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间胎盘早剥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B超诊断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结果:在20例胎盘早剥患者中,B超诊断准确率为80%(16/20),有4例诊断错误,漏诊、误诊分别有3例和1例,漏误诊率为20%。在不同着床位置中,前壁胎盘诊断准确率远远高于后壁胎盘(P<0.05),结果均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诊断对胎盘早剥患者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等综合分析,预防出现漏诊、误诊,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 胎盘早剥 B超诊断 临床价值
胎盘早剥是一种产科临床并发症,其发病率并不是很高,约为0.5%-4%左右。胎盘早剥发生的时间是妊娠晚期,会引起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母婴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本文就选择2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15年5月间胎盘早剥患者20例,年龄在20-35岁间有15例,35岁以上有5例,平均年龄为27.5岁,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分别有19例、1例,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有17例和3例,妊娠期在32-37周和足月的分别有18例和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4例患者长时间腹痛和腰背痛,且伴有阴道流血、血压下降;(2)15例有腹痛、阴道流血;(3)8例无明显腹痛,但有阴道流血;(4)1例无任何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使用的超声诊断仪型号为飞利浦HD-7,患者保持平卧姿态,根据常规妇科检查方式,使用RAB4-8L探头检测胎儿以及羊水、脐带以及脏器等,再对孕妇胎盘厚度、边缘、位置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子宫与胎盘附着处关系进行检测与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来处理与分析,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诊断率
在本组研究中,20例胎盘早剥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82%(16/20),有4例诊断错误,漏诊、误诊分别有3例和1例,漏误诊率为20%。
2.2 胎盘位置与胎盘早剥程度诊断率
在本组研究中,前壁胎盘诊断准确率为87.5%,显著高于后壁胎盘诊断准确率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胎盘早剥发生的时间是妊娠20周后至胎儿分娩之前,表现为正常位置的胎盘与子宫壁部分或全部分离,会对孕妇、胎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及早诊断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B超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胎盘早剥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羊水过多、宫内感染、创伤、妊娠期合并症、子宫静脉压升高以及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等,其病理变化过程是:底蜕膜血管出现破裂,出血部位发生血肿,在血肿、凝血块压迫下,胎盘与子宫壁逐渐分离开来,如果临床处理不当,引发的后果有母体休克、子宫胎盘卒中、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胎死等[2]。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不一,对于重型或者典型胎盘早剥来说,其诊断是较为容易的,但对于轻型胎盘早剥,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特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其原因是产妇无阴道流血、腹痛等明显临床症状,胎盘后方未出现血液积聚、胎盘形态保持不变,超声诊断影像显示正常,进而造成漏诊误诊。在本组研究中,3例漏诊多是由于此原因造成的。
B超检查是产科临床检验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胎盘早剥来说,有着较好的诊断符合率,在本组研究中,20例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80%,漏诊率为20%,也证明了此点。
在本组研究中,前壁胎盘诊断准确率为87.5%,显著高于后壁胎盘诊断准确率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胎盘着床位置与胎盘早剥诊断之间有密切联系,前壁胎盘早剥更容易被的B超诊断发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前壁胎盘后的血肿声像、异常回声等可以直接在B超影像中显现出来,而后壁胎盘由于受扫描距离远场声衰减、胎儿躯体遮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B超影像模糊,不容易发现血肿,造成漏诊。同时,由于胎盘早剥会在边缘处形成绒毛膜出血、血肿,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被误诊为胚外体腔或肿块[3]。
在胎盘早剥中,出血时间会对B超声像图像表现产生影响,根据相关报道,在急性期48h内,包块表现为均匀性强回声,在3d后,表现为等回声,在1-2周期间,表现为强回声团的无回声,在2周后,发展成无回声,本组研究患者B超诊断声像图与上述基本相符。
在胎盘早剥的临床B超诊断中,是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的,为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在对妊娠晚期孕妇进行B超检查时,需要先了解孕妇基本情况,确定其是否存在胎盘早剥的诱因,如果存在诱因,且孕妇出现腹痛、腰痛或阴道少量流血等症状,需要加以重视,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之后,需要使用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要求对孕妇进行诊断,通过连续动态观察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此外,对于轻度胎盘剥离,尤其是胎盘着床位置在后壁的,需要结合羊水声窗检查,通过多切面、多方位的认真观察以及提高对比度、远场增益等方式,来保证后壁胎盘早剥检出准确。最后,对于胎盘边缘与宫壁发生分离、显性出血的情况,还未形成血肿,需要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在必要情况下,行床旁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为胎盘早剥。
综上所述,在胎盘早剥中,B超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胎盘早剥的准确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是,B超诊断也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率,对此,需要充分掌握胎盘早剥声像图的特征,认真、仔细的进行B超检查,结合病人基本资料、临床实际情况等进行多次检查,尽量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喜锦,王春霞.胎盘早剥的B超诊断及声像图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744-745.
[2]景运花.胎盘早剥22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8):61-63.
[3]龚忠英.胎盘早剥35例母儿结局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45-2347.[4]王欣业,任雁林.B超诊断妊娠25周双胎及胎盘早剥1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50.
【关键词】 胎盘早剥 B超诊断 临床价值
胎盘早剥是一种产科临床并发症,其发病率并不是很高,约为0.5%-4%左右。胎盘早剥发生的时间是妊娠晚期,会引起妊娠中、晚期阴道出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母婴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本文就选择20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15年5月间胎盘早剥患者20例,年龄在20-35岁间有15例,35岁以上有5例,平均年龄为27.5岁,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分别有19例、1例,初产妇和经产妇分别有17例和3例,妊娠期在32-37周和足月的分别有18例和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1)4例患者长时间腹痛和腰背痛,且伴有阴道流血、血压下降;(2)15例有腹痛、阴道流血;(3)8例无明显腹痛,但有阴道流血;(4)1例无任何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诊断,使用的超声诊断仪型号为飞利浦HD-7,患者保持平卧姿态,根据常规妇科检查方式,使用RAB4-8L探头检测胎儿以及羊水、脐带以及脏器等,再对孕妇胎盘厚度、边缘、位置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子宫与胎盘附着处关系进行检测与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研究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来处理与分析,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超诊断率
在本组研究中,20例胎盘早剥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82%(16/20),有4例诊断错误,漏诊、误诊分别有3例和1例,漏误诊率为20%。
2.2 胎盘位置与胎盘早剥程度诊断率
在本组研究中,前壁胎盘诊断准确率为87.5%,显著高于后壁胎盘诊断准确率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胎盘早剥发生的时间是妊娠20周后至胎儿分娩之前,表现为正常位置的胎盘与子宫壁部分或全部分离,会对孕妇、胎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及早诊断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安全有着重要意义,B超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胎盘早剥的发生机制并不明确,其危险因素包括羊水过多、宫内感染、创伤、妊娠期合并症、子宫静脉压升高以及宫腔内压力突然降低等,其病理变化过程是:底蜕膜血管出现破裂,出血部位发生血肿,在血肿、凝血块压迫下,胎盘与子宫壁逐渐分离开来,如果临床处理不当,引发的后果有母体休克、子宫胎盘卒中、胎儿宫内缺氧或宫内胎死等[2]。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不一,对于重型或者典型胎盘早剥来说,其诊断是较为容易的,但对于轻型胎盘早剥,由于其临床症状缺乏典型特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其原因是产妇无阴道流血、腹痛等明显临床症状,胎盘后方未出现血液积聚、胎盘形态保持不变,超声诊断影像显示正常,进而造成漏诊误诊。在本组研究中,3例漏诊多是由于此原因造成的。
B超检查是产科临床检验的一种主要方式,对于胎盘早剥来说,有着较好的诊断符合率,在本组研究中,20例患者B超诊断准确率为80%,漏诊率为20%,也证明了此点。
在本组研究中,前壁胎盘诊断准确率为87.5%,显著高于后壁胎盘诊断准确率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胎盘着床位置与胎盘早剥诊断之间有密切联系,前壁胎盘早剥更容易被的B超诊断发现。究其原因,是因为前壁胎盘后的血肿声像、异常回声等可以直接在B超影像中显现出来,而后壁胎盘由于受扫描距离远场声衰减、胎儿躯体遮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B超影像模糊,不容易发现血肿,造成漏诊。同时,由于胎盘早剥会在边缘处形成绒毛膜出血、血肿,在临床诊断中,容易被误诊为胚外体腔或肿块[3]。
在胎盘早剥中,出血时间会对B超声像图像表现产生影响,根据相关报道,在急性期48h内,包块表现为均匀性强回声,在3d后,表现为等回声,在1-2周期间,表现为强回声团的无回声,在2周后,发展成无回声,本组研究患者B超诊断声像图与上述基本相符。
在胎盘早剥的临床B超诊断中,是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的,为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在对妊娠晚期孕妇进行B超检查时,需要先了解孕妇基本情况,确定其是否存在胎盘早剥的诱因,如果存在诱因,且孕妇出现腹痛、腰痛或阴道少量流血等症状,需要加以重视,考虑胎盘早剥的可能。之后,需要使用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超声诊断仪,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要求对孕妇进行诊断,通过连续动态观察方法,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此外,对于轻度胎盘剥离,尤其是胎盘着床位置在后壁的,需要结合羊水声窗检查,通过多切面、多方位的认真观察以及提高对比度、远场增益等方式,来保证后壁胎盘早剥检出准确。最后,对于胎盘边缘与宫壁发生分离、显性出血的情况,还未形成血肿,需要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在必要情况下,行床旁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为胎盘早剥。
综上所述,在胎盘早剥中,B超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胎盘早剥的准确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但是,B超诊断也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率,对此,需要充分掌握胎盘早剥声像图的特征,认真、仔细的进行B超检查,结合病人基本资料、临床实际情况等进行多次检查,尽量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喜锦,王春霞.胎盘早剥的B超诊断及声像图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744-745.
[2]景运花.胎盘早剥228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8):61-63.
[3]龚忠英.胎盘早剥35例母儿结局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45-2347.[4]王欣业,任雁林.B超诊断妊娠25周双胎及胎盘早剥1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