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加利”号搁浅
“麦加利”号已经走了6天,还望不见奥克兰的影子。然而海浪凶险,船每摆动一次,桅杆就像要断了似的。大家都灰心丧气。爵士呆在甲板上,拿着望远镜固执地搜索远处的海面,神色痛苦不安。这天,门格尔问他:“阁下,您在找陆地吗?”
“不!是找‘邓肯’号!”爵士回答说,“它一定在这一带海面,我们会遇到它!”
“愿上天保佑,别遇到它!那些魔鬼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我们死无所谓!但夫人、玛丽小姐怎么办呢?”“是啊,但我老觉得有新灾难在等着我们,非常害怕!”爵士说。
这里确是海盗横行的海面,一旦遭遇逃都逃不了。好在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是傍晚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风暴要来了!哈莱这时才害怕起来,因为船已偏离航线很远,风正把船往海岸方向吹,那里有许多暗礁!央到11点半时,门格尔和威尔逊忽然听到异常的声响,本能地警觉起来。“那回头浪是海浪撞到礁石后打回来的。看来距陆地不远了!”门格尔说完,叫威尔逊测水。威尔逊抓起测水锤奔到前桅盘,抛下铅锤一测,只有5米!
“哈莱!我们走进礁石丛了!”门格尔对那船主说。哈莱耸耸肩,奔到船舵那里,正要扭动舵把,威尔逊猛力推开船主,用劲拉着调帆索,让船沿着礁石缝穿行。天色虽黑,仍可看见一条汹涌的白线,离船只有四五千米。这时哈莱才感到大祸临头,惊慌起来!海浪怒吼,暗礁越来越多。突然“砰”地一声,船撞到礁石上,然后又一个高浪,把船抬起来猛地一放,“麦加利”号重重地落在礁石上,一动也不动了。旅客们都慌乱地跑到甲板上来!
“怎么了?”爵士焦急地问。“搁浅了,阁下!”门格尔回答说。这时候,哈莱像疯子一样,在甲板上跑来跑去。那些水手又开始喝酒骂娘了。门格尔不理睬他们,叫大家都把武器拿出来。少校阴沉着脸,握着枪,吓得那几个家伙一溜烟跑了。 早晨4点,东方泛白,海水已平静。陆地在远处出现,大家都奔到甲板上来。
“哈莱呢?”爵士问,“去找找,别把他们丢在船上。”大家找遍船上所有地方,都没有他们的影子。土人吃人恶习
原来,哈莱他们乘小艇逃走了。爵士对门格尔说:“那你就是船长了,我们都是你的水手。”大家都笑了,门格尔挺不好意思。他看看残缺不全的船桅,说:“现在有两个方案脱险:一是把船拖下海:二是做个木筏上岸。”随后大家赶紧分头检查船体损坏情况。 检查船底时,爵士发现有两个接缝开了,威尔逊赶紧塞进些麻线,又钉上一块铜片,把接缝补好。船壳没有大的损坏。门格尔还意外找到一本天文台年鉴和一个六分仪,于是测得船的位置在东经171度13秒,南纬38度。这时恰好12点,大伙吃完午饭,门格尔又指挥大家把货物扔到海里,减轻船的质量。这些事做完后,已是半夜,大家立即睡觉。
第二天天刚亮,便刮起西北风。全体船员立马把大小帆都升上去,随后潮水开始上涨了,礁石渐渐消失。下午1点,潮水涨到最大高度。门格尔大叫:“转绞盘!”大家拼命转动杠杆……有几次船壳已经颤动,似乎要浮起来了。海伦夫人说:“中国人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俩也来助把力!”两位女客的加入,果然使大家干劲冲天!然而,海水开始退潮了,“麦加利”号还在原地不动!第一方案宣告失败。
现在只好造木筏了。大家立即动手,当天傍晚,木筏就造好了。饭后,地理学家对门格尔说:“我们要避免在这里上岸!这里的土人有吃人恶习!”
“我们武装齐全,几个土人怕什么!”“不,”巴加内尔说,“现在部落都团结在一起,反抗英国统治,他们常常把敌人打死吃掉!”
一听说土人吃人,小罗伯尔非常害怕。
爵士想安慰孩子,就说:“先生,您讲得太恐怖了吧?”“不,罗伯尔不小了,我们应该讲实情。去年就有一个英国人给弄死吃掉了,距奥克兰只有几千米。”
“有些传说靠不住,他们恨不得说自己是从土人肚子里逃出来的呢!”少校挖苦说。
“但有些还是要相信的。例如,土人酋长死了,他们就要杀人祭祀,认为用人作供品可平息死者的怒气,还认为这也是给死者送仆役!吃人在新西兰、斐济岛、托列斯海峡已成风俗。这种风俗有点迷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未开化、缺少食物造成的。后来,祭师又把这种恶习神圣化,变成一种礼仪。在土人看来,人死了不吃是浪费;吃了,还可以继承死者的灵魂、力量和勇气。还认为这些东西都藏在脑子里,所以宴会上人脑还是主肴,上等菜呢。这种恶俗在文明民族的祖先中也存在过,特别是苏格兰人的祖先。”巴加内尔说。
“真的吗,先生?”少校不信。“真的!就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有个苏格兰土匪叫索内宾的,因吃人肉被处死刑了。他吃人肉,就是因为饥饿。甚至还有吃人的季节呢。到了吃人季节,部落之间就打仗,战败部落的人,就变成了胜利者桌上的菜肴了!”学者说。
“这么讲,”爵士说,“这种恶习要等到牛羊猪满圈才会灭绝了?”学者点头称是。
“他们是生啃还是熟吃呀?”少校好奇地问。
“先生,别问嘛!”小罗伯尔不敢听了。
“为什么不问呢?孩子,若我被吃的话,我宁愿被煮熟了吃!”少校说。
“土人吃人肉,一定要煮熟或烤熟了再吃。反正是死,我就不选择了。不过,一想到要把命送到未开化人的肚子里,好委屈呀!”巴加内尔一副痛苦表情。登上危险海岸 学者说的是真情,这带海岸是土人经常出没的地方,要尽快离开。爵士忙问什么时候动身?
“明早10点,借涨潮时上岸。”门格尔说。因为造好的木筏太小,大家又用桅杆、木板、空油桶做了个大木筏,所以到第三天10点潮水上涨时才动身。大家迅速爬上木筏,穆拉迪砍断缆绳,帆张开了,木筏在风力与潮水的推送下向岸边进发。中午,距海岸不到3千米,人们可以看见陆地的轮廓了。东北部有座800多米的山峰,那就是有名的比龙山,它在南纬38度线上。这时海伦夫人指着远处一个黑点说:“那里怎么还有礁石呢?”
门格尔用望远镜观察一会儿说:“不是礁石,是个小艇!底朝天呢!”
“靠近小艇看看,也许有用。”爵士说。一会儿小艇被海风吹过来了。那正是“麦加利”号的小艇,舷裂了,已经不能用了,估计哈莱和几个船员都死了。木筏趁潮势又走了1千米,但海水开始落潮了,门格尔立即命令抛锚停泊。爵士看到海水仍一浪一浪地向岸边涌去,问为什么不继续航行。船长说:“阁下,表面上浪头向前运动,其实海水只做上下运动,并未前进。”爵士丢块木板试试,果真如此。
天黑下来了,大家挤在小木筏上,个个愁苦万分。晚饭既简单又没有胃口,夜里都没睡好觉。早晨6点,海水开始涨潮了。门格尔命令起锚,可锚怎么也拔不起来,门格尔索性将缆绳砍断,让它永沉海底。帆又张了起来,木筏慢慢向陆地浮动。9点距岸边不到1千米了。但风又渐渐变小,后来干脆停了,只能靠潮水推动了。10点,在离沙滩3米处木筏忽然一撞,停住了。几位男客立即跳到水里,把木筏用缆索牢牢地系到旁边礁石上。两位女客由大家高高举起, 递送上岸,随后所有人员都上了危险的海岸。
上岸后天下起大雨,无法立即行走,好在岸边有个溶洞,大家带着粮食、武器到洞里休息。雨没完没了地下着,大家只好耐心等待,就担心土人来寻找食物!灾难正在逼近
第二天雨停了。学者建议先到50千米外的加那瓦夏村,那里可坐马车去奥克兰。爵士同意了。于是大家背上干粮,备好武器,朝加那瓦夏村挺进。
这天经过一段海滩时,看见许多海豹、海象。小罗伯尔忽然指着几只海豹说:“海豹怎么吃石子呢?”大家一看,果真有海豹在吞石子。“真是小鬼子没见过大猪头!”学者笑着说,“它们吞石子是为了增加体重,好潜入水下,回来后还会吐出来。”果然,一些吞够石子的海豹爬到海边,钻到水里了。因要赶路,看不到海豹回来吐石子,罗伯尔只好悻悻地离开了。10点,大家在一悬崖下吃午饭。午饭是现捞现烤的淡菜,大家吃得满嘴喷香。饭后继续赶路。下午4点进入一片辽阔的灌木丛,因有许多凤尾草,让人寸步难行。晚上大家提心吊胆地在灌木丛中宿营。
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走出了灌木丛,来到隈帕河边。这里河流纵横,鲜花遍地。树上,灌木丛中,有无数鹦鹉和不知名的鸟儿在飞着鼓噪着。地理学家对少校说:“这里有种叫‘突衣’的小鸟,冬天长得特胖,飞不动时,会自己打开肚皮,把脂肪啄出来减肥,您说怪不怪?”“小鸟会给自己动手术减肥?!我不信。”少校摇摇头。
学者睁大眼睛四处搜寻,想捉只突衣鸟,让少校开开眼界。可惜没抓到,却幸运地逮到2只叫“几维”的怪鸟。这种鸟既没翅膀也没尾巴,嘴很长,一身洁白的羽毛像头发一般,样子十分奇特。由于人和猫狗的捕杀,几维鸟已近灭绝。当年法国科学院曾许给土人重酬,也没能逮到一只。巴加内尔一想到将鸟送到巴黎动物园,鸟笼上挂着“巴加内尔先生赠”的牌子时,心中一阵窃喜!
这里荒无人烟,河谷的东边有些奇形怪状的小山,在朦胧的雾气里仿佛是许多巨兽化石。那是一片火山岩地质构造,岩浆还在地下涌动,人们还能感到地面在微微震颤:有时岩浆、热水还会从火山口和间歇泉口喷涌。下午4点,离两河汇合处不到8千米了。
“巴加内尔先生,两河汇合的地方有个村落,我们在那里休息一夜好吗?”船长问。
“那是毛利人的窝,我们要避开它才好!”
“毛利人真的那么可怕吗?先生。”爵士说。
“爵士,土人正想抓我们这样的人,怎能自己送上门呢!还是到德鲁里再好好休息吧。”大家都赞成学者意见,两位女客更不愿去冒险。于是大家加快了脚步。黄昏时气温降低,地面起浓雾,能见度很低。8点,旅行队终于到了两河汇合的地方。
“啊!终于到了。”地理学家高兴地叫道,“到奥克兰的路就在江的右岸上。”
“前面有片丛林,比较隐蔽,今夜就在那里宿营,大家早点休息!”格尔说。
“晚饭吃饼干和干肉,不要生火。我们悄悄而来,明早飘然而去,神不知鬼不觉的。”学者提醒大家。
于是大家静静地吃完了晚饭,因为很疲倦,不一会儿便都进入了梦乡。
然而,灾难正在逼近!
“麦加利”号已经走了6天,还望不见奥克兰的影子。然而海浪凶险,船每摆动一次,桅杆就像要断了似的。大家都灰心丧气。爵士呆在甲板上,拿着望远镜固执地搜索远处的海面,神色痛苦不安。这天,门格尔问他:“阁下,您在找陆地吗?”
“不!是找‘邓肯’号!”爵士回答说,“它一定在这一带海面,我们会遇到它!”
“愿上天保佑,别遇到它!那些魔鬼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我们死无所谓!但夫人、玛丽小姐怎么办呢?”“是啊,但我老觉得有新灾难在等着我们,非常害怕!”爵士说。
这里确是海盗横行的海面,一旦遭遇逃都逃不了。好在什么事都没发生。但是傍晚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风暴要来了!哈莱这时才害怕起来,因为船已偏离航线很远,风正把船往海岸方向吹,那里有许多暗礁!央到11点半时,门格尔和威尔逊忽然听到异常的声响,本能地警觉起来。“那回头浪是海浪撞到礁石后打回来的。看来距陆地不远了!”门格尔说完,叫威尔逊测水。威尔逊抓起测水锤奔到前桅盘,抛下铅锤一测,只有5米!
“哈莱!我们走进礁石丛了!”门格尔对那船主说。哈莱耸耸肩,奔到船舵那里,正要扭动舵把,威尔逊猛力推开船主,用劲拉着调帆索,让船沿着礁石缝穿行。天色虽黑,仍可看见一条汹涌的白线,离船只有四五千米。这时哈莱才感到大祸临头,惊慌起来!海浪怒吼,暗礁越来越多。突然“砰”地一声,船撞到礁石上,然后又一个高浪,把船抬起来猛地一放,“麦加利”号重重地落在礁石上,一动也不动了。旅客们都慌乱地跑到甲板上来!
“怎么了?”爵士焦急地问。“搁浅了,阁下!”门格尔回答说。这时候,哈莱像疯子一样,在甲板上跑来跑去。那些水手又开始喝酒骂娘了。门格尔不理睬他们,叫大家都把武器拿出来。少校阴沉着脸,握着枪,吓得那几个家伙一溜烟跑了。 早晨4点,东方泛白,海水已平静。陆地在远处出现,大家都奔到甲板上来。
“哈莱呢?”爵士问,“去找找,别把他们丢在船上。”大家找遍船上所有地方,都没有他们的影子。土人吃人恶习
原来,哈莱他们乘小艇逃走了。爵士对门格尔说:“那你就是船长了,我们都是你的水手。”大家都笑了,门格尔挺不好意思。他看看残缺不全的船桅,说:“现在有两个方案脱险:一是把船拖下海:二是做个木筏上岸。”随后大家赶紧分头检查船体损坏情况。 检查船底时,爵士发现有两个接缝开了,威尔逊赶紧塞进些麻线,又钉上一块铜片,把接缝补好。船壳没有大的损坏。门格尔还意外找到一本天文台年鉴和一个六分仪,于是测得船的位置在东经171度13秒,南纬38度。这时恰好12点,大伙吃完午饭,门格尔又指挥大家把货物扔到海里,减轻船的质量。这些事做完后,已是半夜,大家立即睡觉。
第二天天刚亮,便刮起西北风。全体船员立马把大小帆都升上去,随后潮水开始上涨了,礁石渐渐消失。下午1点,潮水涨到最大高度。门格尔大叫:“转绞盘!”大家拼命转动杠杆……有几次船壳已经颤动,似乎要浮起来了。海伦夫人说:“中国人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我俩也来助把力!”两位女客的加入,果然使大家干劲冲天!然而,海水开始退潮了,“麦加利”号还在原地不动!第一方案宣告失败。
现在只好造木筏了。大家立即动手,当天傍晚,木筏就造好了。饭后,地理学家对门格尔说:“我们要避免在这里上岸!这里的土人有吃人恶习!”
“我们武装齐全,几个土人怕什么!”“不,”巴加内尔说,“现在部落都团结在一起,反抗英国统治,他们常常把敌人打死吃掉!”
一听说土人吃人,小罗伯尔非常害怕。
爵士想安慰孩子,就说:“先生,您讲得太恐怖了吧?”“不,罗伯尔不小了,我们应该讲实情。去年就有一个英国人给弄死吃掉了,距奥克兰只有几千米。”
“有些传说靠不住,他们恨不得说自己是从土人肚子里逃出来的呢!”少校挖苦说。
“但有些还是要相信的。例如,土人酋长死了,他们就要杀人祭祀,认为用人作供品可平息死者的怒气,还认为这也是给死者送仆役!吃人在新西兰、斐济岛、托列斯海峡已成风俗。这种风俗有点迷信的成分,但更多的是未开化、缺少食物造成的。后来,祭师又把这种恶习神圣化,变成一种礼仪。在土人看来,人死了不吃是浪费;吃了,还可以继承死者的灵魂、力量和勇气。还认为这些东西都藏在脑子里,所以宴会上人脑还是主肴,上等菜呢。这种恶俗在文明民族的祖先中也存在过,特别是苏格兰人的祖先。”巴加内尔说。
“真的吗,先生?”少校不信。“真的!就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有个苏格兰土匪叫索内宾的,因吃人肉被处死刑了。他吃人肉,就是因为饥饿。甚至还有吃人的季节呢。到了吃人季节,部落之间就打仗,战败部落的人,就变成了胜利者桌上的菜肴了!”学者说。
“这么讲,”爵士说,“这种恶习要等到牛羊猪满圈才会灭绝了?”学者点头称是。
“他们是生啃还是熟吃呀?”少校好奇地问。
“先生,别问嘛!”小罗伯尔不敢听了。
“为什么不问呢?孩子,若我被吃的话,我宁愿被煮熟了吃!”少校说。
“土人吃人肉,一定要煮熟或烤熟了再吃。反正是死,我就不选择了。不过,一想到要把命送到未开化人的肚子里,好委屈呀!”巴加内尔一副痛苦表情。登上危险海岸 学者说的是真情,这带海岸是土人经常出没的地方,要尽快离开。爵士忙问什么时候动身?
“明早10点,借涨潮时上岸。”门格尔说。因为造好的木筏太小,大家又用桅杆、木板、空油桶做了个大木筏,所以到第三天10点潮水上涨时才动身。大家迅速爬上木筏,穆拉迪砍断缆绳,帆张开了,木筏在风力与潮水的推送下向岸边进发。中午,距海岸不到3千米,人们可以看见陆地的轮廓了。东北部有座800多米的山峰,那就是有名的比龙山,它在南纬38度线上。这时海伦夫人指着远处一个黑点说:“那里怎么还有礁石呢?”
门格尔用望远镜观察一会儿说:“不是礁石,是个小艇!底朝天呢!”
“靠近小艇看看,也许有用。”爵士说。一会儿小艇被海风吹过来了。那正是“麦加利”号的小艇,舷裂了,已经不能用了,估计哈莱和几个船员都死了。木筏趁潮势又走了1千米,但海水开始落潮了,门格尔立即命令抛锚停泊。爵士看到海水仍一浪一浪地向岸边涌去,问为什么不继续航行。船长说:“阁下,表面上浪头向前运动,其实海水只做上下运动,并未前进。”爵士丢块木板试试,果真如此。
天黑下来了,大家挤在小木筏上,个个愁苦万分。晚饭既简单又没有胃口,夜里都没睡好觉。早晨6点,海水开始涨潮了。门格尔命令起锚,可锚怎么也拔不起来,门格尔索性将缆绳砍断,让它永沉海底。帆又张了起来,木筏慢慢向陆地浮动。9点距岸边不到1千米了。但风又渐渐变小,后来干脆停了,只能靠潮水推动了。10点,在离沙滩3米处木筏忽然一撞,停住了。几位男客立即跳到水里,把木筏用缆索牢牢地系到旁边礁石上。两位女客由大家高高举起, 递送上岸,随后所有人员都上了危险的海岸。
上岸后天下起大雨,无法立即行走,好在岸边有个溶洞,大家带着粮食、武器到洞里休息。雨没完没了地下着,大家只好耐心等待,就担心土人来寻找食物!灾难正在逼近
第二天雨停了。学者建议先到50千米外的加那瓦夏村,那里可坐马车去奥克兰。爵士同意了。于是大家背上干粮,备好武器,朝加那瓦夏村挺进。
这天经过一段海滩时,看见许多海豹、海象。小罗伯尔忽然指着几只海豹说:“海豹怎么吃石子呢?”大家一看,果真有海豹在吞石子。“真是小鬼子没见过大猪头!”学者笑着说,“它们吞石子是为了增加体重,好潜入水下,回来后还会吐出来。”果然,一些吞够石子的海豹爬到海边,钻到水里了。因要赶路,看不到海豹回来吐石子,罗伯尔只好悻悻地离开了。10点,大家在一悬崖下吃午饭。午饭是现捞现烤的淡菜,大家吃得满嘴喷香。饭后继续赶路。下午4点进入一片辽阔的灌木丛,因有许多凤尾草,让人寸步难行。晚上大家提心吊胆地在灌木丛中宿营。
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走出了灌木丛,来到隈帕河边。这里河流纵横,鲜花遍地。树上,灌木丛中,有无数鹦鹉和不知名的鸟儿在飞着鼓噪着。地理学家对少校说:“这里有种叫‘突衣’的小鸟,冬天长得特胖,飞不动时,会自己打开肚皮,把脂肪啄出来减肥,您说怪不怪?”“小鸟会给自己动手术减肥?!我不信。”少校摇摇头。
学者睁大眼睛四处搜寻,想捉只突衣鸟,让少校开开眼界。可惜没抓到,却幸运地逮到2只叫“几维”的怪鸟。这种鸟既没翅膀也没尾巴,嘴很长,一身洁白的羽毛像头发一般,样子十分奇特。由于人和猫狗的捕杀,几维鸟已近灭绝。当年法国科学院曾许给土人重酬,也没能逮到一只。巴加内尔一想到将鸟送到巴黎动物园,鸟笼上挂着“巴加内尔先生赠”的牌子时,心中一阵窃喜!
这里荒无人烟,河谷的东边有些奇形怪状的小山,在朦胧的雾气里仿佛是许多巨兽化石。那是一片火山岩地质构造,岩浆还在地下涌动,人们还能感到地面在微微震颤:有时岩浆、热水还会从火山口和间歇泉口喷涌。下午4点,离两河汇合处不到8千米了。
“巴加内尔先生,两河汇合的地方有个村落,我们在那里休息一夜好吗?”船长问。
“那是毛利人的窝,我们要避开它才好!”
“毛利人真的那么可怕吗?先生。”爵士说。
“爵士,土人正想抓我们这样的人,怎能自己送上门呢!还是到德鲁里再好好休息吧。”大家都赞成学者意见,两位女客更不愿去冒险。于是大家加快了脚步。黄昏时气温降低,地面起浓雾,能见度很低。8点,旅行队终于到了两河汇合的地方。
“啊!终于到了。”地理学家高兴地叫道,“到奥克兰的路就在江的右岸上。”
“前面有片丛林,比较隐蔽,今夜就在那里宿营,大家早点休息!”格尔说。
“晚饭吃饼干和干肉,不要生火。我们悄悄而来,明早飘然而去,神不知鬼不觉的。”学者提醒大家。
于是大家静静地吃完了晚饭,因为很疲倦,不一会儿便都进入了梦乡。
然而,灾难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