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34例护理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ev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587.1;R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4_0 323_02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0.04.37
  
  脑梗死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 3~4倍[1],致残率高。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3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 死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60~81岁,均为2型糖尿病。2型 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脑梗死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 诊断要点》标准,全部病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
  1.2 临床特点:患者年龄较大,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脑梗死前有多年的糖尿病史。 入院时一般有多个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等。起病特点以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多见(24例,约占70%),其临床症状及体征因梗死部位 及大小不同而异,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失语等。其中多发性 梗死16例(47%),单发、腔隙性梗死4例(12%),大面积梗死4例(12%)。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 在7.8~21.8mmol/L,其中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程度不同的低血糖表现。本组患者经过积 极治疗和全面护理,总有效率86%,可见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的护理,在护理 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脑梗死的关注,同时也要强调对糖尿病及其合并症的护理计划制定,才 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 护理
  
  2.1 观察病情要有整体观念:由于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先后或同时侵害多 个靶器官,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多种疾病,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既要观察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肢体运动、血糖等的变化,同时也要注意其他系统器官的功能改变,如 有无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尤其要注意这种患者常伴有肾功能不全或隐匿性的 肾功能损害,而脑梗死所用的药物如甘露醇等,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要注意肾功能的 监控,如尿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等监测,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瞳孔不等大并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等则应考虑脑疝的发生。在应 用溶栓剂时,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2.2 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不论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都应严 格长期执行。合并脑梗死的患者既要坚持饮食控制,又要结合脑梗死的特点给予饮食调节, 宜避免甜食、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酒,可选择蔬菜、奶类、瘦肉、鱼和谷物等含丰富维 生素及高纤维食物,以粗粮为主,少食蛋黄、动物肝脏及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脑梗死患者 多长期卧床,易造成排便困难及便秘,配以高纤维饮食,一方面可使糖吸收减慢,葡萄糖代 谢加强,同时还有软化大便,减少胆固醇被肠道吸收的作用。对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可 给予糊状流汁或半流汁小口慢慢喂食,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谨防误吸的发生,必要时给予 鼻饲流汁,定时、定量供给食物,保证能量的供应,避免引起餐后高血糖和空腹低血糖,以 调整代谢的紊乱及控制病情。根据医嘱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
  2.3 定期监测血糖,密切观察血糖变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往往应激性血糖增高,急性 期常给予胰岛素治疗,根据血糖情况调节胰岛素的剂量,使血糖控制在8.4~11.1mmol/L ,如血糖高于13.9mmol/L,则提示预后不佳[2]。但也要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导致 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因为脑组织的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有氧氧化,而脑组织葡萄 糖的储备很少,其所需要的葡萄糖几乎完全依赖于血糖的持续性供应[3],因此要 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注意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乏力、头晕、饥饿感、 出冷汗、心悸、面色苍白等,严重者甚至意识模糊、昏迷,往往易误认为脑梗死病情加重, 应即时监测血糖。一旦发生应立即停用降糖药物,轻者进食甜食,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
  2.4 加强基础护理:本组患者脑梗死前均有多年的糖尿病病史,患者多数卧床,肢体活动 障碍及大小便失禁,血糖高,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 整。指导进行有效咳嗽,不能自行咳嗽排痰时,给予机械吸痰。留置导尿者,要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引流袋、导尿管,尽可能用非导尿法,如男病人用 避孕套,女病人可用尿不湿。病情稳定时加强肢体的主、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 静脉血栓的形成。
  2.5 康复训练:老年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24~48h即开始科学的康复治疗,并且追踪他 们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实践证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在病程前3个月效果 最显著[4]。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运动可增加肌肉等末梢组织对 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降低血糖。因此,尽早开始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病情稳定后按运动发展顺序进行再学习训练,一般采取翻身—起坐—站 立—步行的顺序循序渐进,并结合日常生活如更衣、进食、个人卫生等,使康复训练更加实 际,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康复训练的信心。对语言训练,充分利用患者残存的语言功能,从 单音字出发,逐渐提高训练水平,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复杂的词汇,鼓励病人与他人进行简 单的对话,常收听广播、看报纸,提高患者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2.6 心理护理: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病程长,恢复较慢,且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 遗症,患者多有表现烦躁、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我们应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也让患者明白 情绪波动可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过度焦虑还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并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和去 甲肾上腺素,导致全身小动脉继续收缩,使血压升高,有百害而无一利[5],教育 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使之平衡,对生活保持乐观态度。
  2.7 出院指导: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做好出院指导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还可以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出现,减少脑梗死的再发。因此出院前责任护士再次与患者及家属 交谈并发放出院指导处方供阅读。告诫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饮食控制,运动治疗 ,教会患者家属能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处理。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 ,高血脂,定期复查。恢复期内进行康复训练必须有家属陪同,防止跌倒,确保安全。教育 患者睡觉前适量饮水,清晨起床时至少饮400ml,尿量多时饮水量相应增加。老年人早晨睡 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在床上安静10min后缓慢起来,以预防脑梗死再次发生。在静态下 如出现头晕、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应考虑有脑梗死的可能性 ,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就诊。
  
  参考文献
   [1]李达蔚.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80例临床特点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 (1):135.
  [2]邹艳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6:245.
  [3]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47.
  [4]高霞,刘振芳,李玉明,等.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疗效的动态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 杂志,2005,20(1):45.
  [5]张启贤.脑梗死伴DM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4):326.
其他文献
针对北部湾地区外海大型油码头海上现浇墩台施工工序多、工作环境恶劣、海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等问题,重点论述了墩台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和一些技术难题的解决办法。
现役高桩码头水平面桩头部分由于恶劣环境因素导致的腐蚀等破坏令人担忧。通过对2003年日本宫城县冲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港湾高桩码头的水上和水下震害调查,分析了两次地震中出现的高桩码头震害的原因,并根据计算分析结果探讨了其破坏机制。通过对现有高桩码头结构导入减震橡胶支座后的地震反应分析发现,减震支座的导入将有利于提高高桩码头的抗震能力,使桩上部固定端处的最大弯矩减小到未减震前的1/3。
[关键词]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脂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36_02    本文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的6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斑块患者,作血脂全套等生化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各指标相互关系,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心理干预;疗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61_02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高血压 病也是最早确认的一种身心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 社会环境应激因素、不良行为及心理因素为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