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综合实践中怎样融入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关键词】教育 实施素质 施教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那么,在综合实践中如何融入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1.提出问题;2.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上层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阶段性培养,日益提到了教育教学的日程上来。尤其是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课堂教学方法是教师们主要面对的研究问题任务之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更加强调了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中的导地位,更加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指导、引导作用。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
期刊
摘 要: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创设情”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设 情景教学  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有“吸引力”,从“外在化”到“内在化”。  许多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 培养 现状 方法  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独立地发现了他前所未知的事实或者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特殊方法。记得陶行知老先生有句话: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教学是直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经常发生一些碰撞。本文简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实施自主学习,既要行之有效,更要持之以恒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 自主学习 对策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主要是指导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授予学生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过程,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备Fe(OH)2实验教学中,反应条件值得注意,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对学生也有启发。值得探究。  关键词:实验 制备 条件 中学化学  现行新课标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1,第3章,【实验3—9】,Fe(OH)2的制备方法是这样的,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FeSO4溶液,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
在水粉画教学中,总是有几个常见的问题困扰着学生的作画思维,我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如何把握画面的整体?  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有一种相属相存的关系。所谓“整体”,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间的关系。水粉画中的光与影,物体的结构关系、形体关系、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等等,都是要表现的整体因素。有人这样说过:一个学生何时真正的理解了“整体”二字,才算真正入门。一个画家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减轻高中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态来参与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能取得好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兴趣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  关键字:高中数学 兴趣 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都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学习积极性也都比较高,但是经过一段的学习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考试的成绩往
摘要:近代以来,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育中,为了确保学校的这种集体教学能够得以正常开展,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行为管理。为此,我国普遍实行的是班主任负责制,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进行管理与指导,班主任成了整个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但是,随着改革的进行,学生事务逐渐增多,学生管理难度增加,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和科任教师不关心、不参与学生管理和指导的事情越来越突出,班主任的责任和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教师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