讲,开放式实验虽然自由度大、可创空间大,但其落脚点必须紧扣“实用”二字,不论是实验的可实现性还是教学价值转化性,都应当是有所裨益的,而不是虚无枉费的。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自然学科,实验是学生理解化学现象并掌握化学规律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鼓励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更好的实验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而从实验的性质来讲,不同于封闭指定式实验,开放性实验更重视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视实验的过程及学生在过程中的所学所获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开放性实验探究,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导向、以操作为手段、以演示为辅助、以实用为标准,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化学的学习乐趣,并掌握化学知识中的实用技能。
其他文献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为了使课堂学习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而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新课标下的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课程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目标、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准确捕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并灵活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教学的典型素材,从而指导教学.高中数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学科,需
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其占据着数学教学不可逾越的地位,我们可以认为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源泉和根本.哥伦比亚大学华裔数学教授张寿武先生说:“数学归根到底是玩数学概念,而不是数学解题的技巧,概念越高深、掌握得越扎实,解决数学问题越方便!”但是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往往对于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概念教学的理解也有偏差,用大量的解题来替代概念教学,通过解决类似题型或者举一反三来
课程标准对新时期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诸多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本文对新课改背帚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浅谈.并从提出了有效对策,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内学有所得,各展其长,充分发展个性。教师的教法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法而定,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之一,体现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中,包括科技、工业、医学和经济等,所
摘要:八年级时,学生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物理课程.实验作为构成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教学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在初中物理
大多数教师认为,高中的课堂时间十分宝贵,课堂教学应当用来讲解知识点,关注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的要点,就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习题的讲解,将数学练习安排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无法达到任课教师的理想效果。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重新考虑学生习题练习的安排。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合理安排习题练习展开讨论:  一、课堂关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非常多,有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