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美的语言而“活”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准确简洁、直观形象、抑扬顿挫、幽默谐趣、动思激情的教学用语入手,让课堂“活”起来,“美”起来。
  关键词: 教学中语 “活” “美”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平时,我们常听到一些学生议论:“××老师讲课有意思”,“××讲课没劲”。其实“有意思”、“没劲”主要是指教师的语言效应。美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一切。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那么,教学中教师怎样的语言能使课堂“美”起来,“活”起来呢?笔者认为准确简洁、直观形象、抑扬顿挫、幽默谐趣、动思激情的教学用语会尽显课堂风采。
  
  一、准确简洁
  
  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动听。科学知识是准确的,教学语言也必须准确。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学生大声一致地回答:“有。”教师很是尴尬。其实教师的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因对“从头到尾”一词用语不够准确,产生了误导,进而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致使答案相反。教师的教学用语要简洁,即在有限的45分钟之内,以最少的语言表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与感情的内容,引发学生新、奇、多样的美感。要做到课堂语言准确简洁,教师首先要真正理解和熟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其次要熟悉教学对象的特点;最后要结合前两项从字、词、句、意四方面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以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容量。
  
  二、直观形象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观的跟前。”语言的直观形象就是将抽象的具体化,深奥的浅显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比如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直观形象的事例,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学生理解起来便既精彩又明晰。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直观形象,首先就要富有想象。丰富奇异的想象,有助于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当然,同时也不排斥理性的引导,即要紧扣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求真”。其次,要善于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尽量地借助于外物,借助比喻、借代、通感、引用等各种修辞方法,把深奥的科学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地变为生动感人的意象,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再次,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直观教具,运用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帮助说话,传递信息,让学生通过眼、耳的视听功能,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协同发挥作用,使之感受到教师的语言和形象的整体效果美。
  
  三、抑扬顿挫
  
  马卡连柯曾说:“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教育专家们或谆谆告诫,或亲自垂范,无非是要说明一点:教师的课堂语言不能如一池静水,无波无澜,而应有动态节奏美。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绪以适时、适度的语速,抑扬顿挫的语调使课堂起伏有致。讲到难点重点时,放慢语速,加重语气;为了提醒学生注意,提高声调或压低声调,以低克高;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停顿一下起到强化、提示、警告作用;讲到了关键时,可戛然而止,让学生回味,这就好像一首美妙的乐曲,有时像山间瀑布飞流直下,有时像村边小溪涓涓而流,有时尽管突然中断,但那余韵会久久在学生的心头萦绕,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四、幽默谐趣
  
  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鲁在《论幽默》一书中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而作为表达幽默谐趣美的载体则是语言。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意境,尤其在解决教学上的一些难点时,(有些难点常使课堂教学陷入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双方均感棘手的局面)教师若在语言中适当增加一点幽默感,对调节课堂气氛、化解难点将起到积极作用。据说胡适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堂幽默的讲课:他在讲述某个哲学问题时,首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孔说”。接着讲述了孔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然后在“孔说”下面写了两个字:“孟说”。接着又讲述了孟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然后在“孟说”下面写了两个字:“孙说”,接着又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观点,最后,他在“孙说”下面又写了两个字:“胡说”。立即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情绪,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他开始讲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利用了自己的姓氏“胡”字的多种含义,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真可谓大家风范诙谐之致,趣味无穷。德国著名演说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让人容易接受。”因此,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使我们的课堂摆脱“匠气”和“死气”,充满“生气”和“灵气”。
  
  五、动思激情
  
  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之物,情是教育的根。”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工作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融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上课伊始,教师激励的、幽默的话语可使学生精神振作;上课中,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可使学生思维活跃,鼓励性的语言,可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说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能架起学与教之间的桥梁,激起学生的喜怒哀乐,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朗读课文,教师首先应投入感情,引导学生感受杜甫《兵车行》的慷慨激昂;吟唱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气概,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要做到这点,教师上课时应情绪饱满,善于运用各种身体态势传情达意。如运用具有状物、言志、传情达意的手势使情感表达更形象生动。再如通过面部表情帮你“讲话”,甚至于通过一个友好的眼神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效果。
  总之,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教学语言入手,以美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并将其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独立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全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阐述了在独立学院中开设汽车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开课基本条件,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汽车公共选修课 重要性 基本条件 教学内容和方法    我国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汽车对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影响逐渐加大,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既有自身专业知识又有汽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
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如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摆在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原有的电教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新知识,不断充实自我,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和发展。现结合我多年来从事电教工作的体会,谈谈在新时期下,电教人员在发展教育技术中,特别是推广多媒体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反映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
摘 要: 教育是造就人类灵魂的一类艺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能使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对实施教育者来说,教育是讲究艺术性的。  关键词: 教育 教育艺术 尊重学生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艺术追求的话。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说法:“教育中如果出现了失误,完全可以在以后持续不断的教育实践中加以改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保证,备课管理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较多学校的备课管理方式单一,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备课过程,不能开发教师备精品课的潜能;教师的备课与实际教学相脱节,教师抄教案应付学校检查、低质量简单重复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对备课疏于管理,教师课备的多与少、好与坏缺乏相应的指导与评价,其危害深远。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减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