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构建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构建,是德育工作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心理特点的必然要求。其以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最终旨归,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德育 德育模式 构建
  德育模式是指在一定德育理念和德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德育研究和德育实践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德育模型,也是德育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有机融合而成的比较稳固的德育活动程序及一整套策略体系。德育模式必须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进行新的构建,才能真正增进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德育模式构建的现实诉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生规模日益扩大,高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提高。道德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形势下原有的德育模式日益僵化,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德育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改进和加强高校德育显得尤为重要。
  1.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从经济基础上把人的主体需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德育如果不顾这种发展状况,无视人的主体意识的彰显,忽视人的内在需求.就会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使他们积极投身于道德实践中。
  2.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高等教育正是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其平稳快速发展,必须树立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的理念,加之高校学分制的普遍施行。学生可以依照自身需要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高校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个性教育。这些改革都极大地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3.是适应现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心理特点的必然要求
  德育工作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所以必须正确认知和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心理特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智能发展达到高峰,思维活跃、情绪激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较强,同时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又使他们在满足需要和价值判断上常常摇摆不定。现代高校德育模式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特点。才能使学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健康的价值观。
  二、高校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教育方针、目的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根据,是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构建的理论基础。“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今天已成为所有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十三32’’规划建议》中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这方面认识的深化以及对这个目标的坚定追求。是对“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坚守和延续。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起增速或减缓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满足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从社会实践中砥砺自己,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砥砺品格,提升创新精神。
  三、高校德育模式的现代构建
  1.营建和优化高校环境育人模式
  高校环境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其营造的氛围中体悟感知,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个优良的高校环境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引导,精神得到升华,潜能得以发挥。
  首先,营造和优化良好的高校教学环境。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2]因此高校德育应从“两课”出发,深化理论教学,同时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次,营造和优化良好的高校德育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校报、板报、宣传标语、广播以及网络等舆论平台的传播和导向作用。最后优化高校物质文化环境,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发挥才能、社会实践、科研创新的平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2.构建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活动育人模式
  首先,学校应予以重视,支持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构建灵活的学生社团领导和组织管理机制。并创造条件促进社团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其次,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好其在社团建设中的服务功能和政治优势,努力寻找社团建设与党团组织自身建设的有效结合点。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育德模式
  高校自我育德模式的实现途径有很多。从教育目的上来看。要明确目的层次。从较低层次的行为规范提升到较高层次的道德境界:从教育原则上来看,要坚持差异性的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育方法上来看,要坚持高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在社会道德实践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高校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福利机构收容收养了近三分之一的弃婴和孤儿,在2000年前收容的大部分为身体健全或轻微残疾的儿童,至今大多年满18岁,在近年来,大批儿童成年后进行安置,各地政府和机构都尝试为儿童提供更有利的安置出路,但探索阶段安置后的问题也比较频繁,本文就安置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弃婴 弃儿 福利机构 社会安置  作者简介:朱思宇,昆明市儿童福利院。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如此也对目前的送变电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也推动了我国送变电工程的快速发展.相比于其他的
通过改变激励光光强以及激励光偏振方向与探测光偏振方向的夹角θ,研究一种新的掺杂偶氮苯聚合物薄膜光致双折射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掺杂偶氮苯聚合物薄膜在低激励光强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将学生视为教育对象。更应该是教育资源。只有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才能使课堂因为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投入而变得生动活跃。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大学生资源.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具备高素质、良好数学基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情感资源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他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文章主要针对新婚姻法语境下婚前财产公证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介绍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婚前财产公证的发展现状,再次对婚前财产公证在新婚姻法下的发展提出更多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近几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逐年增大,油茶林生态系统日趋脆弱,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控制难;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防治,起效快、成本低,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通过政策制定机关对政策措施进行公平竞争评估和审查,规制政府权力滥用,保障政策措施不会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一项制度.如同澳大利亚那样,将公平竞争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