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复杂大爆发的分析

来源 :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2002.7.23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射电频谱仪在625~1500 MHz、2600~3800 MHz和5200~7600 MHz记录到的复杂型大爆发,将此爆发与Hα耀斑、日冕物质抛射(CME)、硬X射线爆发及地球物理参数作了相关分析,得到这个事件的一些显著特征,认为这一事件电子的加速区在日冕的外层,接近625MHz的地方,并且多次发生磁重联.磁重联以后的衰变相是湍流加速过程。
其他文献
根据像运动法测视宁度的原理,研究了一种新的视宁度测量方法,可以用口径为10 cm左右的望远镜测视宁度,并能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光学质量的影响。原理是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望远
分析多种Walker星座的PDOP,研究Walker星座的轨道构型参数:轨道高度、轨道倾角、平面数、卫星颗数、调相因子对导航可用性的影响。并得出在平面数为3时,只需24颗卫星即可达到全球PDOP值小于3,这也是实现全球PDOP值小于3的Walker星座中所需卫星颗数最小的星座。
1927年7月22日,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离开达尔罕草原后,分北、中、南三路向西沿途考察,途经现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海流图一带和乌拉特后旗善丹庙。在善丹庙,南北两路分队与总队会
提出空间碎片观测中对拖长背景恒星的测光算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迭代法对目标图像进行局部阈值分割提取,得到的二值图像通常包含多个连通域。最后对各连通域块检测判断,计算出目标的星等,达到测光的目的。通过与天文图像和数据处理软件IRAF的测光结果对比,此算法的误差在0.02mag左右,可以达到测光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有多种撞击坑识别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撞击坑的识别提取,但是其准确性以及对数据的适应性不尽相同。首先对撞击坑识别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再对撞击坑识别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