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
  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应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土壤
  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说明环境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发动、全程介入、全方位参与;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民主、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
  三、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學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四、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教育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没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2、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并促使学生上课认真倾听。同时,要指导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其实,在课堂上做笔记不但可以筛选课堂上重要的学习信息,还是促进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一条重要途径。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3、教育学生养成课后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节课的知识是发散的、孤立的,要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学生如能把分散在各课中的知识点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在平时的作业、练习、测试中要善于汲取教训,要善于归纳得失,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
  4、教育学生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个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作业要在复习后独立按时认真地完成,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要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找出原因,认真总结教训。当然,作为老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程度、兴趣来布置作业,要避免机械重复的题目。布置的作业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也就容易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培养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和老师、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个人都要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作为老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多问,还要要求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习惯。
  6、教育学生养成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阅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网络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查阅资料好处很多。老师要指导学生怎样利用好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老师自己应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学生将终生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3岁前基本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在此期间,由于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中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的某些障碍未能及时得到妥善的消除等原因,幼儿会表现出一些品德方面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好哭、说谎、胆怯等。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小班幼儿争抢攻击行为对同伴和集体的学习、生活妨害最大,假如争抢行为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这些孩子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笔者尝试运用正强化理
数学课堂教学中听讲、探索阶段只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领会和识记,还未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巩固和灵活应用水平,要达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后续阶段,则必须借助于教师精心的练习设计与有效的组织教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的目标,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设计分层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的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难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的教材,密切联系实际、着重培养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新的教材、新的理念当然也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地理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 转变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同时让我们的学生应试有效,让地理教学这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再有遗憾呢?我
“不能不”与“不得不”的主观与客观区别,首先表现为“不能不”除表达道义情态[必要]外,还可表达认识情态[必然],而“不得不”只能表达道义情态[必要].同样表达道义情态[必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采用体验——实践式教学方法,能极大地促使学生将固有知识转化为自主体验,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 素质教育 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
摘要:在农村实行新课改存在为问题比较的多,而且各个地区和部门对农村的教育工作并不能够完全的重视,所以新课程的推广和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在现代的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实行的文化教育必然也要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就是和当今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相一致的教学活动。农村是一个我国的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对象,农村未来的一个发展就看农村的教育能否跟上相应的发展脚步。只有把农村的教育模
摘要:本研究在课堂观察和个人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主要从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涵义;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参与的方法等方面对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参与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参与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的发展。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学生探究性学习占一定的比例,它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及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了如下的尝试。即:“导”、“疑”、“动”、“思”。  一、起点是“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化学课着迷,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开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