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对策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混乱、违规现象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管理;科研经费;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6.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04
  高校作为我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排头兵”,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要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其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经费额度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在支撑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2014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上海某大学提出了点名批评,将“科研腐败”这个学术界一直存在的问题又推到了舆论的前台。而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吐槽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先逼良为娼,再抓嫖”;《人民日报》最近也刊文呼吁“别把科学家逼成会计”。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亟待改革。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 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高校基本沿用“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课题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和成果进行全程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中,这种管理模式常常带来监管漏洞。从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情况看,管理费、人员经费支出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套取、挪用、侵占科研经费的违纪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良后果。
  2. 经费预算不科学
  当前国内各级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留给科研人员的劳务费比例很低,或没有,这为众多业内人士所诟病。科学研究是知识密集型工作,人的智力成本是项目成本中最核心的要素。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工资收入相对偏低,在科研劳动无法得到相关劳务补偿的情况下,一些科研人员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违规开支,绕着弯报销,以各种名目从项目经费中“套”出人头费,补贴给项目组成员。这种不尊重科研规律的预算编制规定,正是“先逼良为娼,再抓嫖”等现象的源头所在。
  科研经费预算一般由项目负责人编制,其数据凭经验估算得到,学校相关部门未进行审核,影响了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近年来,随着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管理制度的推行,科技经费管理方面似乎越来越强调资金的规范使用,而忽视了科技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对经费的灵活使用需求,其结果是多数项目对预算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必须把每一笔开支写得很明确,包括未来几年内要去哪里参加哪几个学术会议等等,这给科研人员带来很大压力。
  3. 经费监管不到位
  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了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任何一个神圣的学术殿堂都可能沦为硕鼠的乐土。很多高校认为课题组争取科研项目不容易,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上一般都比较宽松,这给违规支出科研经费制造了机会。
  近年来,许多高校为了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采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各种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不同,专业面广,各项目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财务部门很难实现有效监管,往往只是科研经费的代管机构。此外,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不够,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只有事后审计,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所以,这些科研经费能否真正高效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仍是个未知数,财务及审计管理人员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尊重科研规律,加强经费管理
  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要先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保障科研经费分配公开、透明。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高校应强化管理责任,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优化考核与监督机制。《意见》基本确立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制度,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既有利于充分协调科研人员积极性,又具有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覆盖纵向和横向项目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体系。
  2. 经费预算,以人为本
  科技创新,人是第一要素。智力劳动是科研活动最主要的投入,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对人力资本和科研劳动投入进行补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自2015年起,各类项目申请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为以人为本的经费预算体系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尊重科研规律,完善以人为本的项目经费预算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点:①恢复或提高直接费用中的科研津贴和劳务费。②完善间接费用补偿机制,明确人员绩效,激励支出。③增加支出科目预算调整的权限和幅度。
  3. 强化责任机制,加强经费监管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高校的监管主体责任。按照国家各部委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规定,严格对外拨经费进行审核,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建立银行卡支付制度,加强内部审计,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抽查,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其次,高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监审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合同管理,与财务部门共同做好经费使用、科研工作进展情况、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等相关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等,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的经费支出预算、审查项目决算,并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有效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理合规。项目负责人负责经费预算和支出,并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监管,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监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项目负责人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有效防止科研腐败。
  另外,还应配套建立科研信誉机制,健全诚信体系。建立科研经费使用诚信档案和信用管理机制,科研管理部门可对课题依托单位、承担人、负责人和科研团队的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信誉记录和诚信评价,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科研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作用。
  总之,在科研经费使用已普遍存在着失范、违规现象的今天,当务之急是要加快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变革。要建立适应科研活动特点和创新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投入从传统的“以物为本”转到“以人为本”,通过科研经费绩效支出增加人力资本补偿。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要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增强制度的激励性和约束性。
  参考文献:
  [1] 杨朝晖.经济新常态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转变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5,26(3):33-37.
  [2] 邰双汭.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研究,2015,(3):52-55.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方法.方法:使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按GB/T5009.31介绍的方法进行提取,净化,氮气吹干的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对羟
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从文化层面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敏感性理解,这是学生适应未来语言交流国际化的必然需要。新的高考政策的出台对中学英语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对
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人们从道德上自我约束,还需要从法律上进行约束。中职学生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因此在中职院
●据统计,辽宁平均每座矿山损毁土地面积达4.12公顷,其中一部分为质量较高的耕地●借鉴广西、湖南经验,向新建矿山企业和生产企业收取土地复垦保证金,强制其完成复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