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如果说金钱是商品的价值尺度,那么时间就是效率的价值尺度。因此对于一个办事缺乏效率者,必将为此付出高昂代价。"对于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变为 "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通过听、说、想、动手等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感受知识的产生运用过程,同时获取新的知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需要把提高课堂效率从口号变成行动,乃至成果。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第一、调整教师心态,创造课堂外围环境,让好心情走进课堂
  在课堂教學中调整好自身教学心态,尤为关键,我以"注重基础,培养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为原则。
  首先,始终坚持课堂中学生是"大",老师是"小"的责任心态。"大"是因为我们的职业成就感需要学生去体现,"小"让我们不要忘记教学目的并不是展现教师而是突出学生,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效果体现是学生。心态决定一切,在这样的心态下才能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量,这就是平和的教学知识心态,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
  其次,课堂驾驭的心态。在教学中曾因为某个学生让教学心态受到影响,这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但他所产生的效果却有巨大差别。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数学教学有积极的作用,教学中师生良好的心情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的外围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心态的单纯性,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知识交流的能力。
  教师对知识讲授的自我陶醉,个人崇拜,这实际上是一种花瓶式的教学。例如有次我去听一位数学教师的课,这位数学教师课堂活跃,但我发现他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去动手。结果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精彩,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高效参与,高效活动,更谈不上知识交流。课堂表面形式的活跃,而背后是思维的静止,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主导,"导"在课堂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导"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知识的交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领悟知识并不是让学生看老师的表演。不管是旧的标准还是新的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通过老师的说学生的模仿再思考到灵活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数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正是因为如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交流能力,从而发展实践探索能力。
  第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教案准备。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后是教师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并非是在课堂上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课后的回顾和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做出的反馈是高效率教学的有力因素。也是完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只有学生给教师的真实知识反馈,才能让教师真实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的能力,才能针对性的解决学生课堂听课的效率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给学生,把课外留给自己。
   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数学是由概念组成的知识,它有哲学具有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述,知识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重难点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有句话说的好——-教无定法,贵要得法。要使我们的教学处处精彩纷呈,就要有我们独特的魅力。要让学生由"逼着学"到"自觉学",由"逼着想"到"想探究"。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需要我们教师完善自我能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数学教学不再是"花架子",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让回答问题不再是一种负担,让数学学习突出他应具有的魅力。让细节教学塑造学生的学习习惯。
   第五,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重基础落实应用。
   基础知识是课堂教学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也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又往往忽视这点,轻视讲解。认为学生一说就会,一讲就明白。实质不然,学生对基础的知识听的稀里糊涂,怎样去对知识产生兴趣,怎样去感受获得的快乐?因此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基础知识过程的讲解和应用。并不是单纯的做照本宣科,如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点到圆的最小距离是4,到圆的最大距离是9,问圆半径是多少?非常简单,但出错的学生较多,显然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出现了问题。基础不是简单的代名词,更需要在实践中把"死"的变"活",落实应用。
  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寻求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发展。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该学习理论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让学生在学
期刊
【摘要】 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认为数学难学,觉得课本内容学习起来易理解,不吃力,但考试考不出好成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困惑不解,本文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数学 学习观念 效率 "五到" 思维逻辑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
【摘要】 素质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数学的新特点,数学教学需贯以素质教育,其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发挥更大的学习潜能,本文第一部分解释了素质教育的涵义,第二部分讨论了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讨论了素质教育在教学课堂上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过程"教学 分层次教学   长期以来,中国的数学教育都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定理-例题-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机械式课堂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象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想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21世纪我国正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下面结合我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粗略的做法及体会.   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
期刊
【摘要】 微分中值定理在高等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微分中值定理主要包括: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以及柯西中值定理。本文主要对罗尔中值定理的条件做一些适当的改变,能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从而扩大罗尔定理的应用范围。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几何意义出发,通过几何直观,把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构造函数差的方法,通过构造行列式函数得出定理的新方法。通过对这两个定理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