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双创”精神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che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如今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创业大背景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当代学生的核心素养,积极配合并实施双创,已经越来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围绕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双创精神予以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双创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06
   在双创时代,创业型大学是高校发展的新理念。在创业型社会背景下,大学必须积极回应时代的新要求。纵观世界各国的大学改革实践,变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被很多大学引入,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予以体现,构建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模式[1]。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对立面。实际上,很多一流的大学往往兼顾这两种大学定位。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不仅仅是研究型大学的代表,同时也是创业型大学的代表。
   创新对于创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源于思考与生活是促使他们创造它的灵感,创业需要创新,要想创新就得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对现实的不满希望其改变是一般的创新的灵感来源,但接下来该如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的思考与探索。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模式,与其他就业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大学生创业之所以被社会各界所提倡,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大学生要有双创精神,在校学习既要致力于创新,到社会上工作也要敢于创业[2]。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应届大学生数量达到700万人,未来仍会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就是就业难。双创时代的发展,毋庸置疑会对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解,随着大学生主动开始创业,结果必然会增加工作岗位。但是目前的创业前景不容乐观。虽然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创业路线,但是中国的资本管控严格,資源与需求严重脱节,创造力与才华得不到充分奖励,太多人的创业冲动被扼杀,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无法用所学知识来改造社会,而是要先上“社会大学”,学会适应社会,这种对于美好设想和抱负的冲击无疑会让很多人畏难。创业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实现梦想的途径,挥洒青春的舞台,但是背后需要付出与考虑的因素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大学生若是对社会仅是一知半解、对市场只是了解皮毛的在创业路上除了坎坷就是险阻。
   在如今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创业大背景下,全方位提升自身竞争力是大学生创业者们无疑要注意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创业成果。大学生需要转变思维,明确创业与就业是两件本质不同的事,更要了解创业运行背后的规则、道理,积极参与相关活动锻炼自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融会到各个年龄,融合到各学科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不仅仅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也需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在学校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就是老师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高校兼职辅导员,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素养,首先要做的是提高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既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是它的特点。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非认知性素养”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也被包含在内,融合了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想谈谈我的些许体会。
   树立法治观念是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做事没有原则,不能明辨是非,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导致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学生对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如今这个全球化国际化的时代,学生需要的是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并且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崇拜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这个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要让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需要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被激发,从而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需要让学生知道,核心素养的定义及其作用,这样让学生在理解中培养,才会形成接下来的习惯性素养。首先要有做事文化,也就是我们时常提及到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体包括在内,科学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队伍需要我们的加入,我们需要的便是掌握文化基础,做一个有魂魄的人。其次,需要“自主发展”,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的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只有当我们积极投身于双创,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更好地为培育新动能做好人才支撑。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双创精神,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左都全,李露阳,罗锦洁.双创综合型人才在社会中的需求及定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74-75.
   [2]杨友福,殷敬伟,周天,张淑娟.瞄准改革方向培育创新创业人才[J].实验室科学,2018,v.21;No.105,228-23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数字化,更要生活化。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真正的做到将数学从生活中来,用到生活中去,学在生活,用在生活,最终高于生活。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
【摘 要】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高校创新创业受到广泛的重视。如今的创业形式与过去不同,在创业中更注重的是创新,要让高校毕业生能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加强对其该方面的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的专业教育相融合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学生的创业技能并提供创业方向指导。本文将从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意义出发,从多方面阐述两者的联合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校 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