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丧文化”的传播机制及理性反思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su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文化”是一种网络亚文化,“丧文化”的出现与流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权威所垄断的文化解释权,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但“丧文化”的无序扩散很容易助长焦虑情绪,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社会各界需要对之清醒认知并予以正确引导,尽最大努力消解其不利因素,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其他文献
政治宣传中“萌化传播”的失度和肆意迎合,弱化了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性,降低了受众的政治认知和理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对抗式解码”.本文认为政治宣传的“萌化传播”要把握分寸,谨防过度和失度弱化了政治宣传的功能,导致传播失焦,产生负面效应.
作为目前主流的两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中用户发布了大量有关儿童的短视频.其中,是否存在儿童成人化现象?有何呈现方式及特征?本文试以内容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