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ING122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十余年前,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路,也为我们数学教师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无法从"以教为主"的"师本教育"中脱身。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生本教育”有以下几点体会。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天分、能力及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然而,过去简单的“一刀切”式的数学作业设计及评价,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会受到遏制,甚至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看
要使学生能“听懂”音乐,那么对音乐文本的解读就显得格外重要,否则再好的音乐对学生而言也只是简单、肤浅的听听唱唱而已,永远到不了理解、感受的层次。那么,对于音乐教学而言,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去解读音乐呢?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又如何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立体地进行操作。  一、深度挖掘,领悟文本本体性  在引导学生欣赏、表现音乐时,我们要围绕音乐的本体性,对教材进行深入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