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一步,海阔天空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利器,一些商业大腕把跨界玩得令人瞠目结舌:
  微信让电信喘不过气,余额宝让银行吐血不止,京东让苏宁步履阑珊。
  其跨界幅度之大,若天外来客;力量之大,若能挟泰山以超北海;势头之猛,若将扫荡六合,一统寰宇。
  而未来会怎么样?前段时间热传的微信“一场跨界分金的盛宴”最后写到:“未来,酒吧还是酒吧么?
  咖啡厅还喝咖啡么?酒店就是用来睡觉的么?餐厅就是用来吃饭的么?美容业就靠折腾那张脸么?
  肯德基可不可以变成青少年学习交流中心?银行等待的区域可以不可以变成新华书店?
  飞机机舱可不可能变成国际化的社交平台?”
  跨界能让一个企业转换生存空间而大放异彩,能让一个品牌在极短时间超越对手迈上行业巅峰。
  当然跨界不是简单的商业技巧,需要有大智慧。
  巧合的是,在我们寻找众多毕业达人进行采访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同学跨界玩得也挺好,
  他们运用跨界,找到了兴趣、方向,求得了发展:
  编程大牛郭家宝还是个语言学研究者,热衷探索汉语音韵的历史;学计算机的胡辛束毕业后创办了工作室,
  经营新媒体社交平台;学交通工程的张德纯毕业后进了腾讯当互联网产品经理;
  人文科学实验班的胡启明,从香港考到武汉大学,制作完成一张优质的学生原创专辑;
  学金融的黄紫红创办了校园女性发展组织,鼓励女生们组成圈子,
  反思自己向往的生活、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学会计学的钱杭热衷宣传中国文化,
  促成了成都和奥地利林茨搭建青年志愿者的文化新平台。
  跨界也许会成为今后人们要拥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社会的变化太快,固守某一领域:专业、单位、商业模式,很快就会显得不合时宜。
  当然跨界的具体方式很多,我们本期介绍的只是几位同学的做法,希望能给大家增强一些跨界的意识。
其他文献
大学开始并不美好  简单讲讲我的四年大学生活。大一,我努力学习,成绩平平。参加了一个社团,在策划部担任干事,一年后退出。此外,在班上担任心理委员一职,算是打了一年的酱油。大二,当同学们都积极参加科技立项时,我认为会耽误学习没有参加,真实情况是我沉迷于电脑游戏,有时一天玩五六个小时。大二下学期,我感觉到长期玩电脑,很少跟其他同学交流,与同学们开始脱轨。为了能重新振奋起来,内向的我主动联系老师、同学,
关注    新生的第一次班会,掌声阵阵,欢声笑语一片! 那些纯真的眼神、期待的表情、充满朝气的面孔,还有他们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或幽默风趣,或言简意赅可是轮到江发言的时候,融融的气氛突然间有点僵住了。  江淡淡地走向讲台,挥手在黑板上写道:江,北京人。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到座位上。“意犹未尽啊,说两句吧。”有学生嚷着。我冲着江微笑:“完了?就这么多吗?”江瞟了我一眼,吝啬地点点头。江的自我介绍在大家的
8月~9月,“第23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四大分区赛火热上演。南部、西部、东部及北部分区赛先后在广州、西安、南京和大连举行。来自四大赛区的优秀设计师以创意作品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炫彩夺目的潮流盛宴,用他们独到的设计理念将本届大赛主题“耀·出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  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服装协会、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主办,中
拍摄《先生》,我感受到教育里的一些悲伤和阴暗,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和乐观。教育有一些解不开的结,但同时片子里也呈现出非常认真的努力,学者、孩子们、家庭……纪录片大家能在网上搜到,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幕后的故事吧。  奇妙之旅  1991年我在西安,住的地方隔壁就是省电视台。有一次我在西部海拔最高的太白山和王渭林导演聊天,在太白山顶六月积雪的客栈通铺上,我们提到不少选题,越聊越兴奋,比如20世纪中国文化人
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目前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也涉及到中国经济、中国社会今后的发展能否转型成功的核心问题。十八大提出要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随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遭遇的各种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到人才培训突破口的重要战略地位。这一次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要求很高,不像改革开放之初不一定强调大学生这个群体。现在各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就大学生的创新
陈静  四川美术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  曾经某品牌的全新宣传视频《致匠心》风靡全球,音乐教父李宗盛担任主角,通过大哥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匠人匠心的产品故事:一辈子总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误会,七年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漆器的诞生与历史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最初的一些生活用具到后来展览区里展出的手工艺术品,这些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不是陈静选择相关专
大学学费飙升最受诟病  很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读的是研究生,不过,要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本科教育。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美国25岁以上的人口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大概有23%,还不到总人口的1/4。可见,美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并没有饱和。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读不起大学,因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大学学费飙升,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率,私立四年制大学每年的平均学费已经从1980年的10000美元左
半夜回家,在车上听广播,女主持人抒情地感叹城市就像水泥丛林一样,毫无生趣云云,如果是两三年前,我没准会生出同样的感慨,现在则不了,寓居的时间越长,就会发现这座不大的城市里,区别于流俗的奇人异事还真多,只要有心结识,很容易生出别样的乐趣来。  李教授就是其中一位。我最初认识李教授,是为了做一档和饮茶有关的电视节目,其时饮茶之风刚刚盛行,普洱银针,大红袍铁观音,品评者众,似乎一夜之间,酒肉之徒都变成了
编者按:在转专业时,道理谁都懂,谁都知道不应过分看重外在的“前景”“钱景”来选专业,  老师苦口婆心教导同学们应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但真正能做到的学生,现在还不多,所以他们才令人佩服。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的校园记者们找到了这些令人敬佩的同学,请他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愿大家和他们一样,都能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热爱的专业。  只敢说还是要关注兴趣  大一上学期的课不算难,虽提不起兴趣,
“这个羽毛要往左边调一下”,还有半个小时李登登的毕业作品就要走最后一次动态秀了,在这最后的十几分钟里,他仍在后台协助模特佩戴自己的作品。忙完这一切,李登登坐在后台的椅子上,静静地等待着这个他用半年时间与精力浇灌的花朵完美地绽放在观众们的眼前。对于自己用心做出来的这一系列作品,李登登在期待中隐隐透露出一股兴奋:“就像是家长爱孩子一样热爱它。”  李登登今年的毕业作品《人一叩》系列分为三套,一套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