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sd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重点学科之一,是整体学习效率的基础,学生不仅要增强自我语文功底,以促进未来发展,还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作文教学在语文教育中是一大难点重点,本文对作文教学目前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激发学生在作文中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策略,大量积累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关键词】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写作素材 教育
  前言
  有关21世纪学生教育的战略思路和行动建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这样表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整个语文教育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尤其要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作文写作时的条框,指导学生对作文命题进行改革和创新,提升作文的教学效率。
  一、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创新思维具有求新性,要求学生“先想后做”,通过创新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发现和解决,如此才能进行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创新性思维在包含作文教学在内的很多个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很容易被培养起来,作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构思和写作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性创作培训,如果以传统、常规的构思方式进行写作,创作出来的作文实际上都是“看似新、实际旧”的作文,而创新思维的开发和高效利用,会使学生创作出一篇全新的作文,并且作文内容让人耳目一新,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成功的作文教学,是通过对作文特点和优势的探索研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拓展性上得到发展,促进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高素质人才[1]。
  二、关于激发学生在作文中创新思维的路径策略探究
  1.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宽创新思维空间
  丰富的想象力为思维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帮助,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课堂上和广泛大量的阅读锻炼中都可以培养學生丰富的想象力,贴近生活的日常中,很多人、事、物都是想象力发挥的源头,作文教师要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多去亲近大自然,去观察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等自然景象,在生活中对实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去发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和事,多进行观察、多动脑思考,在观察和思考中,思维得到创新性的拓展,达到了锻炼作文能力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可以得到培养的,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教学,在过程中进行引导情感引导,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以饱满的热情对文章进行朗读、分析、理解和深入探究,以达到发挥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效果。比如,在对一篇有关亲情或友情的文章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朗读、人物分析、情感分析等,学生之间进行分组探讨,最后完成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工作,请学生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大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进不同的角色当中,对文中人物特点和心理进行分析和深入探究,以此进行对创新思维的拓宽锻炼;而在大量广泛的阅读锻炼中,想象力更是可以通过对富含想象的文章培养起来,对学生进行感情认知的培养,通过课外阅读上多姿多彩的内容,实现想象力的充分发挥,对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揣摩,加以想象,形成创新思维[2]。
  2.培养起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思维拓展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含义是指:对待一件事情,要站在多方位的角度进行思考,将思考的方向进行多方向、向外的最大限度发散,类似于“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3]。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建议,使学生学会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考问题,同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发表自身见解的同时,拓宽思路进行发散思考。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同一问题进行开放性思考和讨论,将每个学生的答案开放化,针对同一问题,学生接收到了不同的见解和创新思考方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学生自然会从审题开始就对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进行自由发挥创作,锻炼思维拓展能力。
  3.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质疑精神,因为要打破原有的规则才能对作文进行创新,在原有基础上达成翻新和创造。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指学生面对不符合自身认识的事情,提出质疑的能力,并且要在合理的质疑后探索出正确答案。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在质疑能力的培养上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在其认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积极提问和质疑,不要一味地相信所有听到的内容。学生的质疑精神被开发出来,质疑能力增强,自然会在其他方面也有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想法和能力,形成完善的创新思维,大大提高作文写作能力[4]。
  三、激发学生在作文中创新思维的其他策略
  1.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写作素材的积累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材的知识内容是重点,掌握了课本内容的基础后,要在课本内容之外扩大范围,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完善全面的准备工作,为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做准备,帮助学生奠定写作基础。另外,大量优质的课外阅读也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比如欣赏诗歌、阅读小说、定期阅读学生刊物等等,对这些课外读物进行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同时得到提高,锻炼丰富的写作手法,加强文字表达方式的锻炼,促进自身作文创新思维的形成,整体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作文写作水平[5]。
  2.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写作灵感培养
  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少不了写作灵感,而灵感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产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灵感对于学生的写作创新思维具有很强的推进作用。关于增加灵感产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手段进行激发,比如,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阅读量和知识储备,日常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多思考、多探索,运用灵活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激发灵感产生的概率,建立更加完善的思维模式,开发创新性思维。   3.提高教学实用度,进行创新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和写作的重点难点,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作文教学的教学观念要以实用性作为中心,使学生在经过学习累积后,提高作文水平。比如让学生对不同的作文类别进行欣赏和分析,挖掘文章中的闪光点,将题目重点进行扩大范围,不要局限于一个重点上,以实用性当作切入点,对分为不同版块的内容进行演练,督促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和记录。比如一篇作文的开头是否精彩,決定了这篇作文是否能够吸引人,让人有读下去的兴趣,而结尾也要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首尾呼应,更容易在作文考试中得到高分,学生对此进行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作文教学创造了高效的教学效果[6]。
  4.提高作文思维性
  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内容表面进行描述,这只是基础要求,还要求学生对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描述,通过合理、朴素的语言,挖掘更深的内容。作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利用语文学科活泛的特点,在一个作文题目上开拓出不同的思路进行写作。比如根据题目中所包含的人物、事物、事件等进行思维创新,更多层次、更多方位地进行题目挖掘和探索,学生的作文思维被培养起来,再遇到什么题目的作文都可以很快进行思维创新和思维性写作。
  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作文教学时,避免出现学生对写作无法产生兴趣的现象,开发学生作文创作的多样化,提高写作质量,并且以写作的适应性为重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整体的作文水平,将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到最大化,应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要求,设立更多巧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作文中创新思维得到开发和有效应用,整体提高学生全面素养,成为多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碧霞.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甘肃教育,2019(17):120.
  [2]汪君怡.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作文“说写仿写改写三结合”训练方法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9.
  [3]孙慧旭.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4]沈晓燕.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研究[D].延安大学,2019.
  [5]张灵.小学高年级“现场演示”作文教学法实践效果调查研究[D].江苏大学,2019.
  [6]赫诗涵.后现代课程观视域下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蕴含着无数优秀的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应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的人文精神,不仅能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基于人教版初中课本,对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历史教师能越来越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文素养 学生综合素质 
【内容摘要】本文從“数感”的内涵,初中生要不要培养“数感”和初中生“数感”培养的策略三个方面探究初中生“数感”培养问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语篇导读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老话还说:“三岁定十八。”三岁可谓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孩子长到三岁,已经学会了许多本领。所以,宝宝一到三岁,我国的很多家长就忙着送孩子去幼儿园。而在法国,三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上学了!你信吗?  There is much debate about when children should begin formal education. Child
【内容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含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内涵。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学科,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依据核心素养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即从核心素养角度研究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引言:语文学科无论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还是情
我们都想快乐,毕竟快乐的人在职业方面收获更多、婚姻更持久、跟孩子的感情更亲密。可是,假使你不是一直快乐,怎么办?作为积极心理领域的研究者和讲师,我知道,很少有人一直快乐。假使你经常悲伤、内疚、生气,怎么办?我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你的情绪不仅是普通和自然的,而且可能成为通向你寻找快乐和幸福的道路。悲伤、内疚和生气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另外,虽然当时痛苦,但它们可能隐藏着力量,如果能好好利用,就可以帮我们过
走进位于荣昌县职教中心的陈子福家,仿佛来到一个折扇的世界,橱窗、墙上、茶几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折扇,这与陈子福给自己家取的雅号“百扇堂”相映成趣。  曲折造扇路  20年前,当陈子福决定辞去干了30年的国有企业会计工作,转行制扇时,正是荣昌折扇急速衰落的时期。他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当时,荣昌折扇的销路全靠走量,而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这对当时存款仅有1000
编辑同志:  2004年与女友同居期间,我们曾到公证处公证过一份协议。协议中约定:“我自愿将一套两居室的住房赠送给女友,作为女友的婚前财产。另外,女友的婚前财产在我们结婚后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后来我们同居没两年便分手了,女友与我分手时,要求我履行诺言。而我认为,我们约定的是双方的婚前财产条款,现已分手并未结婚,故公证的协议就无效了。请问我这样理解正确吗?  王明    王明朋友:  你的理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要制裁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伪造债务的虚假诉讼,对伪造、隐藏、毁灭证据的行为也要依法惩处。对于虚构债务谋取利益的人而言,這应该成为一把“利剑”。  虚假诉讼,是指通过虚构法律事实、隐瞒真相、伪造编造证据等方式,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从而获取非法利益,不但侵害他人的财产权,还侵犯了国家的司法权威。具体到虚构夫妻债务方面,虚假诉讼的原被告
往后余生,风雪是你,平淡  是你,清贫是你,荣华是你  气温较低的深夜,刘贤瑞觉得难受,已经90岁的丈夫唐俊文带着她去医院,开了药回家服用。唐俊文以为老伴患的是小毛病,吃药以后就会好起来,当天夜里没有把情况告诉在外地的6个子女,免得让他们牵挂。第二天,老伴的症状还是没有好转,唐俊文才打电话给几个孩子,说了老伴的病情。子女都赶了回来,将母亲送到眉山市人民医院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刘贤瑞多个脏器出现病症
- 1 -  有人说,童话都是骗人的。不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日子过成童话。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生活在童话的世界里,他的人生就充满希望,永远不会陷入绝境。如果认为童话不过是欺骗小孩的把戏,可以确信的是,这样的人遭受了生活的重创,而且已经一蹶不振、心如死灰。童话的魅力就在这里,世界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但是,童话却让我们始终保持着美好的憧憬。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内心深处是广袤无边的森林,我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