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加分”是拼爹新游戏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浦江县卫生局前不久出台一项新政策——获得国家级无偿献血奉献金奖、银奖、铜奖的无偿献血者,其直系子女参加中考时,可以得到不同分值的加分奖励。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着实惊人,赤裸裸地拿学生家长的“鲜血”来换中考加分,这种“拼爹”游戏确实有点标新立异。浙江省浦江县卫生局有了这个政策扶植,血亏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中国孩子的家长,哪个不想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好学校去读书?加分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家长加入到“卖血”游戏中去。后面还会有多少家长排队卖血一搏?更有多少考生望血兴叹?
  按照浦江的献血优惠政策,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次献血400毫升,每年献血两次,要达到4000毫升的献血量,获得加1分的中考优惠,需要5年时间。如果想要获得中考加3分的优惠,则至少需要10年。
  有人认为,能够坚持无偿献血4000毫升,甚至更多的人,值得我们社会去鼓励和肯定。但扪心自问,能够无偿献血4000毫升的人,只是为了子女中考加1分吗?
  将无偿献血这样的公益活动和中考分数挂钩,有失公平,以前上学要拼爹拼房,现在要拼血了。
  其实,师出无名的加分乱象,早已遍地开花:辽宁本溪高级中学1000多名高考生中有87名体优生获高考加分资格一事引发全国关注;河南漯河高级中学今年74人获10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高考体育加分遭到国人唾弃;河南汝州市星级文明村的毕业生招考加分闹得沸沸扬扬……种种加分新政实施之后,在遭遇不少媒体和国人的叱骂之后,又有谁来为“加分新政”买过单?又有谁敢于担过责?
  中考关系到学子们的公平竞争与流向,也是教育公平的底线。但凡在底线上私开口子的行为,表面是在推进政策的实施,填补“空白”,实则是一些行政部门拍脑袋决策,充其量是饮鸩止渴而已:一方面,它破坏了制度建设的设计平衡;另一方面,它为教育公平制造新的障碍,助长“拼爹”游戏愈演愈烈。
  近年来,公众对地方的加分公平性抱质疑态度,建议取消加分的声音越发响亮,呼吁重归“裸分时代”的愿望越发强烈。在如此声讨声中,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敏感的加分问题上,又是怎样睁眼审视的呢?
  众所周知,加分项目越多,公平的天平就会失衡,“血亏”一事也只会治标不治本,还会引发“拼爹”游戏的新高潮。
其他文献
教数学的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出了名的好斤斤计较的"小气鬼"。"小气鬼"是刘老师的学生给他起的外号,因为学生不怕他,所以敢给他起外号,而且,"小气鬼"这个外号,不少同学还敢当面喊
人体是一个系统,不同部位"各司其事",人们才能完成各种活动。踝关节是联接人体心脏与"第二心脏"——脚的枢纽。在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承担着屈伸、环转和旋转的任务。无论是在起跳
一个成功的刊物,编辑部尤其是名家编辑固然非常重要,但社务工作也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独立评论》社除了以胡适为首的编辑部外,还存在着以黎昔非为首的社务部—发行所。编辑部
他们热衷表现自己,擅长用个性化的符号交流。  他们向往价值观层面的“一拍即合”。  用自己的形象代言,也远远代言不了整个现代消费群体。  在此起彼伏的转型论调和互联网的喧嚣中,常听到一种声音,就是个性化。你可能不知道“不买房的‘90后’”,但不能不知道泡否科技创始人兼CEO——马佳佳。  生于“90后”“00后”的新生代,他们的回忆里早已没了计划经济的影子,更多的是被各式各样的新社会思潮席卷;他们
期刊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和深圳三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前后的大量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揭示出这一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