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素养的“气”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泽厚评说“气”是“身兼道德与生命、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特点,它作为一种凝聚理性而可以释放出能量的感性生命力量。”
  气,文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论题。孟子“知言”、“养气”,是古代文论“气”的哲学的发端。魏晋时期,曹丕在《典论·论文》作出“气”的著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的是作家的气质、修养。认为作家的才智、秉性决定他的创作,文章的好坏取决于文中体现的“气”,说“气”有清纯和浑浊等不同类型,指出“气”受学习与环境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了当时文人对文学特征与作家修养问题的自觉意识。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阐述“神与物游”的观点,指出想象思维接受主体“志气”的制约,说:“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答李翊书》,谈到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指出:“气,水也;言,游物也;水大而物之游者大小皆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气”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可领会为文章中反映的精神气质,是作家思想修养在文章中的体现,这就把作家思想道德和作品内容联系在一起了。“气盛言宜”,说明文章的语言技巧置于作品内容的制约之下,并达到和谐统一,强调“气”对言的作用。宋代苏辙对“养气”、“文气”理论有重大发展,他指出:“以为文者,气之所行,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明确说明文章是作者气质的外观,不仅仅是学习就能达到的程度,而是天赋学养诸方面的积累发展。“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他特别强调广阔的生活阅历,以广泛的游历交游,扩大眼界,增长见识,激发感情。他称颂孟子,效法司马迁,评价苏轼“诸文有奇气”,提出外在阅历和内在修养两个方面,注意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这是对“养气”文学理论的贡献和发展。“气”或重在天赋,或重在学养,或重在道德修养,或重在生活阅历,对作家素质培养和创作水平提高都有积极可行的意义。
  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关哲学、医学、文学的重要术语,尤其在学理范畴中,它的内涵与意向推衍发展。而今一些文论经常涉及“气”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学习研究,对探求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提升人们内在心理素质与修养,仍有现实意义。
  
  王杰明,甘肃平凉师范学校教师。
其他文献
关于48v以及南方    在城市里生活,脚步太快,有的时候快到脑袋和心也停不下来的飞速转动,就开始常常忽略那些细小的但是可以打动人的东西。现在已经是凌晨了,疲惫不堪,脑袋突然清醒过来,从白天的浮躁里脱离出来,听“南方”的时候,发现自己开始渐渐慢下来。  听48v的音乐不难听出其中细腻的情感,以及其中的南方味道。阿勇,是常常会被细节打动的人。也许他会对地面上爬动的蚂蚁感兴趣,或者偶尔发出的声音都能让
2001年,我在一本时尚大刊上读到一篇京城某家新开奢华餐厅的报道(后来入行后才知道,那叫软文),照片之精美、用词之华丽,顿时令我心向往之。那个月末,尚读大二的我,在公车上站
期刊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刻不容缓。本文从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职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严重制约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技术和教育教学相互融合以及创新的进程,同时又使得教师行业专业能力得以发展.本文着
期刊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便是一所好学校”。很显然,校长之于学校至关重要。校长的优劣,直接关乎学校的兴衰。大凡一所声名远播的名牌中学,必有一名或相继多名德高望重的模范校长。教育大师们都能用教育智慧谱写育人华章。借鉴近现代教育家的治校经验,探寻当今名校长闪光的人生轨迹,我们从中可以悟知一个称职的中学校长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下面就这一话题谈一点自己的肤浅认识。    一、高瞻远瞩,有一流指挥员的素质    
期刊
中职英语阅读课不但要帮助学生对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本文以一节从课外选取的阅读材料课堂教学课为例,分析中职
传统教育之中,教师只是单一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枯燥的氛围难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教材内容.而现在的教育,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知识来源更加广泛和深刻.如今的多媒体和网络的发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逐渐西移,西部传统文化的开发,西部未来文化模式的思考正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对西部的地理界说、西部文化的历史内涵还有着不同的理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