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生德育教育开展策略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对我国初中校园内德育教育的开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德育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关键,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了能够更全面地培养我国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生群体的道德水平和教育水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理论教育工作的同时,还需主动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并且还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为初中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 德育教育 开展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历程的重要阶段,青春期的到来为其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引导其建立积极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需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之余,全面推进展开德育教育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予以正确的道路引导和解决方式,在摒弃社会中不良因素威胁初中生正常思维的条件下,保证初中生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健康安全,才是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传统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缺点
  在过去,由于学校方和教育部门对初中生教育工作的忽视,因此在我国大多数初中校园内部,都没有开展的专门的德育教育工作,而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青少年群体的积极发展。同时,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初中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过度溺爱、纵容的家庭环境也导致其在德育道路上走了弯路。所以,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势在必行。
  2 当代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现状
  2.1 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在当代的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以下三个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教育工作者本身德育素质较低。在我国初中校园内存在一批教师以成绩论英雄,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况。
  第二,教育工作者思想保守落后。个别教师重教学而轻德育,并无法为青春期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更无法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
  第三,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手段单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时,很难做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完美融合,因此德育教育只能利用专门的课堂进行开展,生硬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对德育知识的吸收。
  2.2 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初中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时的具体步骤
  德育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时,需遵循“两步走”的战略战术。第一,在工作开展初期主动为学生构建积极正面的班级氛围,让课堂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下进行,以便消除部分初中生对此的抵触心理。第二,在课堂之外需正确引导学生心态,由于大部分初中生的心智还并不成熟,思维模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往往会产生早恋等现象,此时教师就需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同时,为学生带来正确的交往观念。
  3 针对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策略
  3.1 德育教育工作者主动更新教育理念
  要想保证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就要求相关工作者消除过于保守传统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当前初中生发展进步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将德育教育引入课堂。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基本素質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2 德育教育工作者需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初中学生的性格是多样的,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其进行德育观念的培养时,要注意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目标,在尊重初中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提高其吸收新知识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可着手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思想进步大的学生给予支持鼓励,发挥校园中榜样的作用。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德育观念,更对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发挥了正面影响。
  3.3 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融入家庭教育,以更好地完善德育系统
  对初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努力,还需家长同志们的鼎力支持。在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将家庭教育与校园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初中生不但可以在学校中接受到新知识、新观念,在家庭环境中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思想上、理念上的沟通。教师联动家长、校园联动家庭,既能够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提高其道德礼仪水平,又可以让家长拉动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也只有家校双方的共同参与,才能够为初中生营造出更好地德育教育环境,以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4 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的支持下,国家、社会及家长三方都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目标。为了帮助全体初中生合理应对来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挑战,提高学生自身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校园内部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保证家校二者之间的密切结合,在因材施教以调动全体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用优质的德育观念推动其的全面发展,是新时代给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重点要求。
  参考文献:
  [1] 宋玉秋.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1(24):97-98.
  [2] 蒲玉红.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谈[J].考试周刊,2021(14):17-18.
  [3] 张国平.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105-106.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起点,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而幼儿园教师则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迈入新时期,相关观念的转变也让人们意识到幼儿教育资源的紧缺与不均衡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幼儿教育质量需要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需要在实际情况中摸索前进。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与问题入手反思,随后从三方面考虑深化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策略。以此来供相
当我们仰望夜空的时候,最容易看到的是“北斗七星”。读完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王春易等著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我深切感受到,这本书论述的七个问题,就像新课程教学的“北斗七星”,给课改路上的教师以指引,让我们看到了前行的方向和路径。与其他时髦词语不同,“立德树人”必须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热词,变成每一位教师都要践行的教育准则;“核心素养”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而已,而要变成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制度,规定子女可以根据到护理院探望父母的次数,领取现金奖励。该制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反对者认为,用金钱买来的孝心,不是真正的孝心。诚然,发自肺腑的关心和爱护,才是真正的孝心,这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不过,在孝文化逐渐衰落的当代社会,若想让孝心重新盛开于天地间,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的其实是非常必要的。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字的上面是“老”,下面是
“静心、专注,做好眼前事。”每每看到棋盘,围棋老师的那一句教诲总会在我的耳畔回响。当我思绪万千时,它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如坠深渊时,它为我照亮前方。  我独自坐在书房,面前摊放着两本厚厚的书,烦躁在我的心中挥之不去。期末模拟考的成绩并不理想,原本满怀信心的我此刻心乱如麻。看着时钟的指针不知疲倦地奔跑,听着窗外的知了永无止息地喊叫,我更加无法集中精力复习。  第二天上午,我心事重重地向围棋教室走去。推
我有一支画笔,它是小时候爷爷送给我的,从那时起它就一直陪伴着我。黄黄的笔杆已经布满斑驳,笔刷的毛也已经由白转黑了。就是这样一支老旧的画笔,包裹着爷爷对我的爱和我对爷爷的思念,我很喜欢它。  这支画笔已经成为我和爷爷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了。在春节喜庆的饺子味中,爷爷兴奋地拿起这支画笔画出一幅气势恢宏的画作贴在客厅,换下去年的画,年年皆是如此。我搬着板凳托着腮,眼睛紧紧盯着爷爷的那支画笔,看它在纸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将“劳”列为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劳动教育再一次被提到教育的重要地位。然而,笔者通过“问卷星”软件调查了某校一到六年级的600名学生和30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发现在开展劳动教育时,64.8%的教师局限于书本教材,窄化课程内容;68.2%的教师偏重知识习得,缺少积极的劳动体验;72.5%的教师关注课内表现,忽略课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