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书俱不老,德与才皆有光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64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被媒体誉为“文化巨擘世界公民” “中国汉语拼音之父”,他是作家沈从文口中的“周百科”……他,便是华语文化圈的文化巨匠、思想大家周有光。2015年1月13日是周有光110岁高龄的生日,“被上帝遗忘”的周有光继续编织着“人与书俱不老,德与才皆有光”的美丽神话。
  {关键词一}
  命运的
  “错位”与人生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正是对周有光先生人生“错位”却依然精彩的最好注脚。
  ——《中国教育报》记者王志强
  人生·“错”出来的圆满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本可以到美国留学,可由于经济原因,他却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后向日本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不料河上肇却被捕入狱,他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却研究了大半生现代的知识……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周有光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随时可以把你的计划都打乱了。”
  考场速用:命运是失败者的借口,是成功者的谦辞。从美国华尔街到中国,从金融高管到文字工作者,从洋房到陋室,周有光都没有怨艾。他顺应时代潮流,以大局为重,在“错位”中铸就了自己的人生之真、之圆满。
  {关键词二}
  世界的眼光与汉语
  周先生是老一辈语言文字学家,虽已届耄耋之年,但是论学术思想他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周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世界的眼光,能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培成
  语言·让汉语拼音走向世界
  1958年,在汉语拼音是以“国际化形式”还是以“民族形式”表述的问题上,周有光主张采用拉丁字母呈现汉语拼音字母。他说:“拼音字母的可贵,不在于它的珍奇,而在于它的实用;不在于它有独特的传统形式,而在于它有便于文化交流的共同形式。”汉语拼音制定好以后,周有光代表中央政府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1982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承认汉语拼音是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考场速用:周有光用大历史的眼光,与时俱进地调整着自己的思想,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以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这展现的是一位知识分子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胸怀。
  {关键词三}
  多向思维与环境
  人格的最高实践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周老正是做到这种境界的完美的人。
  ——著名文艺评论家解玺璋
  思维·从不同角度保护环境
  周有光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圣人出,清河黄》的文章,主题是论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關系。在文中,周有光说:“‘圣人出,黄河清’这一句古语说的其实是反话。实际上应是‘圣人出,清河黄’。意思是尧、舜、禹等圣人领导群氓开辟山林,刀耕火种,经过几千年,森林变良田,却导致了水土流失,清河也就变成了黄河。新中国成立后情况也是这样。为发展经济而引发滥砍滥伐的行为,导致黄河和长江两岸的森林都被砍伐殆尽,致使黄河更黄,长江也黄河化了。”周有光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引领着我们去保护环境。
  考场速用:以不同的思维视角去看问题,不是刻意地去标新立异,而是用深厚的知识积淀还原一份真实,从而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实际,并引发人们多维度的思考。
  名人深度考
  考点 1〖大师智慧〗
  考场必记:得道者
  读周先生的博文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就像是听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在聊家常,如逢春雨,如沐春风,润物无声,却又沁人心脾。悠长的岁月在他身上已经演化成为人生的智慧,点点滴滴寻常之事,都能透视对人心幽微的观照。比如他说:“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不会慌。”如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遇事不慌而平心静气呢?实在是少之又少。
  所谓得道,其实是生活之道,而非道学之道。许多人总以为得道之人生命境界必较常人超越、洒脱,其实不然。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因为生活中有了种种难以超越的困惑,才思解脱。坦白说,这点“自知之明”,才是得道之人所以得道的根本,是他们从生活入手、参透人心幽微的结果。
  考点 2〖大师幸福〗
  考场必记:仁者寿,智者乐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仁者。他不仅以自己的语言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为中国的学术事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而且还以自己的思想启迪国人的公民意识,鞭挞特权腐败和政治愚昧,为中国的社会进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周有光先生也是一位智者。他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学识渊博,风趣幽默,不仅以自己的智慧化解了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险阻,使自己的人生即使在极其恶劣的现实环境中也能变得快乐和淡定,而且以自己的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和知识,使之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古人说,仁者寿,智者乐。这是充满哲理的名言。仅长寿并不足以使人幸福,生活还得有智慧才能变得快乐。仁者有寿,智者有乐,这两者结合,才能幸福。周有光先生既是仁者,亦是智者。有仁有智,便既有高寿,又有快乐,这才是幸福的人生。
  考点 3〖大师爱情〗
  考场必记:多情人不老
  1933年4月30日,周有光与张允和结婚。在随后的近70年中,两人一直相濡以沫。周有光夫妇到北京生活后,一直到张允和去世,每天都保留着上午10点喝茶或喝咖啡的习惯。喝茶、喝咖啡的时候,他们喜欢举杯齐眉。周有光说:“这是为了好玩,也是我们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周有光和张允和晚年时,合著了散文集《多情人不老》。所谓合著,其实是各写各的,书的正反面互为封面。张允和的文章横排,书页向左翻;周有光的文章竖排,书页向右翻。
  人世沧桑,岁月无情。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各种浩劫,那些折腾人的和被折腾的人都已经离去,唯独周有光与张允和还恩爱如初,相濡以沫,幸福得像一对初恋的情人。回望两人的人生履历,一个世纪的历史烟云都成为背影,而他们的爱情,却依然有着穿越岁月的力量,引起后人悠长的向往。
  大话 |语言大家的魅力
  王力: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王力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术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极其突出。此外,王力的语言学研究始终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才,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微笔记:学则博览群书著作等身,授则不遗余力桃李满天下。王力用半个多世纪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一代语言学大师的风范。
  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赵元任以其对语言学全面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开拓者和享有世界声誉的语言学大师。他从西方语言学中“拿来”所需,结合汉语语言实际,构筑中国现代语言学并将其推向世界。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赵元任谱写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乐章。
  微笔记:知识的领域没有边界,应善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走得更远。赵元任将中西语言经验完美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语言学的魅力。
  吕叔湘:中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
  吕叔湘极其重视语言学的普及工作,写出了大量深入浅出、取材精当的文章。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的《文言虚字》一书中,吕叔湘选取了最常用的二十多个文言虚字,条分缕析,详细举例,说明它们的意义和语法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此书备受欢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印了十三次,新知识出版社印了四次,上海教育出版社印了十三次。
  微笔记:文化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被广泛理解和熟识,做到雅俗共赏。在这条路上,吕叔湘为中国语言学的前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其他文献
当初,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图书馆和其他学校并没什么不同,也是平面式的。中午有阳光普照,可许多来此看书的同学被暖融融的阳光照着就睡着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杜德勒,请他设计出让学生不再打盹的图书馆。杜德勒想了很多天,却毫无进展。  有一天,杜德勒和爱人一起去看著名歌剧《漂泊的荷兰人》,演员的精彩演出深深吸引了他,而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也激发了演员的表演热情。杜德勒一下子恍然大悟,
期刊
杰西卡·考克斯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人,她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医生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由于没有双臂,幼小的杰西卡竟知道试着用脚代替手挪动自己的身体。以缝过多次针的伤口为代价,杰西卡比一般的正常孩子更早学会了走路。  坚强的杰西卡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如游泳、体操、舞蹈,甚至是跆拳道,她还拿到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她的毕业论文是用双脚操作电脑键盘写出来的。她现在可以完全依靠双脚来打理自己
期刊
一个朋友送小孩到美国读书,孩子去了没两天就买了辆二手路虎车代步,说是因为路虎在国外“太便宜”。  美国纽约州的一辆顶级路虎揽胜,售价含税不过约人民币83万元。同样这款车,在国内报价273万元还要加价20万元,还要再等仨月才能提到车。  朋友的这个小孩说:在美国,买路虎的不一定家里有钱,但是买新教科书的一定是富二代。  原来,在美国,书卖得比中国贵得多。《三国演义》在当当网上只卖22.6元一本,到美
期刊
去年,在伦敦掀起了一连串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偷、抢热潮,最轰动的一起是七名中国留学生合租的三层房屋被贼人洗劫一空。当地的媒体其后追访了一些中国“富二代”留学生,发现他们自成一个圈子,吃喝玩乐、买手表、玩名车。  而可怜的是,他们不是不想结交其他圈子的朋友,只是那些清贫的学生都忙于打工赚生活费,没时间陪他们玩。  除了是“受害人”,中国留学生有时也会饰演“加害人”。 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富二代”硕士学
期刊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60分)  一缕暗香(40分)  北京四中 欧伯伦  “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略带忧伤的旋律,在我的心头轻轻跳动,让我陶醉于这首歌散发出的幽幽暗香之中。  当然,我喜欢《暗香》,更乐于品味生活中的暗香。这种常见却又难以捉摸的独特味道,一次次为我带来享受,同时还有震撼。①  
期刊
为了检验不同来源和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和大学生身体活动间的关系及心理机制,本研究将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通过1个预研究和3个正式研究对该问题进行考察。
  预研究:为了检验不同来源的大学生身体活动社会支持的结构,本次研究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身体活动社会支持问卷对253名大学生(Mage=20.89±2.74岁,其中男生59名,女生194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项目分析、维度结构检验和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大学生身体活动社会支持是1个2阶反映—形成性型结构,4个1阶因子分别是信息支持、尊
素材鉴读:没有赵本山,怎知小沈阳?没有雪小禅,岂识韩寒?可见,在当今社会,伯乐至关重要,只有伯乐知人善任,广纳贤才,千里马才能在伯乐的发掘下“日行千里”,社会才会繁荣富强。  适用文题:尊师重道/知人善任/人才说  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马。—— 西汉文学家/刘向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
期刊
富兰克林的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激励了无数人化身为社会机器的一个齿轮。但是现在,一场新的提倡“慢”的革命正在全球悄然兴起。  【时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  正当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包括许多贫困的农民背井离乡寻找工作,投入中国热火朝天的城市化进程时,少数无法忍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城里人却决定进行反方向的迁徙,开始逃离“急之国”,奔向
期刊
时下,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微电影、微旅行等,我们悄然进入了一个微时代。粉丝、关注、转发,这些微时代特有的关键词,形成一股“微力量”,推动着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  【调查】  少年儿童被“微阅读”掌控  “微阅读”是伴随手机短消息、网文、博文的出现而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据报道,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上海市少儿“微阅读”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超过四
期刊
2015年1月20日,上海拆迁废墟的涂鸦走红网络。  诞生于城市角落的涂鸦从未在城市公共空间获得合法地位,然而,在躲躲藏藏的创作中,涂鸦一次又一次地解构了权威,释放出从未有机会表达的城市之声。  20世纪60年代,美国纽约布朗克斯贫民区里一群帮会青年,为了躲开警察和对手的视线,在街道墙壁上使用暗号标识联络彼此。涂鸦便源于此。  20世纪70年代,当罐装喷漆可以随处买到后,涂鸦更是被发扬光大。图为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