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鸡饭

来源 :现代青年·精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nger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昌人对“海南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鸡饭如数家珍,从小吃到大,又从大吃到老,都是那股香喷喷的味道,让人垂涎三尺。即使是那些侨居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万海外文昌人,也会对这道“海南第一名菜”的美味赞不绝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于那些远隔千里的海外游子来说,文昌鸡的味道其实就是“家”的味道。在文昌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逢年过节和婚宴嫁娶,白切文昌鸡是文昌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名菜。我是地地道道的文昌人,从小到大,即使是到外地求学和工作,都没有“断”过文昌鸡饭。自记事那时起,我就对文昌鸡饭情有独钟,哪怕在2003年遇到严重的非典疫情,我也照样不误吃鸡的好事,还精心撰写了一篇新闻时事评论作品,叫做《我为什么还在吃鸡?》
  我奶奶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喂养文昌鸡是她一辈子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她把这份“喂鸡事业”一直延续到九十三岁高寿去世的那一年。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把那二、三十只文昌鸡,尤其是肥壮多肉的公鸡精心喂好和喂肥,就是为了在每年春节期间,子孙们从香港和海口等地回来团聚的那几天,满堂的儿孙近二十口人围成三桌吃上她喂养的那些文昌鸡,她也就心满意足了,如果再被儿孙们夸上一句“咱奶奶养的鸡就是香,比潭牛鸡饭店卖的鸡还要好吃!”,她的心里就更乐开了花,也笑红了脸,更笑弯了腰。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文昌人的物质生活尚不富裕,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宰杀文昌鸡,才能吃到香喷喷的鸡油饭,鸡肉也就成为文昌人眼里的美味佳肴。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潭牛镇度过的,那里是让文昌鸡这个著名品牌声名鹊起和闻名海内外的地方。在潭牛镇有一个叫做天赐村的地方,距潭牛墟大约有4公里的路程,那里喂养出来的文昌鸡肉最美味,民谚称:“文昌鸡里潭牛冠,天赐鸡则冠潭牛。”其意就是说,天赐村出产的文昌鸡是最正宗、最地道的,天赐村也是文昌鸡的发源地,被誉为“文昌鸡的故乡”。据说那里喂养的文昌鸡都是吃村里数十棵上百年树龄的大榕树上掉下来的榕树仔长大的,都是真正的“走地鸡”。我虽然到现在为止一直都无缘去拜访那个非同寻常的天赐村,但我对镇上的那几家文昌鸡饭店都很熟悉,我当年在上潭牛镇第一小学的时候都会路过位于老街中心地带的那几家鸡饭店,都会瞄上一眼他们用铁钩倒吊在玻璃橱窗里面的文昌鸡。当年由于我爸从事的职业关系,请他吃文昌鸡饭的朋友不少,我也跟着沾光经常吃上香气四溢的文昌鸡饭,那是一种我非常熟悉的文昌鸡饭味道。此外,我在海口工作的那两位叔叔回东郊老家路过潭牛镇的时候,也经常会拉上我们一家四口人到镇上的老牌鸡饭店品尝文昌鸡饭。因为跟老板比较熟悉,我们都是直接冲到那家鸡饭店的厨房去,在煮鸡的大铁锅里面挑选还处于滚烫之中的自己满意的文昌鸡,我们一般是优先挑选黑脚的两三斤重的文昌鸡,然后一家人围坐在楼上的餐桌边慢慢品尝,聊聊家事,谈天论地,那是那个年代独有的人生乐趣。
  据说文昌鸡这道“海南第一名菜”扬名海内外跟文昌籍名人宋子文有很大关系的。在1936年,时任民国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回到文昌老家探亲,在文昌召开一次全岛性的大会,在会宴上他吃到了正宗的文昌鸡,对其美味赞不绝口。于是他将文昌鸡带回当时的民国政府所在地广州,让达官显贵们品尝,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从此奠定了文昌鸡在“海南四大名菜”中不可动摇的“老大”地位,文昌鸡饭文化也被来来往往的120多万海外文昌人口口相传,广泛传播到海内外,文昌鸡饭因此成为海南餐饮行业响当当的著名品牌。
  当前文昌市正在充分发挥文昌鸡独特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文昌鸡养殖业,擦亮文昌鸡产地的金字招牌,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文昌鸡产业的产值已经达到30多个亿,而文昌鸡饭店在海南尤其是来琼游客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作为一位“土著”文昌人,我衷心希望有一天文昌鸡饭店能够成为一个响亮的全国餐饮品牌,就像福建著名的“沙县小吃”遍地开花一样走向全国各地,走向全世界。
其他文献
一部清朝穿越小说搬上荧屏,成就了年轻女演员刘诗诗,火了老牌帅哥吴奇隆和郑嘉颖。  三年后,热播剧《步步惊心》余温犹在。最初隐藏幕后的小说作者桐华,今天一步一步走向台前。  如今的桐华身兼作家和影视策划人双重身份。自《步步惊心》后,她创作的《大漠谣》、《云中歌》、《最美的时光》等多部小说畅销,并被改编为影视剧、话剧、越剧、漫画、游戏等,在年轻受众群体中有大批忠实拥趸。最近还出版了新书《半暖时光》。 
京都观赏红叶的地方不胜枚举,但很多人都被琉璃光院里那宛若非人间的红叶震撼,不同层次的红被框在木条围成的敞开窗格中,又透过低处的透明塑料桌布产生了倒影,说是京都最美也不为过。  琉璃光院一年仅开两季,春季有新綠,秋季的红叶以黄、橙、桃、红等多色更为人津津乐道。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书院2楼,不仅能拍到经典照片,还能在不同角度观赏红叶,旁边一隅还可以抄上一段小经。除此之外,玄关清澈池水中的锦鲤、琉璃之庭的数
细细翻看水墨艺术家卿成的“临川四梦”,这是他的一篇文字也是他的一系列组画。于惯性的阅读与跳跃的空想之际,神思恍惚中想了一堆与他创作相关的概念与词汇,试图向他的创作图式与理念去靠近,直到我突然看到他写的那句“我看见了你脱掉羽毛的样子”,感觉被重重地戳了一下,脑海中旋即被“脱羽记”三个字占满再容不下其他的东西了。  或许作为卿成长期创作的主线与艺术探求正是与我的主观评论有着某类素朴的观想与精神的契合。
向叶平,当代女作家。先后毕业于湘潭大学中文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任安徽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系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会会员。出版著作有《燕燕于飞》(中国文联出版社)和《向叶平作品:散文选》、《向叶平作品:中短篇小说选》(江苏美术出版社)等。  一收到猶带墨香的,刊登了《石楠创作简明年表》的《振风》杂志,马上就打开微信,把消息告诉了石楠先生,并向先生表达了谢意。先生的回信
在去岛西儋州市的中和镇谒拜东坡书院之前,同行的萧烟先生提议先进到古镇里去看看。东坡书院就在古镇入口道路的分叉处。萧烟先生对历史人文地理的热情,就像初恋的年轻人对待恋人的态度。我甚至一度被他的热情所感染。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现代化的宾馆、酒家,各种异国情调的建筑物看多了,脑子里一时很难有对一千多年前状况的想象。需要有一个场景切换的过程。  中和古镇的老街道上,存有许多古迹。看着看着就在想,哦,这就是
9月23日晚,大型脱口秀真人节目《脱口秀大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美画上句号。这次比赛的冠军可谓是大爆冷门,节目中王勉用两段音乐脱口秀,登上了“脱口秀大王”的宝座。不是著名脱口秀演员,也没有出众的才华,但王勉凭借着他的个人魅力征服了所有观众。与过去的自己比拼  在节目开始之初,没有人猜到这一季的脱口秀冠军将会是王勉,就像有不少观众都觉得他是一名新人,但实际上早在《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的时候他就已经参赛
娘亲不是个精明的人,却十分能折腾,十几年间开过的店大大小小也有了七八家,但总是以关门收尾,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一个广东馆子。在中原腹地开一个广东馆子,亲戚朋友都当她在发痴,她却是一鼓作气地开了起来。店面选址、装修的杂事她都有了经验,却在挑选厨师时犯了难,七八个厨师一字排开,面前端的是各式拿手菜肴,却没有一道入得她的法眼,全被涮掉。  不够地道,这些都是培训班里的手艺,没有正宗的广东味道。  说得像她吃
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参与过上海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的筹备工作,曾在基层司法所从事青少年心理矫正工作,曾担任共青团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宣传和志愿者工作部的负责人……有着长长一串履历的85后女青年顾倩,现在更喜欢称自己为“斜杠青年”。从共青团岗位离职后,她除了是上海一家国际医院的公共事务负责人,还是1万多名年轻妈妈的“画画老师”。  “团干部的工作就是与青年人打交道,虽然我不是体制内的团干部了
00后演员李庚希,近期带来了新的古装剧《花好月又圆》,这部未播先火的古装甜宠剧让李庚希重回大家视野。李庚希作为出道不久的女演员,资源比起同龄小花来讲确实很好。拍摄的第一部《同学两亿岁》中,饰演女主超能神奇少女宣墨,李庚希也凭借这部剧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后更是资源不断,《小欢喜》中的女主乔英子,翻拍自《上错花轿嫁对郎》的古装影视剧《花好月又圆》,她在其中饰演女主小丸子。颜值高又会演戏的宝藏女孩  说起
当“互联网 农业”风吹到海南时,海南率先在全国启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讲述着一个新的“春天的故事”。为了培养具备实战能力的农业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育与企业用人需求和主体创业需求充分对接,逐步打造符合“互联网 现代农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队伍,2016年1-6月,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农业厅联合开展2016年海南省互联网农业小镇在校大学生微商培训。  在本次培训中,海南13所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